一提到屈原投汨罗江,大家就会想到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但是当年屈原是为什么要自投汨罗江呢?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他在楚国官至大夫,不仅是一名非常杰出的政治家,还是当时很著名的诗人。留下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等一系列传世的佳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他做官的时候,他不畏强权,坚决和恶势力斗争,遭到小人们的迫害。在楚国被秦国快要灭国前,他投进汨罗江自杀了。
对于他自尽的原因,后世有着不同的看法。最主流的观点是屈原的自杀是为了殉国。屈原活了60多岁,他的这一生都处于政局动荡的时代。
投江的导火索是强大的秦国对楚国蛮横的入侵。而当时的楚王非常的昏庸无道,不听良言劝谏,导致了楚国国都被攻破,楚王也带着众大臣逃往外地,苟延残喘。
屈原还是非常热爱自己的国家的,但是楚王的昏聩,还有就是楚王身边有小人,对楚王影响不小,让屈原看不到楚国复国的前景。因此,他在绝望中投进了汨罗江自杀,用自己的生命来祭奠了自己的祖国。
这种观点在逻辑上比较合理,因此也受到不少历史爱好者的认同。
还有一种观点是,有的人结合了当时楚国处境进行的分析。屈原投江自杀,是要以死劝谏楚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屈原给楚王分析了当前各诸侯国之间的形势,建议楚国和齐国结为同盟,一起抵抗秦国蚕食列国的做法。
楚王身边的小人则进谗言说,依附强大的秦国要比和齐国结盟对抗秦国要好得多,依附秦国,可以过一些安稳的日子。
楚王这时忘了自己父亲就是惨遭秦国囚禁死亡的仇恨,不但没有采纳屈原的意见,还继续一意孤行坚持对秦国不抵抗。
屈原的多次劝谏也惹得楚王很生气,一怒之下罢免了他的官职,并把他赶走了。
屈原在受到排挤后,也是心灰意冷,他明白自己再多的忠言,也抵不过奸佞小人的颠倒是非。
绝望之下,他只有一死来让楚王清醒,用自己的生命来引起楚王的关注和反思。
可遗憾的是,他的这种行为并没有打动这个麻木的君王,秦国还是踩着六国的尸体,完成了中原的一统。
以上两种观点,逻辑上是符合屈原自杀的动机的。但有一些学者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提出了屈原投江另一种原因的可能性。
他们认为,从屈原流传于后世的诗句当中,可以看得出来他是一名纯粹的正人君子。在灵魂上无法接受一点儿的污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国在之前的几次战争中,已经攻陷了包括楚国国都在内的很多座城池,仅仅留有几座偏远的城池给楚王喘息。
屈原如果是要为了殉国难而自杀,在楚国国都被攻破的那一刻,他就可以去投江了。因为本质上,此时楚国已经是被灭亡了。
他在跟随楚王出逃的时候,对于楚王的不作为,还有他身边奸臣的痛恨,使得这位高洁的君子非常厌恶。
作为一位极端的理想主义者,他要保持自己思想的纯洁,还要为了忠君爱国思想,不得不与这些庸人抗争。
在这两种思想的逼迫下,使他的精神产生了极大的负担,产生了轻生的念头。他羞于与奸佞的势力小人为伍,又怨恨楚王的昏庸无道,看不清形势,认不清真假人。
他之所以选择投江,不是为了躲避现实,而是想以死来表达对昏庸的楚王和他身边奸臣们的一种抗议。
他的死是为了表达自己高洁的人格,为了表达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但本质上是为了自己的道德理想而死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自杀相对于以死殉国的说法,更倾向于以死殉道。对于屈原自杀的原因,直到21世纪的今天,广大的学者和历史爱好者还在继续研讨。
无论出于什么目的,屈原这位品德高尚的政治家和大诗人,留给后世的都是满满的精神鼓舞。而为了纪念这位两千多年前不屈不挠的精神斗士,中国人民在端午节这一天吃粽子,赛龙舟来表示对屈原的纪念。成为了中国传统佳节之一,保留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