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拿体检报告的时候,不少人都会被报告上的甲状腺结节、胆囊息肉等结果吓得不轻,甚至寝食难安。心里又担心又害怕,也不知道下一步应该做什么?别慌,今天平安健康就来带大家正确认识结节与息肉。

甲状腺结节:大部分为良性

如果B超发现甲状腺结节,先不用慌,有很大的几率是良性的。但这也不意味着我们什么都不用做,抽血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和后续的影像学检查非常有必要。此外,如果是良性的结节,但结节比较大,且对气管周围器官造成压迫症状,也需要考虑手术。

肺结节:大于8mm要警惕

绝大多数做体检CT发现的肺结节都是良性,因为肺结节就像岁月在脸上留下痕迹一样,属于肺部陈旧性改变。

发现肺结节不用慌,可以先从结节的直径大小进行简单的判断。大于8mm的结节就需要引起重视。此外,体检单上出现“分叶”“毛刺”“边缘不规则”等词时,也要引起高度重视,建议进一步咨询医生。

乳腺结节:参考BI-RADs分类结果

乳腺结节可能是多种生理变化的表现形式,检查提示有乳腺结节,甚至都不一定是疾病的信号。比如乳腺小叶增生这类结节,绝大多数都属于激素影响下生理性的改变。

但如果检查出现下面这些情况,就需要警惕:边界不清、钙化、边缘毛刺样、血流信号丰富等,如果还有伴有乳头溢液、乳头凹陷等不适,就必须尽快进一步检查。

肠息肉:医生评估后切除

发现肠息肉后,为了防止其恶变,或者是长大引起消化道症状,一般都会建议能切除尽量切除。切除后仍有一定概率复发,建议 1-3 年内进行复查。

发现肠道息肉也不必太过紧张。因为从一块息肉,发展为结直肠癌,可能要经历 5~10 年的时间。在这之前,我们有充分的时间去处理息肉,并且将癌变扼杀在摇篮中。

胃息肉:大于1cm要当心

一般来说,70%~90%的息肉都属于增生性息肉或者胃底腺息肉,这两类息肉的癌变风险比较低。

但如果是腺瘤性息肉,需要格外警惕,因为这类息肉的癌变概率比较高,可以高达 28%~40% 左右,一般建议尽可能切除。尤其是直径>2cm、绒毛状腺瘤、伴异型增生的恶变率还要更高。

胆囊息肉:大于1cm建议切除

中国人发生胆囊息肉的概率约6.9%-9.6%,其中大约60%都是认为一般不会恶变的“胆固醇性息肉”,只有约5%为恶性息肉。

但不论息肉的性质,只要直径>1cm ,或本身就有胆结石、慢性胆囊炎,又或者检查显示局灶性胆囊壁厚度>4mm的,都建议切除息肉。

发现胆囊息肉后,完整的观察期最少要保持五年,如果五年胆囊息肉都无变化,才可以停止观察,不能掉以轻心。

声带息肉/鼻息肉:恶变概率低

声带息肉是由于粘膜的炎性水肿形成的,表现为红色小突起,长了声带息肉的人会声音嘶哑、还伴随着异物感。鼻息肉也是类似,只不过是长在鼻粘膜上的小肿块,会导致鼻塞、分泌物增多,甚至影响颜值。

这两类息肉恶变的概率很低,但因为影响生活,一般都会建议切除处理。对于鼻息肉,也可以用激素的方式进行治疗。

要注意的是,不论哪一类息肉,都有频繁复发的可能,因此千万不要觉得“切了就一劳永逸”。在切除之后,更要定期复查,谨慎预防复发。

以上就是平安健康带来的关于结节和息肉的相关知识。如果您在拿到体检报告后,发现报告上有相关字眼,也可登录平安健康APP,专业的医生会在线解读您的体检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