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乾隆画像

毫无疑问,乾隆皇帝是一位喜爱书法的皇帝,其书法以行书为主,他的书法渊源主要在于赵孟頫和董其昌之中,也就是乾隆皇帝在学习赵孟頫和董其昌书法方面下的功夫尤其之深。并且很好的吸收了两位书法大家的精神,有赵孟頫书法秀润之体态,董其昌书法顺畅洒脱之风骨,乾隆皇帝的书法,结体严谨且古雅,并继承了传统帖学的风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653

乾隆(1711-1799)楷书斗南介景

镜心 水墨绢本

65×250 cm. 约14.6平尺

RMB: 2,000,000-3,000,000

题识:

  • 乾隆四十一年十月赐经筵讲官、议政大臣、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内务府大臣、正黄旗满洲都统、署步军统领臣英廉。

钤印:

  • 乾隆御笔之宝(参见《清代帝后玺印谱•乾隆卷》)

著录:

  • 《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九十三
  •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九十三

按语:乾隆帝于乾隆四十一年十一月(1776年)榜书赏赐给大臣英廉的斗笔榜书大楷匾额的墨迹本。有清一代,关系和睦的君臣之间,往往都会伴有皇帝赐匾的记载。赐匾的习俗以乾隆朝为最盛,题匾内容大多为吉祥祝福和嘉勉的话语,著名的大臣刘统勋、岳钟琪都曾经受过皇帝的这种荣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晋书•天文志上》有“相一星在北斗南。相者,总领百司而掌邦教,以佐帝王安邦国,集众事也。”旧时因以斗南称宰相的职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诗•小雅•楚茨》则有:“以妥以侑,以介景福。”之句,介景寓指为人耿直、豪爽、立场坚定、如意吉祥、推崇备至、前程似锦之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乾隆御笔之宝(参见《清代帝后玺印谱•乾隆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幅拍品题识部分

据《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九十三记载,英廉是内府汉军镶黄旗人,本姓冯,雍正十年的举人。后来供职于内务府,其从政经历以治理河道为多,收效较好,受到了皇帝的褒奖。在英廉七十岁的时候,乾隆赏赐给他这块匾额,当时他已经官居经筵讲官议政大臣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内务府大臣正黄旗满洲都统署步军统领,在人臣中处于较高地位的了。

在这块以苍劲有力笔触书就的“斗南介景”四字的匾额后,蕴含着君臣之间数十年的交谊,体现了皇帝对于老臣一生政绩的肯定与嘉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考图 乾隆皇帝楷书名阀令器 成交价:9,430,000

梵区本在万山中,达观原如水月同。

下界每因翘绝顶,广寒何异丽虚空。

不生波处心恒定,大寂光天相总融。

未可于斯便止步,栴檀林有路还通。

—— 爱新觉罗·弘历《水月庵》

为人修行只要追求内心宁静

由定生慧

便能达到净土世界那般圆融无碍的境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654

乾隆(1711-1799)行书七言联

立轴 水墨纸本

165×33 cm.×2 约4.9平尺(每幅)

RMB: 1,800,000-2,800,000

钤印:

  • 古希天子之宝、犹曰孜孜、三希堂(参见《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帝后玺印谱•乾隆卷 》99、100、55页)

释文:

  • 不生波处心恒定,大寂光天相总融。

出版:

  • 《中国历代帝王总统墨迹•乾隆》P44,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出版。

著录:

  • 《御制诗三集》卷五十九
  • 《钦定南巡盛典》卷八十七

按语:此幅行书七言联语出乾隆皇帝自作七言律诗《水月庵》中,此诗并收录于《御制诗三集卷五十九》当中,原文如下,梵区本在万山中,达观原如水月同。下界每因翘绝顶,广寒何异丽虚空。不生波处心恒定,大寂光天相总融。未可于斯便止步,栴檀林有路还通。此首诗应为佛语方面的诗句,该作中速运笔,行笔果断,尽显帝王雍容的气象,乾隆皇帝于1736年在天津海光寺御书“瀛蠕慈荫”匾额。此后又陆续为海光寺亲笔写下了诸多墨宝,其中在海光寺写下了大士楼联:“不生波处心恒定,大寂光天相总融”; 正因为乾隆皇帝的墨宝,使的海光寺声名更隆,时有高僧驻锡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代时期天津海光寺的景象

海光寺在天津旧城南门外,这里原是一片沼泽地,明永乐初年,驻扎在天津卫的军队,就在这一带屯兵种田。明代“天津八景”有“定南禾风”,“定南”是天津城南门上的题额。“禾风”是形容风吹禾苗的景象。明正德年间身居朝廷阁臣的一代名流李东阳,曾以“万里黄云吹不断,一天翠浪卷还空”的诗句,对这一带的景色作了形象的描述。

海光寺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由天津镇总兵蓝理在距天津老城南门三里的官道东侧修建而成的。清初天津城南门之外的官道两旁,河网纵横,坑塘密布,颇具泽国水乡的江南风貌。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一位法名叫成衡的高僧,见这一带风水绝佳,遂于距南门三里的官道东侧修建起一座宝刹,名普陀寺。因为周围地势宏阔,普陀寺显得格外轩昂,以致这里香火极盛,名噪一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康熙帝南巡,驻跸天津,工于诗画的寺僧成衡迎于西淀。康熙兴会所至,遂赐普陀寺名海光寺。不但赐写了匾额,而且赐给了海光寺两副对联,一副是“香塔鱼山下,禅堂雁水滨”;另一副是“水月应从空法相,天花散落映星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宗弘历继位后,亦步其祖父之后尘,屡屡南巡,乾隆元年(1736年)时路过天津,为海光寺御书“瀛蠕慈荫”匾额。这位偏爱舞文弄墨的皇帝,此后又陆续为海光寺亲笔写下了大殿额“普门慧镜”,大殿联“觉岸正光明如水如月,法流大自在非色非空”;御书楼联“春物薰馨含慧业,名禽宛转人闻思”;大士楼联“不生波处心恒定,大寂光天相总融”;后楼额“镜澜普照”,后楼联“欢喜白毫光妙明合印,庄严香水海安隐同参”。海光寺因此声名更隆,时有高僧驻锡其间。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 他曾在海光寺前阅兵,作 《题海光寺》 及 《阅武》 诗。转年作 《海光寺》 诗。乾隆五十三年 (1788年)拈香海光寺,又写下 《海光寺》诗。这几首诗当年均勒石于海光寺中。

图文数据来源:保利厦门拍卖

版权声明:

专委会微信公众号文章来源于作者授权或者投稿文章,大部分转载文章都尽量标明了出处以及作者信息,版权都归作者所有,若涉及到版权问题,请添加微信:513824402联系删除,谢谢!【文玩收藏出手问题也可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