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侯孟雨

随着一击响亮的法槌声,运河区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一起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被告人孙某某因饲养、贩卖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红喉歌鸲和蓝喉歌鸲,依法被判处刑罚,并承担相应民事赔偿责任,受到法律应有的制裁。

被告人孙某某携带其饲养的红喉歌鸲至沧州市冀沧果品市场东侧进行贩卖,后被爱鸟人士发现并报警。此后,公安机关又在其家中查获了红喉歌鸲和蓝喉歌鸲。经司法鉴定,红喉歌鸲、蓝喉歌鸲均被列入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运河法院依法组成七人合议庭,公开开庭审理。庭审中,经过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质证、被告人最后陈述等程序,被告人孙某某对犯罪罪行供认不讳,案件实事清楚、证据充分,足以认定被告人孙某某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罪名成立。判决被告人孙某某犯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并处罚金一万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中,判处被告孙某某赔偿国家野生动物资源损失费10200元,以劳务代偿方式清偿,即自判决生效起一年内,参加所在村委会公益义工60天,每天工作不少于8小时;参加运河区水务资源保护公益活动不少于10次;参加或独自进行鸟类保护公益宣传活动不少于10次。

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饲养宠物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但是,在饲养之前,一定要多了解该动物的相关知识,对于国家保护的或是来源不明的野生动物或其制品,要坚决说“不”。公益诉讼起诉人起诉的该起案件,涉及非法购买、非法出售、非法代为饲养国家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涉案被告面临刑事及民事的双重处罚。在办理涉野生动物保护案件中,运河法院引入生态修复性司法机制,秉持打击刑事犯罪与赔偿损失、修复生态并重的审判理念,加大力度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勇担当、善作为,推动公益诉讼这项年轻的制度不断前进。从捕鸟人到护鸟人、从捕猎者到保护者,孙某某的转变正是秉持“公益诉讼”为野生动物撑起保护伞的生动实践。(供稿单位:沧州市运河区法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