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世界帕金森日:干细胞移植干预帕金森招募活动在河北自贸区百龄干细胞启动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帕金森病作为严重威胁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疾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据数据统计显示,目前全球大约有800万名帕金森病患者,而我国患者人数已超300万人,并且每年新增加的约有10万,帕金森病现已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的中老年人的“第三号杀手”。

2023年4月11日是第27个“世界帕金森病日”,今年的主题是“关注心理健康,全面全程管理”。为了迎接第27个世界帕金森日的到来,让帕金森患者享受高品质生活。由中国抗衰老促进会细胞研究和应用分会发起,河北自贸区百龄细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让帕不怕 干细胞全程管理”帕金森招募活动今日正式启动,参加启动仪式的领导有中国抗衰老促进会细胞研究和应用分会副会长、中华国际干细胞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潮会长,河北百龄细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丽铭先生,中华国际干细胞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兼河北百龄细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专家高舒平博士,原解放军空军总医院主任医师李小坵主任,北京大学生物学博士张意锋博士,日本東京大学医学博士程錦雁博士,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6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涂雪松主任,河北百龄综合门诊部院长李忠院长等相关领导,此次活动旨在帮助广大帕金森患者过上较高品质的生活,甚至重返社会实现自我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脑的中脑部位有一群神经细胞叫黑质神经元,它们通过合成一种叫“多巴胺”的神经递质,对大脑的运动功能进行调控。帕金森病产生的原因就是黑质神经元大量死亡,导致多巴胺分泌不足。患者表现为肌肉僵硬、震颤、运动迟缓、嗅觉减退、抑郁焦虑等症状,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

目前临床上治疗帕金森的主要方法为药物和手术,主要是通过提高脑内纹状体多巴胺水平来达到治疗作用,早期多巴胺药物能很好控制症状,但随着时间推移,药物也会出现脱靶效应,逐渐失去疗效,同时还会产生一定副作用,包括神经症状和运动障碍。近年来,随着干细胞技术的发展,干细胞应用于帕金森上的治疗越来越多,且展现了不错的疗效,给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研究发现,干细胞尤其是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可定向分化替代变性或缺失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其旁分泌作用还可起神经保护、抗细胞凋亡、微血管再生、免疫调控和抗炎作用,能够有效控制帕金森病理过程,并且恢复受损脑功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3年10月24日,房地产巨头凯文·威克斯被医生确诊为早发性帕金森病,2016年12月他成为了全球首批接受干细胞移植并成功治疗的患者之一,接受干细胞治疗后,凯文成功地维持原有的积极生活方式,并利用他的骑行能力提高了人们对帕金森病的认识。可以说,干细胞移植改变了凯文的一生。

目前,干细胞技术被认为具有更为持久治疗的可能性,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植入新的、能够生成多巴胺的干细胞来替代退化的神经元,是根本性治疗帕金森的新希望。研究显示,注入干细胞后,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数目增加,可以改善帕金森引起的运动障碍,患者的“面具脸”和步态异常等都得到明显的改善。

本次援助活动的发起方之一河北百龄细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拥有由河北正定自贸区三大部门联合批复的组织细胞库和干细胞制备临床应用研究中心,专注于人体免疫细胞及干细胞的存储、细胞健康管理、慢性病调理、亚健康管理、抗衰老技术研发与临床应用事业。除了帕金森病,目前百龄细胞在国内外干细胞干预渐冻人、骨关节病,卵巢早衰、抑郁症,焦虑症、糖尿病、糖尿病并发症、多发性浆细胞肉芽肿、肝腹水、早中期肝硬化、肺结节、肺纤维、哮喘、早中期肿瘤等方面亦拥有领先技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此次活动中北京大学生物学博士张意锋博士与河北百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约成立了博士工作站,双方将在再生医学领域共同勇攀学术高峰。百龄细胞一直秉承“传播健康,弘扬公益,以大爱之心回馈社会”的公益理念,致力于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良心企业,为国人的健康做出更多贡献。据悉,本次活动面向全国招募,即日起,凡年龄在18-75岁的广大帕金森患者均可报名。 活动将持续到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