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军捷
去年12月28日,港府推出“高才通”计划,到今年2月份,短短两个月的时间,港府批准了8797份申请。吸纳人才的速度还是很快的。

但这获批的8797份申请中,有8325份都是来自内地,占据了总申请数的95%左右;其他地区的申请中,97份来自加拿大,77份来自澳洲,69份来自美国,都只占了1%左右,少得可怜,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这是一个比较危险的信号,说明香港对内地的吸引力正在逐渐加大,但对国际人才的吸引力正在降低,更进一步,说明香港在海外市场的知名度正在降低。
并非是香港不欢迎内地人才赴港就业,而是过犹不及,若一项面向国际招揽人才的计划,最终招来的大多是内地人才,可能会造成两个后果。
一是给内地人才市场造成压力,进而影响香港和内地之间的关系。世界大变局下,各国各地都急需高端人才,内地也在想尽办法大力招揽人才入驻。香港本身的税收、教育、医疗福利就极具吸引力,现在再加上“高才通”计划,优厚的政策必然会吸引一大批内地优秀人才奔赴香港,导致内地流失大量人才,久而久之,两地间或将出现嫌隙。

二是不利于香港人才结构的稳定。赴港的内地人才,专业主要聚焦在金融和资讯科技等行业,但香港的人才需求不仅仅只有这几个行业才有。术业有专攻,内地和西方人才各有擅长的领域,若西方人才不愿赴港,长期以来香港某些领域或将逐渐失去优势。而香港与内地的人才结构也将逐渐同质化,这将极不利于两地的交流发展。
复常之路上,港府从内地“抢人才”外,也要放眼海外人才市场,吸引更多的海外人才赴港发展。
海外人才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纯外国人,另一类则是出国留学的内地人或港人。对于前者,港府可以利用自己“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独特的文化优势以及联通世界的法律优势等,先引起其对香港的兴趣,再利用“高才通”中诱人的福利政策吸引其赴港工作。
对于后者,港府则要更强调香港优于海外的福利待遇。西方现在一片混乱,美国枪支泛滥,英法不定时的罢工游行,政府心思几乎都放在援乌抗俄上,对国内经济和民生的发展要么不作为,要么乱作为。

而香港现在已经彻底摆脱动乱,进入“由治及兴”的时代,虽经济仍在发展中,但至少社会是稳定和平的。并且香港的各项福利待遇并不比西方差,在外港人和内地人完全可以回港发展。
港府要调控好招揽海内外人才的比例,内地人才要招,海外优秀人才也不能错过,中西结合,方能助香港更好地走向国际。
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本文文字内容未经授权严禁非法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