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2008年1月26日,著名外交家章含之在北京逝世。

就在她逝世后不久,外交部相关工作人员找到了章含之的女儿洪晃,要求她腾出原章含之的住宅:北京史家胡同51号。

对于洪晃而言,这座四合院承载着他们一家人无数的温馨时刻,虽然当时她已经不住在那里,但突然让她腾房,洪晃一时间也难以割舍。

在这座四合院里,洪晃看着熟悉的场景,满目伤感地说道:“这是刨我的根儿啊!”

史家胡同51号院里曾经发生过怎样的故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章士钊:接受组织关怀搬进新居

史家胡同51号原只是北京一座普通的四合院,但机缘巧合之下,章士钊先生定居在这里,从那以后这座四合院便闻名遐迩。

那章士钊为何又会定居在史家胡同51号呢?

建国初期,史家胡同51号是抗日名将李树春的其中一处宅邸,随后被外交部接管,此后的十年时间里均为闲置状态。

1949年,著名民主爱国人士、社会活动家章士钊先生受毛主席邀请,来到北京参加政治协商会议。

作为中国共产党坚定的朋友,他为新中国的筹划工作建言献策。

章士钊先生早年间曾担任北京大学逻辑学教授,与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私交甚密。尤其是李大钊先生,在章士钊的举荐下担任了北大图书馆的馆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18年,毛主席来到北京为长沙赴法留学生筹集经费。

最初毛主席是找到了自己的恩师杨昌济,但杨昌济一时间也难以凑齐这批经费,于是便写了一封介绍信让毛主席去找章士钊。

章士钊一贯十分热心中国学子赴洋留学,而且毛主席还是受杨昌济引荐,当即便答应下来。

与此同时,毛主席也留在了北京大学图书馆,在李大钊先生的指导下逐渐接触了共产主义思想。

不久之后,章士钊充分发动自己的社会关系,最后将筹集来的两万块银元交到了毛主席的手中。

之后随着二人各自工作的逐渐繁忙,其交集也就越来越少,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之后,毛主席和章士钊才在重庆再次相见。

一别二十多年,二人的身份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毛主席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而章士钊也变成了一位睿智博学的老学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重庆谈判期间,毛主席带领中共代表团与国民党的谈判非常艰难,但听说章士钊在重庆,毛主席纵处百忙之际也要见一见这位党的老友。

章士钊身体依然硬朗,毛主席却因为一直操心谈判的事而显得有些憔悴,看着主席这副样子,章士钊劝说道:“润之先生尚需保重身体啊!”

随后二人便攀谈起来,所言之事多为近年来的一些遭遇,但最终还是不可避免的谈到了这次重庆谈判。

毛主席想听听他对这次谈判的看法,而章士钊却拿起笔来,在一纸条上写道:“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毛主席看着字条上的话顿时心领神会,当晚与周总理、王若飞等人见面后,毛主席拿出章士钊写的纸条说道:“章行严,真朋友也!”

即将建国时,毛主席广发请帖,盛邀各民主党派与社会爱国人士到北平共商国事。

章士钊也在其中,并于开国大典当天与各民主人士一道登上天安门城楼,见证了这一伟大的时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此之后,章士钊便定居在了北京。

只是这里暂时没有他的住所,章士钊便应邀住在了好友朱启钤位于东四八条胡同的住宅之中。

随后章士钊又将妻子奚珍以及儿子章可、女儿章含之一并接来,从此两家人便住在了一起。

章士钊与朱启钤早年间就是至交好友,二人在北京得以重逢实属难得。

故而每日结束工作后,他们总会把酒言欢,其家人之间也都相处融洽,如此一住便是十年时间。

1959年,周总理前来看望章士钊,结果却发现他的住处竟是如此拥挤不堪。在章士钊的卧室里,四处都是堆积起来的书籍和手稿,看得周总理一阵心酸。

临行前总理握着章士钊的手说道:

“行老,这么多年我都没有关心到您,让您一家人都寄宿在友人家中,实在万分抱歉。”

章士钊却豁达地说道:“没关系,我只需要有个读书写字的地方就够了。”

史家胡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总理随后向毛主席汇报了此事,并要求国务院管理局为章士钊再找一处宽敞些的居所。

章士钊对另择新居的事情并不上心,便将挑选房子的事都交给了夫人奚翠贞。最后奚翠贞看中了史家胡同51号院,随即带章士钊来到了这里。

看着这间四进院落,章士钊觉得太大,在他的坚持下,第三院被单独隔开,后来分配给了公安部当做宿舍使用。

1960年,史家胡同51号院修缮完工之际,周总理还特意请章士钊一家吃饭,席间周总理说道:

“您对我党多次提供帮助,这间院子就当是送给您的谢礼。”

章士钊听罢严肃说道:“我一生无动产也无不动产,是无产阶级,要是收下房子,不就成有产阶级了。”

在几次推辞之下,周总理只能说:“这房子交给您和家人居住,你们来管理一切。”

史家胡同51号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章士钊搬进新居时已经是八十高龄,此时他早已卸下了所有的职务,一心扑在著述之上,史家胡同51号院的良好环境也为他的写作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1971年,由章士钊十年呕心沥血著作而成的《柳文指要》正式出版。

这部长达百万字的鸿篇巨著受到了毛主席的关心,还特批能够以文言繁体字出版,这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实属难得。

第二年尼克松访华之际,毛主席还将这本书赠送给尼克松。

1973年,章士钊前往香港看望三夫人殷德贞,但到了香港之后便因气候原因而病倒,最终在香港病逝。

史家胡同51号院的管理权自此转移到了女儿章含之的手中。

章含之:回忆中那扇厚厚的大红门

《跨过厚厚的大红门》是章含之的著作,其中记述了她在51号院中生活的诸多往事,她在这本书中写道:

“史家胡同这所四合院才使我们第一次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搬进51号院的时候,章含之早已和北大才子洪君彦成婚,并且在北京外国语学院任教。

刚刚喜迁新家,章含之便如同小女孩一般四处观看,甚至比父亲章士钊还要早摸清新家的各个角落。

就在搬家不久之后,章含之怀孕,全家人都欣喜不已,章士钊还高兴地说道:“这院子真是我们章家的福地呀!”

1961年,章含之生下了一个女儿,小名妞妞,大名就是洪晃。

左起:章含之、章士钊、洪晃、外婆奚翠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时光的变迁,这一家人这样的温馨时刻也变得更多,直到1971年,章含之被毛主席点名指派到外交部报到。

章含之逐渐忙碌起来,家里平时也只剩下章士钊和洪晃两个人。又过了一年,洪晃被送到国外留学,51号院这算是真正冷清了下来。

而与此同时,章含之和丈夫洪君彦于1973年离婚。

随后为了缓和心情,同时照顾章士钊,她短暂离开了51号院,陪章士钊远赴香港,直到章士钊病逝才再次回来。

看着偌大的一个院子,这么短的时间里就剩下了自己一个人,章含之的内心也不免产生了几分凄楚。

乔冠华(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很快,另一个男人走进了她的世界,他就是时任外交部副部长的乔冠华

从香港回来后,章含之将一腔热情全部放在了工作上,每天早出晚归忙得不可开交,但也就是在这段忙碌的时间里,她和乔冠华由工作产生了感情。

乔冠华比章含之大了足足22岁,但两个人都没有被年龄所束缚,反而顶着很大的压力正视自己的感情,并于当年年末喜结连理。

当时外交部为乔冠华在史家胡同又安排了一处新居,本来他们结婚后就要搬过去,但病中的周总理却听说了这件事。

周总理专门为这件事给乔冠华打电话说道:“51号院是章士钊先生的故居,如果章含之搬走,那这座院子就要荒废了,所以看你能不能牺牲一下。”

于是,在周总理的劝说下,乔冠华搬进了51号院,与章含之在这里完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此之后的十年时间里,51号院就成为章含之和乔冠华爱情的最好见证者。

章含之在回忆那段岁月的时候说道:“我们常常在深夜的月下散步,时间久了,冠华就统计出我们这院子走完一圈正好是八十步……”

对章含之而言,51号院陪伴她经历了一家人的幸福时光,也给她留下过孤寂凄凉的感伤,更又见证了她失而复得的爱情,她的生命早已和51号院融为一体。

1983年,乔冠华因病去世,51号院最后又剩下了章含之一个人,而这此后的25年时间里,这所院子再也没能迎来新的男主人。

人生余下的时光中,章含之深居简出,将自己的回忆用细腻的笔触一一记录下来。

先后编写成了《跨过厚厚的大红门》、《那随风飘去的岁月》、《我与乔冠华》、《乔冠华文集》四本著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8年,章含之去世前立下遗嘱,最终选择与父亲章士钊合葬一处。

作为生活了半辈子的居所,洪晃也按照章含之的遗愿,将母亲的灵堂设在了51号院。

洪晃:收回房子就是刨了我的根儿

章含之的葬礼结束之后,洪晃便收到了外交部发来的通知,要求她尽快腾房。洪晃看着这份通知,心里五味杂陈。

“毕竟住了五十多年,我所有的记忆都在这里,这是刨了我的根儿啊!”

不过纵然有千般不舍,洪晃也非常理智,因为当初分配这套房子的时候,章士钊就拒绝了房子的所有权,他在世的时候也只是拥有居住权和管理权而已。

章含之接手之后,因为外交部本就拥有房子的所有权,而章含之是外交部工作人员,她住在这里也无可厚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反观洪晃自己,虽然从小住在51号院里,但也很早就出国留学。等到她学成归来的时候,母亲已经和乔冠华结婚。

回想起和乔冠华相处时光,洪晃只觉得他是一个很严厉的人。

因为洪晃留学过早,语言基础还没有打好,结果回来的时候中文反而说不好了。乔冠华为了让她重新拾起中文,就拿着戒尺亲自教育。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始终拿着条戒尺,让我们背古文,如果背错了就要挨上一尺子。如果下雨,那就到雨里去背”。

洪晃也是在乔冠华的严格教育下,中文水平才渐渐提高。乔冠华去世时,洪晃正在美国工作,她也很遗憾没能参加乔冠华的葬礼。

回国工作之后,洪晃基本就留在了北京工作,陪伴母亲的时间也逐渐多了起来。只是在这小院里,只剩下这一对母女,许多儿时的乐趣再也找不到了。

面对外交部的一再催促,洪晃在院子多年来的修葺费用上与外交部争执起来,最后闹到了对簿公堂的程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洪晃早就知道这场官司打不赢,51号院最终还是要还给国家的。她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再与51号院多相处一些时间罢了。

2011年,洪晃发微博透露了已经将51号院还给外交部,而且所有的纠纷已经得到解决。

如今的51号院,作为章士钊故居被北京市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院子里,有章士钊亲手栽下的海棠树,也有很多章士钊、章含之、乔冠华生活过的痕迹,一些生活用品都被仔细保护了起来。

史家胡同51号院,从此之后便再也不会有主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