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5年前,闫振军因为计划生育举家迁到了孟州,本想着生个男娃就走,谁知一待到了现在。

吸引他留下来的是当地肥沃的土地,与老家伊川相比,孟州的土地既肥沃又平整,耕种条件不知道要强上多少倍。

祖祖辈辈都是农民出身的闫振军,像发现了世外桃源一般,满怀信心地加入到了当地包地户的行列。本以为农业是稳赚不赔的行业,何况这么好的土地,就是插根筷子也能开花,可现实很快就给他泼了一盆冷水。

第一年,小麦亩产只有四五百斤;

第二年,玉米因为没有提前预防,感染了病害,严重减产;

第三年,十几亩花生,收获时遇上了连阴雨,结果提前早衰,花生全落到了地里……

开始,闫振军还以为是自己时运不济,后来才慢慢琢磨过来:种地也是一门生意,有投入才有回报,自己原先只是一门心思省钱,该上的化肥没有上,该打的农药没有打,产量肯定上不去,没有产量,即使价格再好,也不可能赚到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那之后,闫振军像变了一个人,种地舍得投入了,而且听说有什么新产品,都是率先尝试。

2013年,他从当地经常合作的农资零售商张治军那里,了解到一款新品,可以提高庄稼的产量和品质,“听说过杀虫的、治病的、除草的,专门提质增产的产品还是头一次听说”,回忆起十年前的场景,闫振军至今印象深刻,“咱农民种地为了啥?不就为了增产增收有钱赚吗?”在大家还在观望的时候,闫振军敏锐地感觉到这可能是一次机会,决定赌一把,先打两亩花生试试。

当时一袋尿素才70块钱,这样一小包药就要二三十,而且还要打三遍,所以大部分农民不能接受,但正如有句名言说的“成功路上并不拥挤,因为敢于相信的人太少”,大部分人都是看见了才相信,只有少部分人因为相信了所以早于别人看见。

闫振军就属于后者,那一年通过亲自测产,他发现打过这款产品的花生每亩地要多两百多斤产量,而且花生果又大又白,好卖,价格还每斤高出一毛钱。

看到这么明显的对比效果,闫振军如获至宝,第二年就开始全部用上,不论是花生、玉米还是小麦

这款新品就是日后家喻户晓的提质增产剂“芸保凯”,但在当时,它的知名度并不高,村民们都很疑惑——眼见这个“外来户”的庄稼越种越好,土地规模越来越多,他到底得了什么秘诀?

几年以后,那些后知后觉的人才恍然大悟,但闫振军已经从最初的十几亩发展到了一百多亩,而且家庭收入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他对土地经营的认识也再进一步:“种地不信科学不行,如果还用原来的老方法,肯定撵不上现在的产量,这十年来,芸保凯是我种地最大的帮手,它坚定了我种地的信心,帮我一个外乡人在当地扎下了根”。

十年,足以改变很多人、很多事

对闫振军来说,是成长和蜕变的十年

对提质增产剂芸保凯来说,是扎根推广,为中国农业“提质增产”梦想奋力拼搏的十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