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冬,姚冶诚独自在“群玉芳”为先生整理头饰,突然一位陌生男子闯了进来,直接揽住她的腰身低声说:“我正被人追赶,能不能借这里躲一下?”

姚冶诚原名姚阿巧,虽然家中不是富贵人家,但作为家中独女,她也是在父母的疼爱下长大的,可惜,十几岁的时候,父母意外离世,她被叔叔姚小宝收养。

姚小宝结婚多年一直没有孩子,对阿巧视如己出,没几年,她就出落得亭亭玉立,不仅模样俊俏,一手好女工更是引了不少青年才俊的青睐。

姚小宝却不着急,他有自己的打算,都说“养儿防老”,既然没有儿子,不如就招一个上门女婿,他连人选都打听好了,是隔壁村的沈家。

沈家世代务农,由于子嗣太多,家中好几个儿子都没钱娶媳妇,姚小宝请人来说媒时,沈家当家的没有犹豫,就同意二儿子沈天生入赘姚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沈天生入赘后,姓氏改成了姚,姚阿巧为“一家之主”,但她温柔随和,不会对姚天生颐指气使,夫妻俩生活很和谐。

为了有更好地发展,姚阿巧夫妻俩决定去上海谋生,姚天生卖苦力,姚阿巧则做姨娘,专门伺候大户人家的夫人小姐,几年下来攒了不少积蓄。

如果日子就这样踏实地活下去,姚阿巧跟姚天生一定会越过越好,可偏偏姚天生被大上海的纸醉灯迷乱了心,不仅学会了喝茶看美女,还学会抽大烟。

这可是一种费钱又废人的玩意儿,就是富商豪绅们沾染上半分都要倾家荡产,何况是姚天生这种“苦力僧”,更是支撑不了多久。

姚天生用花言巧语骗姚阿巧拿钱,阿巧不给,他就跑出去借酒浇愁,喝多了回来就打阿巧,逼阿巧拿钱,拿了钱他又去抽大烟,一来二去,阿巧的生活陷入了一种令人窒息的“死循环”。

为了挣更多的钱,阿巧换了工作,去堂子里给“先生”们做姨娘,这里所谓的“先生”指的是高级艺妓,琴棋书画,吟诗作对,还会说外语,在堂子里地位很高,每一位都配有专门的姨娘伺候。

阿巧伺候的这位先生有两个姨娘,她心灵手巧,负责管理衣服首饰和伺候梳妆打扮,都是比较轻松的活儿,但报酬却不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天,阿巧独自在“先生”房中整理头饰,突然一位陌生男子推门而入,看到阿巧惊讶的眼神,他一边喘气一边走近揽住她的腰身低声说:“我正在被人追赶,能不能行个方便,让躲一下。”

阿巧虽然不是懵懂少女,但她也从未跟陌生男子有如此近距离的接触,近到男子喘出的热气都扑到了脸上,烫得脸如火烧一般。

阿巧脑子一片空白,动作却没有犹豫,拉着男人的衣袖进了里屋,把他塞到大床的后面,放下纱帘遮挡。

一切伪装做好,她才用手摸了摸发烫的脸颊,却不敢再回头,这时,敲门声响起,门外传来几个男人不耐烦地催促:“开门,快开门。”

阿巧用手拽了拽衣角,扶了扶发髻,从容地打开门,问道:“请问,你们找谁,如果有话,我会转告先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几个男人一边听她说话,一边往里面张望,看着一眼就能望到头的屋子,他们问:“有没有看到可疑的人?”

阿巧故作害怕地说:“你们可别吓我,我一个妇道人家,最怕这些来路不明的人”,几个男人相互看了一眼,觉得没有再问下去的必要,扭头就走了。

阿巧轻轻地关上门,趴在门上听了听动静,直到脚步声越走越远,她才走进里屋,告诉男人安全了。

男人早就将姚冶诚的回话听得清清楚楚,对这个临危不惧的女子心生好感,他从纱帘后走出来,连声道谢,还告诉姚冶诚自己名叫“蒋介石”,并承诺改天定会再次登门拜访。

姚冶诚跟蒋介石的第一次见面,就是在这样种机缘巧合下促成的,后来,蒋介石确实兑现了承诺,经常带着好友一起来喝酒享乐。

姚冶诚跟蒋介石都是有过婚约的人,他们的“一见钟情”不会再有了小女儿般的扭捏羞涩,更无需三五年的感情拉扯,第二次见面后,蒋介石就把姚冶诚接出来同居了。

有了蒋介石这样的人做比较,姚阿巧对姚天生更是忍无可忍,准备好了一纸休书,可叔叔姚小宝舍不得这个上门女婿,也不同意姚阿巧无名无分地跟着蒋介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在姚小宝堂哥的见证下,蒋介石正式纳姚阿巧为侧室,也写了退婚书给姚天生,从此,姚阿巧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跟着蒋介石了。

后来,蒋介石还给姚阿巧改了一个有意义的名字:姚冶诚,希望姚冶诚能对自己爱意永存,永远真诚。

可名虽改,情却无法长存,最终还是难逃分道扬镳的结局。

在那个年代,“嫁人”就是女性的第二次投胎,却又像拆盲盒一样,想要找到心仪的人全靠运气,姚冶诚以为自己遇到蒋介石是拆到了极品盲盒,却不知这也只是另一个火坑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