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节课我们讲了什么是复利效应,以及设计复利模型的基本步骤,但这里面还有两个更重要的特殊模型没讲,今天我们把剩余的两个讲完:

第一种:从“加法运算”到“幂次运算”

第一种:从“加法运算”到“幂次运算”

什么意思?

就是某件事情原本是按加法的方式增长的,比如说原来是10,每次增加1,那么数学表达的方式就是10+1+1+1…这么一直加下去,这种方式叫做:加法运算。

如果把这个增长模型画成图形的话,就是一条倾斜向上的直线,它的专有名词叫做:线性增长。

那你该怎么样把这种线性增长的方式变成指数增长呢?

那就是要把模型中的加法运算(也就是原来是10+1+1+1…这种方式)变成幂次运算,也就是每次不是增加1,而是增长10%,如果按照这种方式来计算的话,那么每次的计算结果分别是:11,12.1,13.31...你看,虽然第一次运算的结果和加法运算是一样的,但是过程中用的是不同的计算方式,因此第二次结果就比加法运算多了0.1,然后第三次多了0.31…然后随着次数变多,数值会增长的越来越快,这个这就变成了幂次运算了,也就是它拥有了复利效应。

你是不是看到上节课讲的复利公式了?

对的,这个就是标准的复利计算公式。

可问题是,怎么才能让“加法运算”变成“幂次运算”呢?

我来举2个例子说明一下:

第一案例,我们来说一下如何让“学习的效果”拥有复利效应

请问,随着你阅读量越来越多,你的知识量是按“线性增长”的,也就说每多读一本书“知识量增加1”?还是按“指数增长”的,也就是每多读一本书“知识量增加1%”?

答案是:都有可能,关键看你用的是哪一种方式在学习。

如果你把一本本书都作为一个个孤立个体来学习的话,那么你的知识量就是按“加法”的方式增长的。比如说,你学习了:复利效应、比例偏见、SWOT分析…

那么,你知识库里,就增加了这3个知识点。

那如何让你学习产生复利效应呢?

那就是,要把你学到的这个新的“知识点”放到原来已经有的“知识存量”中和“其他知识点”进行一次关联。什么意思?

比如说,你今天学习了“复利”这个新的知识点,你可以试着回答下面这些问题:

  1. 如何在“设计产品”中加入复利效应?
  2. 如何在“团队激励”中加入复利效应?
  3. 如何在“商业模式”中加入复利效应?
  4. 复利效应和庞氏骗局又是什么关系?

你看,当你开始认真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你就需要复习这些问题里提到的“产品设计、团队激励、商业模式”等等其他知识点,然后开始寻找他们之间的关联性,开始思考如何结合,如何举一反三…这个过程,就是你在给他们之间建立连接了,那么这个新学到的知识点,就不是孤立存在于你的知识存量中的,而是从你原有的知识存量里“长”出来的。

(这里顺便说一句,为什么我们每节课结束之后都有课后作业?这就是想让你把新学到的知识和你的知识存量发生一次联结,提高你的学习效率。)

好,你可以想象这样一个画面,你的知识存量呢,就像是一个偌大的网络图,就是你面前有无数个小点,这些小点就代表你曾经学过的各种知识点,而每个小点之间呢都互相连接。那么,你现在每新增一个知识点,就像是在这个网络图中增加一个新的节点,而这个节点又和其他节点相互连接在一起,那么整个网络的信息量就不是增加1,而是按比例增长的,这样的话,你的知识量的增长就拥有了复利效应。

好,这个,就是把“加法运算”变成“幂次运算”,将你原来是按线性增长的知识量,变成指数增长,好,那么下面我再用另外一个案例,来进一步帮助你理解这种方式。

第二个案例,我们来说一下乐高积木

乐高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玩具公司,估值已达到2500亿元。

他们的标志性玩具,是各种可以通过它们表面的凹凸搭扣彼此连接的塑料积木。目前,乐高一共生产了计9000多种类似这样的积木,但是你猜,这9000多种不同的积木,可以组合成多少种玩法呢?

官方给出的数据是:超过9.15亿种拼法,是积木数量的10万倍!

为什么会那么多?

因为每一款新积木,它都可以和原来所有的积木发生关系,所以,每新出1款积木,对于乐高来说,并不是多了1款新积木,而是所有的旧积木,多了一种新玩法。因此,乐高玩具拥有复利效应!

另外,不仅是这些积木的玩法能产生复利效应,连乐高积木的销量也拥有复利效应,为什么?

假设,你家里已经买了一些乐高积木了,但是你家孩子玩久了,把能拼出来的花样都拼完了,现在如果他看到了乐高新出了一款积木,那么他会干嘛?他可能都会过来抱着你,求你赶紧去把它们买下来,因为他想把这个新积木带回家,把它和家里旧积木组合在一起,变出更多的新玩法。你觉得这个理由无法拒绝,因此就把这个新玩具买给了孩子。

但是,你家的乐高积木因此又变多了,下一次,你家的孩子对新积木的渴求将会变得更高,也就是说,你拥有的乐高积木数量越多,你就越有可能想买更多的乐高积木,直到有一天,你家的客厅完全被乐高积木所占满…

好,这就是复利效应的标准形态:“把加法运算,变成幂次运算”。好,那么接下来,我们来说第二种特殊模型:从量变到质变。

第二种:量变→质变

第二种:量变→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