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到洋宝在同学群中略显瘦弱的身影,我就感觉很惆怅,为啥我家孩子就是养不壮呢?我也是尝过问别的爸妈,怎么把孩子养得更壮?得到的答案,大部分可以归结为“孩子不挑食”,很能吃

那为何别人家的孩子不挑食,为啥我家的孩子就不行?除了孩子天生的口味因素,难道就没有别的原因了吗?于是,我开始审视我们家自己的餐桌、厨房和冰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审视了一段时间之后,我才发现,我们家洋宝相对挑食这确实不假,但我们大人也不是没有责任

爷爷奶奶在家太节俭,冰箱里买的做菜材料太单一,我们上班时他们菜式也过于单调,早上清一色吃粥,中午每顿只炒一两个菜,并且还可能几天重复,每天晚上都是面条。

如此单调,我都忍不住吐槽,大人吃多了都腻,别说孩子了。难怪每次爷爷奶奶反馈,他们每天做完饭,喊孩子吃饭,孩子都没反应。因为孩子对饭菜没有期待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难怪洋宝特别期待周末,也特别期待我们带她去外面吃饭,这么看来也是我和宝爸失职了。我们平时忙于工作,自以为这是为孩子提供了更好的物质条件,殊不知,孩子的身体素质好坏,也需要我们关注他每天的饮食,让孩子爱上吃饭也是我们的责任

而洋宝,跟大多数孩子一样,只关注自己每天上学、玩耍,每天吃什么,她也不懂自己提建议,自己想吃什么,都是爷爷奶奶煮煮出来,才说不喜欢吃这些,就只吃一点点,这样一来,消瘦是必然的了。

如此看来,是时候用食物作为工具,帮孩子上好食育这堂课了,让孩子从了解食物、参与烹饪开始,对吃更有兴趣,更重视,减少我们对孩子进食和身体健康的担忧。

其实,对孩子进行食育,很多国家都已经是进行时了,比如美国推出了可食校园计划,英国实施校园菜园计划,日本制定了《食育基本法》 ,意大利则有慢食协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对于我们国内普通的家庭来说, 对孩子进行食育,可以融入到每天的生活中,从三个方面做起。

*带孩子逛菜市场

*带孩子逛菜市场

若偶尔去逛菜市场,我们会发现一个买菜的几乎大部分都是孩子的祖辈,或者家庭主妇,男主人都很少出现,更甚少有人喜欢带着孩子逛菜市,毕竟菜市相对拥挤杂乱,很多父母嫌带孩子逛菜市麻烦。

其实菜市,是一个极大的“知识宝藏”,是时令、城市文化和节日文化的反映

我们带着孩子逛菜市,可以教孩子观察每个时段,菜市大部分菜摊都在卖什么蔬菜?这样可以看出哪些是时令蔬菜,给孩子普及食材知识的同时,也可以跟孩子讲讲时令的知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不同地方的人们的饮食习惯是不同的,在菜市场看看人们都卖什么、买什么、怎么买,所卖的食品调料、种类,都能看出这个地方的人们口味是如何的。

还有,就是对每个节日,孩子们都很期待,这时候的菜市里往往更多食物,琳琅满目,带孩子逛菜市,做好吃的,是感受节日气氛很重要的一环。

教孩子选择他喜欢的新鲜、时令的食材,带着一起做饭,会增加他吃饭的兴趣和食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孩子一起做饭

*和孩子一起做饭

都出去留学了,还打越洋电话回来问妈妈,番茄炒蛋怎么做,这是之前曾在网上看到的一个视频,可见孩子在出国留学之前几乎没有进过厨房。

而之前我自己上大学时,与身边很多女生聊天,她们也说自己只会煮番茄鸡蛋面。

可见,当下孩子上大学还不会做饭的现象都很常见,就别说高中以下了,有几个孩子会做饭?现状堪忧啊看来。

为什么呢?让孩子把精力放在学习上,生活上的事务家长一切包销,是我们很多家庭的现状,尤其是爸爸上班,妈妈是全职太太的家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孩子从来没做过饭,甚至没有去买过菜不知道关于食物的分类和来源,不知道种养、烹饪的艰辛对食材和食物的知识匮乏,对食物没有感情,吃饭时自然也就只遵从自己的口腹之欲和心情了。

所以,与其每天逼孩子吃饭,不如好好带着孩子做一顿饭。

在带孩子做饭的过程中,还可以让孩子学习烹饪知识,让孩子认识各种食材和食物的特性,让孩子认识各种食品添加剂,潜移默化告诉孩子健康饮食的重要性,重要的是孩子自己辛苦做出来的食物,他怎么也会多吃几口。

我们长大后经常会说,“这道菜有妈妈的味道”,每个孩子因为从小吃习惯妈妈做的菜,都会形成一种口味偏好,如果能从家庭中帮孩子培养出一种健康的口味偏好,让孩子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何尚不是孩子的人生之幸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孩子好好吃顿饭

*和孩子好好吃顿饭

我是在一个经济不算宽裕的家庭中长大,从小被爸妈灌输的就是省吃俭用,所以小时候妈妈做饭也是能省就省,一切从简,衣食住行,就吃的最将就了。

用我爸的话,就是你“吃糠”别人不会知道,这是里子,但你必须穿得体面整洁,因为你需要面对别人,这是脸面

所以小时候,我得到的食育知识是很匮乏的。再大一点时,爸妈又跟我说,要好好读书,所以我们很也少有时间和花心思跟妈妈研究怎么做好一顿饭。

印象中,一家人吃饭通常都是粗茶淡饭,甚至经常一连几天吃相同的食物,一顿饭一家人在一起通常都是十几分钟各自扒拉完了事,然后剩下的就是各就各位,大人出去干活,孩子去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偶尔晚餐时间,爸爸妈妈终于有时间,干活回来了,他们通常会在饭桌上教育我们如何好好学习,所以吃饭的氛围很多时候都是严肃的,几乎没有好好享受过一顿饭。

这样的结果就是,我们兄弟姐妹几个长大后,居然身高没有一个超过爸妈,不知道是不是跟吃饭氛围有关。

饭桌上,特别能体现一个家庭的氛围和休养,想让孩子吃得好,我们需要创造愉快、欢乐、自由的进餐氛围,有必要时甚至可以放点舒缓欢快的音乐,这样孩子进餐轻松,食欲才会更好,才能长得好。

反之,连饭桌氛围冰冷压抑,家庭氛围也绝对不会好到哪里去,情绪也会影响孩子的食欲,影响肠胃对食物的消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无论我们物质生活多么丰裕,事业多么成功,日子有多么忙碌,一个人最基本的需求也离不开一日三餐。如何让孩子从“食育”这堂课中习得在一日三餐四季中把自己的胃伺候好,让自己有个好身体,孩子才能更快乐活着吧。

这不,赌王之女何小姐和另一半官宣婚礼的文案合起来不就是这样嘛,“余生漫漫,三餐四季”。对啊,人生漫漫,但具体下来也不过三餐四季赌王之女尚且如此,何况我们普通人呢。

让孩子学会如何选择食物,学会给自己做一顿好吃的,是学会生活的必要部分。

孩子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无论他以后快乐还是难过时,都有美食慰藉心灵,何尚不是一件美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