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乳腺癌类器官团体标准发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中国乳腺癌类器官团体标准发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4月16日,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主办,精科生物承办的“中国首个乳腺类器官团体标准发布会暨乳腺类器官高峰论坛”于深圳圆满落幕!本次大会以“聚焦行业标准,推动转化应用”为主题,邀请到中科院院士、医学科研学者、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等相关领域专业人士,围绕中国首个乳腺类器官团标发布对乳腺癌临床诊治、类器官技术发展、乳腺类器官的产业化等热点内容,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次发布的《人正常乳腺及乳腺癌类器官制备、冻存、复苏和鉴定操作指南》团体标准是在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牵头下,联合精科生物、成都诺医德、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等14所专业机构共同起草。为保证其权威性与准确性,本次团标的内容征求行业多位院士、临床专家、科研学者意见,最终历时长达15个月才得以制定并发布。

此次团体标准的发布有力推动了乳腺类器官构建的相关研究,指导和辅助了相关医学人员开展乳腺癌致病机制、药物筛选和肿瘤治疗等相关研究,规范并引导了我国乳腺癌诊治和类器官研究领域的健康发展,是乳腺及乳腺癌类器官领域中的一次重要时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次大会中,各位领域权威专家畅所欲言,在高峰论坛环节共同分享学术/临床经验和行业进展,同时也就团标的发布对乳腺癌和类器官领域的发展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

01 专家致辞

本次大会有幸邀请到了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的刘佳教授作为主持人,在她丰厚的知识底蕴与高超的控场能力下,会议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顺利开展。

会议的第一项议程,由来自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理事长魏于全院士、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副理事长吴朝晖先生进行会前致辞。

刘佳教授 主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佳教授 主持
魏于全院士 开幕致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魏于全院士 开幕致辞

“类器官技术在精准医疗,药物研发,肿瘤机制研究等众多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为了向各位专家学者与医务工作者提供规范的样本获取,处理和鉴定方法,从而保证乳腺及乳腺癌类器官的质量和可靠性,进一步推动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发展,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联动诸位专家学者,编写出这一份团体的标准。在此,我要感谢所有参与制定该标准的专家、教授、学者和工作人员,是他们的无私付出才使得这一成果顺利的发布。希望日后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同行加入进来,为乳腺癌类器官的研究和乳腺癌的治疗做出重要的贡献。”

吴朝晖副理事长 开幕致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朝晖副理事长 开幕致辞

“类器官作为一个前沿的技术,刚出现的时候都非常新颖,大家研究起来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疾病模型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来制定了这份标准。现阶段在乳腺及乳腺癌类器官研究领域解决了一个标准化的问题。作为类器官技术,可以说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一方面我们可以用于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的一些研究,此外还可以用于药物的筛选和药物的评价。”

新技术的应用离不开专业标准的规范引导,而标准的制定与应用无疑也会促进新技术的健康发展,从而更好地推动技术的应用。两位专家在致辞中表达了对团标发布的期许与类器官应用转化的美好愿景——愿共同见证未来类器官技术在行业标准的引领下健康发展!

02 团标发布仪式

接下来就是本次会议的重要环节——团体标准的发布仪式。

首先是特邀嘉宾陈崇教授为本次团标发布致辞。

陈崇教授 发布仪式致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崇教授 发布仪式致辞

“类器官技术作为一个新兴的领域,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我们希望通过一个标准来解决这些难点,进而推动这个领域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整个起草小组包括来自高校,临床,企业的几十位专家共同努力,从2021年11月份开始起草工作,直到2023年2月发布,历时长达15个月,其间共有14家研究机构,34位资深专家参与,其间组织了20多场研讨会,16场评审和修改会议,所以这是一个大家集体智慧的结晶。”

九位专家学者们一同上台,共同为中国首个乳腺类器官团体标准的发布助力,随着台上嘉宾手掌落下, 3、2、1,全场屏息倒数,一同见证了《人正常乳腺及乳腺癌类器官制备、冻存、复苏和鉴定操作指南》的正式发布!全场掌声雷动,这是祝福也是自豪,这是一次在乳腺类器官领域的响亮发声,未来可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高峰论坛-主题分享

苟马玲教授——《乳腺类器官团体标准介绍》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 苟马玲 教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 苟马玲 教授

苟马玲教授作为团标主要起草人之一,站在标准制定的视角,从编制过程、编制思路、标准技术架构、团标具体内容等多方面对《人乳腺及乳腺癌类器官制备、冻存、复苏和鉴定操作指南》进行详细解读。

高栋教授——《类器官与肿瘤靶向治疗》

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高栋 教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高栋 教授

高栋教授分享了团队在前列腺癌、胰腺癌的类器官构建和相关肿瘤靶向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高栋教授认为肿瘤类器官与患者肿瘤组织的药物敏感性具有高度一致,而基于类器官库的构建和深度分析将提供全新的肿瘤分型方案和治疗策略。

陈崇教授——《类器官与相关疾病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 陈崇 教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 陈崇 教授

陈崇教授主要分享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介绍类器官及相关疾病模型的构建与应用。此外,还重点介绍了基于肿瘤类器官的精准肿瘤动物创新模型OPCM,是类器官技术的一大重要应用方向。

王坤教授——《乳腺癌类器官临床应用前景》

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医院 王坤 教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医院 王坤 教授

王坤教授主要分享了乳腺癌类器官在体外药物筛选、耐药机制研究、乳腺癌精准治疗研究等内容,结合相关研究成果指出在晚期乳腺癌患者中可通过类器官药物筛选在临床用药周期内筛选出潜在有效治疗方案,另外在缺乏标准治疗方案的后线治疗情况下,类器官药物筛选有助于患者治疗方案的进一步优化。

李宏教授——《面向精准治疗的精科乳癌类器官研究》

广州市精科生命科学研究院 李宏 教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州市精科生命科学研究院 李宏 教授

李宏教授以癌症的精准治疗作为切题点,阐述精科乳腺癌类器官研究进展,并结合临床案例与科研成果,对乳腺癌类器官在精准治疗中的应用进行介绍,认为乳腺癌类器官可以为新辅助治疗、新药研发和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04 高峰论坛-圆桌论坛

此次论坛的圆桌讨论部分邀请到5位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对乳腺癌和类器官领域热点话题展开深入的探讨和交流。他们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分享了从标准出发自己对于乳腺类器官的研究发展的看法和思考,并与大家共同探讨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权威专家齐聚圆桌峰会

博采精英智慧,汇聚巨大能量

真知灼见,在交流与碰撞中诞生灵感火花

随着圆桌讨论环节的结束,本次大会也圆满落下帷幕。现场嘉宾也一同合影留念,记录这一重要时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次大会自公布日程以来,就持续受到行业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众多临床专家、科研工作者、行业相关人员踊跃报名,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参会,交流学术见解,以己笔墨扩写类器官研究与发展的华彩篇章。

随着类器官技术的发展和转化应用的推广,相信类器官将为临床、科研、研发等领域带来更多的活力。作为中国肿瘤类器官技术转化先行者,精科生物在类器官领域深耕数年,初心不变,使命不改,今后将继续深耕在类器官技术应用转化领域,与行业共同前进,一起见证类器官领域的进步与发展!

精科生物

精科生物作为中国肿瘤类器官技术转化先行者,在类器官培养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涵盖了乳腺癌、肺癌、胃肠癌、肝癌、膀胱癌、前列腺癌、肾癌、甲状腺癌、卵巢癌、宫颈癌、骨肉瘤以及脑肿瘤等多种实体肿瘤。其中基于活检组织的微量建模培养成功率极高,同时可以实现穿刺标本的“一样两检”(类器官药敏+NGS)。精科拥有自主研发的类器官培养技术和试剂盒,能够有效地延长样本保护期,扩大地域覆盖面。此外还和多家医院和科研机构开展科研与临床合作。目前已经在类器官建模方法、类器官鉴定、药物敏感性检测方法、类器官共培养等多个重要技术上实现突破,并参与制定中国首个乳腺类器官团体标准。

【编辑:彭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