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眉山市彭山区的肖东亮万万没想到,15年后自己会与社区争夺一套拆迁房,因为大哥的房子被征后,补偿款都被社区拿了。

肖东亮的大哥叫肖永康,早在15年前就不在了,而大嫂叫邓桂花,在九十年代初就离开家未归,根本找不到人,已经不在户口上了。

大哥大嫂没有留下任何子女,至于肖家兄弟的父母,早就不在了,而大嫂的父母,也不在了,所以肖东亮就成了这套房子的唯一继承人。

这几年彭山区发展很快,旧房子大量拆迁安置,肖永康留下的那套没人经管的老房子也在拆迁范围内,让肖东亮气愤的是,早在四年前房子就拆完了,没有人告诉他任何相关消息。

之前肖东亮在上海打工,一次回老家,想着看看哥哥老房子,好睹物思人,没成想一来到老宅处,只看到一片瓦砾,破败不堪,肖东亮懵了。

通过打听,肖东亮才得知附近房子被拆了,每家每户都签了补偿协议,拿钱的拿钱,拿安置房的拿安置房,唯独大哥这套房子没说法。

肖东亮把矛头直指老宅所在社区,你们凭啥不告诉我一声?

肖东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肖东亮

肖东亮到所在的彭山区凤鸣街道城西社区去找,工作人员对他说,这些年你早干什么去了?为啥你哥哥去世十多年你都不露面?房子拆了才冒头?难道不是为了钱?

工作人员还告诉肖东亮,肖永康是五保户,五保户的房子补偿属于集体所有,肖东亮没有继承权。

肖东亮找到当地民政部门打听,得知五保户的前提条件是年满60周岁,而哥哥走的时候才54岁,根本达不到五保户的标准,在肖东亮看来,社区就是想占哥哥这笔征收款,那么事实究竟如何呢?

电台调解员听闻此事,找到了城西社区工作人员,工作人员无奈的对调解员说,不是不通知,而是根本找不到人,他自己不露面,你让我们上哪里去找?

老肖自然不信社区的说法,自己明明把手机号写到了哥哥老宅的门上,难道不会打一个电话吗?即便找不到自己,社区可以问村部,村干部都有自己的联系方式,找到自己很难吗?

木已成舟,现在讨论这些没什么用了,肖东亮不想过多计较,只想继承哥哥房屋的拆迁安置补偿,这笔钱肯定是跑不了的。

社区工作人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社区工作人员

当年这套房子补偿款一共是9万元,钱归村集体所有,没有给肖东亮,这是为什么呢?

据社区工作人员介绍,肖永康是上门女婿,自从妻子邓桂花走后,肖永康就独自一人在老房居住,虽然不是五保户,但村里一直按五保户待遇照顾肖永康。

而在这期间,肖永康同村的弟弟肖东亮对哥哥不闻不问,仿佛毫无关系,都是村部在拿钱照顾。

在这期间,村干部曾让肖东亮去照顾其哥哥,让人气愤的是,肖东亮来到哥哥家里,只看了一眼就走了,还顺手拿走了村里给肖永康买的米面牛奶等物品。

同村人提到肖东亮都义愤填膺,可他们对肖永康也是颇有微词,因为邓桂花当初离开家,就是受不了肖永康总对她动手。

所以房子拆迁后,将补偿款交给肖家人,村民是一百个不同意,因为肖永康是上门女婿,房子姓邓不姓肖,更不可能交给不相干的肖东亮了。

肖永康没了后,村里出钱帮安置,村干部通知肖东亮过来,肖东亮过来看了一眼就走了,一分钱没出。

城中村改造后,村改成了社区,补偿款归社区保管了。

老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陈

为了要回这九万块钱,肖东亮去社区闹了很多次,可谓无所不用其极,甚至还有一次爬了电线杆,可他越这么闹,社区就越不能给他钱。

搞笑的是,邓桂花有个同父异母的姐姐,姐姐不在了还剩个儿子,也就是邓桂花的侄子老陈,认为征收款也有自己的份儿,也来争这笔钱。

老陈说,房子虽然是小姨和姨夫在居住,但归于外公名下,不同于肖东亮的是,老陈从一开始就得到了拆迁的消息,他在房子没被拆时就和社区交涉,只是没讨到便宜而已。

所以,老陈干脆和肖东亮联合起来,一起找社区,社区为什么不给这笔钱呢?就因为照顾肖永康都是当年村部花的钱,而村部变成了社区,就这么简单。

最后,社区代表和肖东亮以及老陈三人坐到一起协商这笔钱怎么分配,老陈提出分自己一半儿,其余的不管,社区代表提出每方拿三分之一,肖东亮同意了社区代表方案,但老陈又反对,协商不了了之。

下一步,老陈打算就拆迁款好好和社区掰扯掰扯,当然是走法律程序了,具体结果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村民们指责肖东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村民们指责肖东亮

不管是肖永康的弟弟肖东亮,还是邓桂花的侄子老陈,可以用吃相难看来形容,人还在时不见你们,房子还在时也没见你们,只有见到钱的时候,你们突然冒出来了,好意思吗?

问题在于,邓桂花已经走了三十多年了,而肖永康也走了十五年了,期间老房子一直就在村里,从不见肖东亮和老陈上门打理,或许这房子在他们眼里一文不值吧?

别说房子在他们眼里一文不值,就连亲人对他们来说,也是可有可无。

自从邓桂花走了后,肖永康一个人在老房居住,年老体迈条件很差,对小陈来说他是姨夫,对肖东亮来说他是哥哥,可在肖永康最需要亲人照顾他时,两人都在哪呢?

还是村部花着集体的钱,给肖永康买米买面,最后也是村部花钱送了肖永康一程,在这过程中,肖东亮只出现过两次,一次是来到哥哥住处将米面拿走,另一次是过来看哥哥一眼后转头就走,让人无法直视。

肖永康为何如此冷漠?他把所有的热情都用到补偿款上了,只有钱对他才是亲的,为此不惜练就攀爬技能,还能说什么好呢?

社区代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社区代表

回到现实问题中来,虽然三方都说补偿款自己有份,那么在法律界定上,谁的说法更成立。

按照法律规定,只要是亲人,就可以当作财产的顺位继承人,如果按老陈所说房屋归属于其外公,那么他的确是有份儿的。

而按照房屋事实住户肖永康这方面来看,肖东亮能够分得一部分也没毛病。

但法律还规定,要想继承财产,需要有前提条件,那就是继承人事实上照顾了财产的原主人,如果没有履行任何照顾义务,或者说双方根本没有往来,那么继承的事实就不成立了。

反观社区,也就是原来的村部到底没有继承权呢?答案是没有,因为村部属于集体,不属于个人,村集体是没有对个人财产拥有继承权利的。

但村部曾经花了集体的钱照顾肖永康,而且在肖永康走后,还花钱安置了他,这些钱,村部是可以从拆迁款里扣除的,就是说村部也有权利分得一部分。

按照村部提议,三方各分三分之一,问题也好解决,可老陈贪心不足,非要走法律途径,那么一旦结果下来,肖东亮和老陈还未必能拿到三分之一。

肖东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肖东亮

结语:

看一个人的成色什么样,就看他面对人和钱的态度有什么不同,让人叹息的是,有些人禁不住考验。

一个人面对钱时表现出的热情远远超过面对亲人时表现出的亲情,这类人一定要远离。

同理,一个人永远选择亲情友情大于钱,那么可以放心和他交往,因为和这样的人交往,不会踏进坑里。

老房子摆在那里十五年无人问津,被冷落的不是房屋的价值,而是亲情;拆迁之后突然认亲,反衬的则是见利忘义的嘴脸。

为什么社区不肯把拆迁款给房主的两个亲戚?因为这不是社区的决定,而是全体村民的决定,人心自有一杆秤,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