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周纪二:周显王三十三年(乙酉,公元前336年)
【原文】
邹人孟轲见魏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有以利吾国乎?”孟子曰:“君何必曰利,仁义而已矣!君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曰:“善。”
【译文】
邹地人士孟轲求见魏惠王,惠王问道:“老先生,您不远千里而来,能给我的国家带来什么利益呢?”孟轲说:“君主您何必张口就要利益,有了仁义就足够了!如果君主光说为国谋利益,大夫光说为家谋利益,士民百姓所说的也是如何让自身得到利益,上上下下都追逐利益,那么国家就危险了。只有仁爱的人不会抛弃他的亲人,忠义的人不会把国君放到脑后。”魏惠王点头说:“对。”
【解析】
在战国那个杀伐的年代,靠仁义道德能否让国家兴盛?能够促成统一?如果从结果来看,没有一个国家采取了仁义这条路,反而是如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用霸道在短时前让国力增强。更有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开始走向统一天下之路。但是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在强盛过后又相继衰弱了下去。究其原因有而很多,不能一概而论。能否说明霸道不行吗?未必。而对于没有国家采用的仁义,是否他真的不行?同样也未必。
在材料中,魏惠王张口就想要利益,孟子给予了这样的回复:“君何必曰利,仁义而已矣!”意思就是干嘛张口就说利益,有仁义就够了。孟子的话没有否定利益,更没有说不要利益,而是说有仁义就够了。然后说,如果君主、士大夫、百姓张口闭口言利益,那么国家就危险了。
为什么国家会危险?
其实很容易理解。国家的组成其实就是个人形成小组织,小组织形成大组织,再形成国家,国家也可以看成一个大组织。不管组织大小如何,作为个体的个人他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这种利益诉求是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但是组织的利益就相对单纯的,指向性也单一。
问题来了,组织内所有个体的不同的利益诉求,能否和组织力的利益保持一致?
我告诉你,绝对不可能,最多是大部分人在某个时间段内和组织利益保持一致,仅此而已。大多数时候,个人利益和组织利益存在冲突。如果说,君主、士大夫、百姓张口闭口就说利益。你觉得他们会说谁的利益?显然大概率是说自己相关的利益。行动上也必然也会把和自己相关的利益败在最优先的位置。
这么做的结果就造成了组织内部,利益冲突明显,组织无法形成对外合力,君主、士大夫、百姓之间彼此掣肘。尤其是士大夫与之间。这样的结果就是国家陷入混乱,怎么可能不危险?
那么为什么孟子说只要仁义就够了?再看第二段材料。
【原文】
初,孟子师子思,尝问牧民之道何先。子思曰:“先利之。”孟子曰:“君子所以教民者,亦仁义而已矣,何必利!”子思曰:“仁义固所以利之也。上不仁则下不得其所,上不义则下乐为诈也,此为不利大矣。故《易》曰:‘利者,义之和也。’又曰:‘利用安身,以崇德也。’此皆利之大者也。”
【译文】
起初,孟轲拜孔为师,曾经请教治理百姓什么是当务之急。孔伋说:“叫他们先得到利益。”孟轲问道:“贤德的人教育百姓,只谈仁义就够了,何必要说利益?”孔伋说:“仁义原本就是利益!上不仁,则下无法安分;上不义,则下也尔虞我诈,这就造成最大的不利。所以《易经》中说:‘利,就是义的完美体现。’又说:‘用利益安顿人民,以弘扬道德。’这些是利益中最重要的。”
孔伋是孔子的孙子。孟子问到这个问题时。孔伋的回复有三个关键点“先利之。”、“仁义固所以利之也”、“《易》曰:利者,义之和也。”这三点说明什么?
首先,对人的利益需求表示认可,这是人性使然。如果说否定人利益的需求,那么就是违反人性规律。其次,把利益和仁义进行了结合,并且说明利其实是义的完美体现。利益和仁义不是矛盾、不是对立,而是彼此共生、共存。不存在利和仁义必须两者取一,而是可以做到利益和仁义共存。
那么怎么做才能仁义和利共存?
孔伋说了两个方面的反例。
第一,如果上级(领导、官员)不仁,那么百姓就不会安分。因为仁就是仁慈、善良,不仁就是残暴虐民。对于百姓残暴,动辄杀戮,自然百姓要反抗。
第二,如果上级(领导、官员)不义,那么百姓就会变坏。因为义就是公正正义,不义是不公、偏颇、欺诈。欺骗百姓、对百姓不公,百姓自然要用狡诈奸猾的方式来保护自己。
两种情况的发生,直接就造成了利益的损失。尤其是对于组织利益而言。孔伋用这两个反例,把仁义与利能否共存的矛盾聚焦在了上级或者说一个国家、组织的最高层上。并且给出了仁义与利益共存的方法:“用利益安顿人民,以弘扬道德。”
用利益弘扬道德?
其中的意思很简单,让奉行仁义的民众,能够得到利益。自然民众就会变的仁义。而作为组织的高层,要思考的事情就变成了三件事。
第一,需要宣扬的仁义要用什么样的形式与国家利益联系起来?
第二,百姓的利和这样的仁义如何联系起来?
第三,如何让百姓愿意自发地去做仁义的事?
以公司为例,老板需要员工奉献加班创造效益,于是就大力宣扬爱岗奉献精神,这是第一层。
员工奉献加班了,最后公司给了高额加班费奖金。这是第二层。公司完善相关方面的制度,形成惯例。这是第三层。比如华为的狼性精神就是这种。具体的大家可以往上面靠。
【启发】
其实法家的霸道和儒家的仁义,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分。只不过霸道更加赤裸裸的把人性全部释放了出来,用明晃晃的利益作为驱动。这么做并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只不过当一切变为利益驱动的时候,利益一旦没有了,崩溃也就随之而来。
而儒家的仁义和法家的霸道相比,不过是包裹留一层更加光鲜靓丽的到的外衣。看似来不那么直接而已。聚焦的目光也不是在利益,而是聚焦在具体的事情、意识形态上。只要全力把事情、意识形态做到位,那么利益就如同水到渠成一样,自然会过来。而当利益就算没有了,人们做这种事情已经变成了本能,就算想要崩溃,也需要一段时间,不会如同法家霸道一样崩溃的这么快。
这也是现在很多人常说了,不要总盯着钱看,把能赚钱的事情做好了,钱自然就来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