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欺骗了人民18年的惊天骗局。
1984年的春天,西安市的一家工厂里,保卫科科长刘学保像往常一样来回巡查。
在工作之余,他与工人们交谈,讲述自己的“英勇事迹”。
可刘学保不知道的是,这是他最后一次炫耀自己的光荣事迹了,警方的到来,将他编织了数十年的幻梦一举打碎。
“刘学保,现以你涉嫌故意杀人罪将你拘捕,请你配合。”
警察站在刘学保面前说道,并出示了证件和相关手续。
三十余岁的刘学保看到警察的到来,身形突然佝偻了起来,他像是泄了气的皮球,弯着腰垂着头不敢看警察,只是低声的说了一句:“我早就知道会有这一天的,果然……”
工厂里的工人看到一大队警察把带着手铐的刘学保押出,震惊得合不拢嘴,他们何时见过这种阵仗,更何况被警察逮捕的,还是那个家喻户晓的大英雄,刘学保。
工人们想不通,这个名字传遍了大江南北的英雄人物,咋就成了被警察逮捕的犯人了?
很快,警方展开调查,随着法院的判决和报纸上的头版头条,这起困扰全国百姓足足18年的骗局,终于揭开了真相。
一 、
刘学保出生于1947,当时的中国正处于解放战争时期,中华大地面临着历史的重大抉择。
而几年后,刘学保开始长大记事,彼时新中国已经成立。
作为沐浴新中国光辉长大的年轻一代,刘学保与同龄人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富有朝气,精力旺盛,同时具有浓郁的革命斗争精神。
但刘学保又有本质上的不同,别人想的是无私奉献,为新中国革命建设发一分光献一份力,而刘学保却曲解了革命斗争的意义,他冥思苦想,只想从中获取利益。
作为一个投机者,刘学保所走的每一步路,每一件事,都是为了获得利益而进行的处心积虑的考量。
那个年代参军入伍是最能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刘学保的心中有一个英雄梦,他知道部队是他最容易实现理想的地方。
刘学保从陕西参军入伍,他身强力壮,长得浓眉大眼,天生就是个当兵的料子。
进入部队以后,别人不能吃的苦他能吃,别人不能受得罪他能受,他训练上积极刻苦,生活中老实本分。
部队领导很赏识吃苦耐劳的刘学保,让参军不久的他当上了副班长。
可以想象的到,刘学保的领导是很器重他的,如果刘学保能够坚持不懈的努力,他照样可以成为大英雄,实现自己的梦想。
可刘学保不愿意,其实他的积极和刻苦都是装给别人看的,目的是赢得领导的赏识,混个一官半职。
这样的日子持续一段时间后,刘学保就不愿意再演下去了。
他觉得,靠当一个好兵,难以有出头之日。副班长是有了,可班长、排长、营长呢,何时才有他刘学保的份?
刘学保的心中焦急难耐,他想马上出人头地,却又看不到希望。
就在这个时候,全国上下兴起的一股“英雄潮”给了刘学保灵感。
当时阶级斗争风起云涌,全国各地都树立起了英雄的典型,他们有的是靠着勤劳上进,有的是与反革命分子斗争,最后被全国表彰,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刘学保的眼里死死的盯着大英雄三个字,野心和欲望在他的心里快速膨胀,他妄想自己也成为受全国人民敬仰的英雄人物。
于是,刘学保开始“立人设”。
他不停的看书,很快成为“思想先进分子”,并开始下乡演讲,努力塑造他先进人物的形象,为自己接下来的“找对象”做铺垫。
刘学保要找的对象,是他要斗争的对象,也就是反革命分子。只要挫败一个穷凶极恶的犯罪分子,刘学保就能成为英雄。
于是,刘学保除了工作以外,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寻找“坏分子”上面了。
可是,当地老百姓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哪有几个犯罪分子,就算有,也不会主动在身为军人的刘学保面前现身,所以刘学保找了半天,也只是无用功。
但身为投机分子的刘学保不会放弃自己的野心,一个邪恶的计划在他的心中酝酿。
二、
1966年,刘学保下乡“支农”,在战友们帮农民干农活干的热火朝天的时候,刘学保的眼睛却盯上了生产队的饲料棚。
这个由干草和木头简单搭建的棚子,一点就着,犯罪分子想制造火灾轻而易举。
没有犯罪分子,刘学保就自己来“造”,他寻找机会,趁着没人的时候一把火把饲料棚给点着了。
然后刘学保假装正好碰见火灾,他一边高呼,一边拼了命的挑水去救火。
刘学保成功欺骗了群众,他奋力救火的样子被老百姓们看在眼里,他成了“救火小英雄”,受到群众和部队的表扬。
不过刘学保制造的这次火灾不是很严重,也没有一个穷凶极恶的犯罪分子来吸引仇恨和引爆话题,刘学保只是被小范围表彰了一下,他的身份和地位没有变化。
看来想要成为闻名全国的英雄,必须得挫败一个“反革命分子的大阴谋”,罪恶之花在刘学保的心中滋生,他开始在心中盘算着目标。
不久后,刘学保来到甘肃永登县连城林场“支左”,这一次,他终于发现了一个合适的对象。
这个被刘学保选中的无辜者就是李世白,他过去是国民党宪兵部队的副连长,1949年时参加酒泉起义成为一名解放士兵。
李世白同样投身了革命,但他毕竟有“历史污点”,过去犯过错误,所以在那段历史时期,身份比较敏感。
李世白在永登县林场成家立业,有了妻子儿女,他没有想过叛逃,也从未想过犯罪,但他却被归为批斗的对象,经常被拉出来作为“典型”。
李世白性格老实,别人让他干啥他干啥,从不敢说一个“不”字。
刘学保观察到了李世白,在他看来,这个逆来顺受的老实人,就是他嫁祸的最佳对象。
于是刘学保一边批斗李世白,让他畏惧自己,一边开始准备实施自己的阴谋。
1967年冬天的一个夜晚,刘学保突然叫上了李世白,让他跟着自己走。
当时正值隆冬,甘肃永登的林场那里冷的刺骨,李世白不知道刘学保为什么半夜叫他,但他对于副班长刘学保十分畏惧,什么都没问就跟着刘学保走了。
刘学保拎着一把斧子,说要带着李世白执行任务,李世白不明所以,半夜带着斧子到哪里工作?他满腹的疑虑,但刘学保的身份和体格都让他不敢反抗,他只能亦步亦趋,刘学保走到哪他就跟到哪。
此时的李世白恐怕做梦都想不到,他身前那位副班长,竟会用这把斧子残忍地终结他的生命。
李世白跟着刘学保走了快一个时刻,夜幕越来越深沉,凛冽的寒风刮得林场呼呼作响,李世白当过兵,还是个副连长,不会一点胆量都没有。
但刘学保拎着一把斧子让他跟在后面,也不解释原因,这副景象还是不免让李世白心发慌。
“刘班长,我们到底是要去执行什么任务呀?”李世白按捺不住疑虑,向刘学保小声问道。
“任务保密,放心,你到地方就知道了。”刘学保笑着对李世白说,他长相憨厚,浓眉大眼的,又是个众人口中的先进分子,就算他没少针对李世白,但李世白潜意识里还是认为他应该不是个歹人。
再者说,要是拒绝刘学保,耽误了“任务”,自己又要吃不了兜着走了。
李世白权衡了一下,继续跟着刘学保往前走。
直到走了一个多时辰,刘学保带着李世白来到了距离林场七八里路远的一座水泥桥上,才停下了脚步。
李世白在寒风中走了半天,全身冻得发抖,全然不知刘学保正在悄然接近他。
李世白刚想问刘学保任务是什么,他突然感觉头部遭到重击,一时间他甚至分不清是剧痛还是麻木,头一昏就倒在了地上。
只见刘学保拿着斧头一次又一次劈在李世白的身上,他次次对准头部,由于是夜里,他好几次都没有劈准,但他感觉还是劈中了几次,手上有鲜血的触感。
刘学保觉得李世白应该是死透了,他邪恶计划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击毙“犯罪分子”,已经完成了。
接下来刘学保开始布置他早就在心中规划了好多遍的犯罪现场:他从身上拿出一个小炸药包,把它点燃,冲出30米后将它抛出。
轰隆一声巨响,震醒了附近林场的看守人员,他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还是敏锐的意识到出事了,连忙从床上起来穿好衣服往声源处奔去。
好一会,工作人员才赶到爆炸声响起的地方,他们闻到了硝烟味,还听到了哀嚎声从水泥桥上传来,马上赶了过去。
林场人员一打开探照灯,就看到了惊悚的一幕:身穿军装的年轻人躺在地上,浑身是血,左手的好几个手指被炸断,血肉模糊。
工作人员走进一看,发现这个人正是“支左”的刘学保副班长,连忙询问他发生了什么。
刘学保刚从炸药爆发的冲击中回过神来,他计算失误,没有把握好分寸,炸药刚脱手就炸了,把他的左手给炸烂了。
既然结果已经无法挽回,自己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就一定得坐实李世白的罪名,让自己成为大英雄!
“快……别管我,有人要炸桥,去看看桥上还有没有炸药!”刘学保强忍着剧痛说道,俨然一副舍己为公的姿态。
工作人员深感刘学保的勇敢和无私,他们一个人给刘学保止血,一个去检查大桥。
就在这个时候,让刘学保心惊肉跳的一幕发生了:李世白竟然没有死,他的身上全是伤痕,触目惊心,但就是没有死!
此时的李世白已是奄奄一息,他头部遭受重击,脸上全是血污,看不到任何事物,只能听到嘈杂的人声。
“救救我……救救我……”李世白艰难的呼救着,祈求有人能施以援手。
刘学保听得胆战心惊,他生怕李世白被救回来,戳穿自己的阴谋和谎言。
不幸的是,林场的工作人员完全没有管李世白。作为一个想要炸桥的犯罪分子,一个反革命的坏分子,不管他就算了,哪里还会救他?
工作人员的心思全部放在了搜查炸药和救刘学保身上,没有去管李世白。
就这样,等到两人都被送往医院时,刘学保因为止血及时被救了过来,而李世白却因为失血过多死了。
至此,刘学保制造了完整的犯罪过程,而且李世白死无对证,他距离成为英雄,只差一步。
三、
当刘学保再次醒来时,他的左手手腕被完全切掉了,这是因为他左手受伤太重,为了防止感染,只能将手腕往上全部切掉。
刘学保没想到只是一个失误,自己就没了左手,但这也让他坚定了演下去的决心:左手都没了,自己要是成不了英雄,那也太亏了。
所以接下来刘学保的话义正词严,一口咬定就是“坏分子”李世白要炸桥,自己偶然目睹,与李世白搏斗。
李世白将炸药点燃,并拿着斧头要伤害刘学保。刘学保夺下李世白斧头,被迫反击。
为了保护水泥桥不被炸毁,刘学保不顾炸药将要引爆,拿着它冲出几十米外,由于想要离桥再远一点,刘学保抛出炸药太晚,这才炸到了自己。
对于刘学保的说法,永登县警方将信将疑。
首先,那个“坏分子”李世白要炸毁的桥其实只是一座很小的水泥桥,还废弃了多年,没有任何的利用价值,李世白冒着风险炸它干嘛?
其次,经过警方事后勘察,在现场并未发现有其他炸药,而刘学保抛出的炸药,按照现场的破坏力估算,称其量就是个雷管,根本炸不了水泥桥。
李世白拿它作甚?
可是,在那个斗争浪潮高涨的时期,警方的疑点都被忽略了。
当时全国各地掀起一股树立典型、表彰英雄的浪潮,其他地方都有榜样,唯独兰州没有,委员会一直想找一位英雄。
刘学保不就是最合适的人选吗?革命战士不顾自身安危,与反革命分子搏斗,最终保卫了人民公共财产,这样的人不能叫英雄,那谁还是英雄?
就这样,刘学保的事迹被大书特书,他成为了保卫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英雄战士,到各地去演讲。
不久后,刘学保的事迹被画成连环画,并编入学生课本。
学生们读着大英雄刘学保的英勇事迹,感动的热泪盈眶,一时间,刘学保成了全国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名字传遍了大江南北。
作出突出贡献的刘学保自然不能再只是一位小小的副班长,他的职位升为副营级教导员,并被兰州军区授予英雄称号,不久荣获一等功臣。
1969年,刘学保迎来了自己人生最辉煌的时刻,他入选九大代表名单,成为一名光荣的全国人大代表。
此后,迎接刘学保的只有鲜花和掌声,而他所要做的,只是不断的演讲,向世人讲述他的“英勇事迹”,成为大家敬仰的对象。
与刘学保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李世白和他的家人们。
惨死的李世白无法为自己鸣冤,他成了炸毁大桥的犯罪分子,而他“坏分子”的污点更是让人们深信不疑。
没有李世白,大英雄刘学保就不会失去左手!
李世白成为口诛笔伐的对象,他已经死去,他的家人便成了群众发泄怒火的对象。
李世白的家属被赶出林场,他的儿子被诬陷烧毁刘学保事迹展馆而入狱,女儿被天天拉出来批斗,妻子辗转流浪只能和一个老头结婚。
李世白的家属不相信老实本分的他能干出炸毁大桥的事情,他们不断写信上访,但都石沉大海。
毕竟,这个时候的刘学保是享誉全国的大英雄,而李世白的家属是“反革命分子家属”,两方谁的话更有说服力,可想而知。
就这样,刘学保享受着英雄的称号和荣誉,而李世白家属只能屈辱的活着。
刘学保以为自己能瞒一辈子,但他不知道纸是包不住火的。
俗话说,要想人不知,除非已莫为,他的罪行,早就留下了端倪。
永登警方对刘学保的怀疑一刻都没有断过,尽管他们的质疑声被忽略了,但还是坚持上报公安军管会,将疑点全部列出,建议上级不要简单的作出结论。
而在十余年后,这份报告成为揭开真相的重要线索。
事件的转机源于那段动荡岁月的结束,中央开始拨乱反正,地方上揪出了不少冤假错案,还给无辜者清白。
李世白的案子充满疑点,但迫于刘学保的形象和影响力,这个案子一直没有动。
直到官方和报社一直接到李世白家属的上访信,就连林场的群众也举报刘学保英雄身份有假,李世白案才再一次走入大众的视野。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