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到大钻石的新闻,这个新闻让陈丙安记忆犹新,鸭肠里的“透明石头“,让他联想到了报纸上魏振芳捡到的钻石

在农村生活过的人,一般都会有耕田、种菜、养家禽的经历。

之前农村都是实行集体公社制,生产队一起干活,吃大锅饭,挣工分钱。

后来,随着包产到户的推行,农村群众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

更多的田地、山林得到开发,很多农户甚至开始搞起了家禽养殖业,靠勤劳的双手实现致富梦。

农村故事多,农民最淳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别是上个世纪的农民,堪称中国最可爱、最勤劳、最讲奉献的一代农民。

那时候,经常报纸上会刊登一些“捡到宝”的新闻。

比如,1968年陕西就有一个叫孔忠良的男孩在放学回家的途中,到河滩玩耍,无意中竟然捡到了吕后的“皇后玉玺”,无偿上交国家后,成为陕西省博物馆的国宝级藏品。

又比如,1977年的时候,人民日报刊登一则新闻:山东姑娘魏振芳,在生产队锄地的时候,捡到一块罕见的“常林钻石”,价值10个亿。上交国家后,改变了自己的人生,不仅解决了城市户口,还从农民变成了工人,实现了身份的转变。

今天小编讲的也是一个农民“捡到宝”的故事!

不同是的这回农民“捡到宝”,却是通过鸭子这个活物媒介实现的。

这是怎么回事呢?

故事的主人公叫陈丙安,主人鸭就叫“好吃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主人公陈丙安家住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的茨树垭村。

当时是1984年,刚刚包产到户不久,农村氛围比较开放。

因此头脑灵活、勤劳肯干的陈丙安,琢磨着仅仅靠种好自家几亩地,很难改善家庭条件。

于是他便主动作为,开始做起了家禽养殖的活计,想要挣点外快,实现梦寐以求的致富梦。

至于养什么,陈丙安早就有自己的打算,那就是养他老婆最擅长养的鸭子。

这就牵出了“好吃鸭”这个主人鸭了。

当时,陈丙安的老婆卖了两百多斤粮食,买来了种鸭和一百多个种鸭蛋,通过精心孵化,终于一个个小鸭子破壳而出。

“好吃鸭”这时候也出生了。

陈丙安夫妻看着这一百来个小鸭子一天天长大,别提多高兴了。

除了农忙时节,陈丙安夫妻全部的兴趣和时间,几乎都放在了鸭子身上。

每天天一亮,陈丙安便拿着竹竿子,伴随着自己响亮的吆喝声,将这群摇摇晃晃的宝贝鸭子,赶到村口自家承包的池塘里,开始“放鸭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天傍晚陈丙安再拿着竹竿子,重新将鸭子们赶回家门口自家搭建的鸭棚里。

这时候,陈丙安的老婆便会一边吆喝一边敲着铁盆子,用野菜拌米糠做成的“鸭食”,开始喂鸭子。

鸭子吃完这顿“饭”,就会休息下蛋。

第二天天亮,等鸭子离开鸭棚的时候,就是陈丙安老婆最开心的时刻。

因为到了她清点鸭棚里鸭蛋的时候。

有了鸭蛋就能换来油盐等生活用品,还能到集市上去卖钱,让家里娃娃们吃一顿肉。

陈丙安夫妻俩的小日子,就在日常的“小确幸”中,一天天平静地过去。

直到有一天,“好吃鸭”贪吃吞下一个硬物之后,陈丙安一家的生活迎来大转折。

那天,陈丙安像往常一样叼着一袋旱烟,坐在池塘边。

一脸幸福地看着池塘中扑腾嬉戏的宝贝鸭子,仿佛看着自己的美好日子。

正当他徜徉在幸福的想象中时,突然鸭群一阵惊慌乱叫,十几只鸭子围绕着“好吃鸭”,不断扑打着翅膀,像是在争抢什么东西。

“不会是蛇吧?”听到动静,陈丙安立即紧张起来,赶上前去。

到塘边一看,原来是“好吃鸭”不知在哪里,找到了一个“石子”,叼在扁扁的鸭嘴里。

其他的鸭子以为是啥好吃的,纷纷上前争抢。

到嘴边的好吃的,“好吃鸭”当然不会让出去,头一仰“咕隆”就吞下去了。

“坏了,这个贪吃鬼!“陈丙安气得一拍大腿。

“这个贪吃鸭子,不会膈应死吧!”陈丙安一肚子担心。

他决定观察一段时间再说,只见“好吃鸭”吃了“石头”之后,一切如常,生机勃勃,丝毫没有任何不适。

这下陈丙安心里踏实不少,鸭子可是他和老婆的命根子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是因为一块“石头”,死了一只下蛋的鸭子,那可就亏大发了。

傍晚,陈丙安照常赶着鸭子回自家鸭棚,一路上陈丙安还特意观察“好吃鸭”。

只见,此时的“好吃鸭”精神头似乎有点不对劲,始终耷拉着脑袋,一副萎靡不振的样子。

陈丙安心里有点隐隐不安,但是他不敢告诉老婆,免得让老婆平白担心。

晚饭的时候,听老婆说她的娘家人第二天中午要来看她。

老婆娘家人来,自然要吃饭,要款待一番。

陈丙安准备第二天一早就去鸭棚拿些鸭蛋去集市卖了,换掉猪肉回来做酒菜。

第二天一早,陈丙安来到鸭棚,第一眼就看到鸭棚角落里,直挺挺躺着的“好吃鸭”。

陈丙安心里“咯咚”一声,昨天的鸭子死了。

陈丙安不敢告诉老婆,是因为自己“看管不力",才导致鸭子吃下“石头”而死。

实话实说,不得被老婆责怪死。

此时,头脑灵活的陈丙安,马上灵机一动。

我还买啥猪肉,直接炖一锅老鸭汤,不妥妥的,既掩盖了“看死鸭子”的罪过,也博得个款待老婆娘家人的美名,两全其美。

说干就干,陈丙安立即磨刀霍霍,“好吃鸭”马上被热水冲刷、剥毛宰杀。

老婆一看一向视鸭如命的老公,这么懂事,也十分开心。

压根没注意鸭子在被杀之前,已经死了。

在掏鸭肠时,陈丙安有意用手仔细捏了一遍,果然让他找到了害死“好吃鸭”的罪魁祸首——一个透明的硬“石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石头在阳光底下,泛着好看的蓝光,不禁让陈丙安一阵目眩。

这时,老婆走过来,耳朵一拧。

“干啥呢,拿个破石子,还不快扔了,赶紧烧水炖鸭汤!“

陈丙安嘴上答应着,但却没有真扔掉这个“透明石头”。

看着这个好看的物什,他心里开始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因为,陈丙安读过几年夜校,算是文化人,平时喜欢到大队里去看报纸,了解国家大事。

他尤其对农村人“捡到宝”的新闻感兴趣。

报纸上面曾经写过,山东姑娘魏振芳

“这会不会是报纸上说的钻石呢!”

为了验明自己的想法,陈丙安中午吃完“好吃鸭”炖的鸭汤,立即就赶到集市找几个“有见识”的土专家验证。

但是这些土专家,见到陈丙安拿出来的透着鸭骚味的“石头”,纷纷摇头,表示不可能是钻石。还嘲笑陈丙安是想钱想疯了,发癔症了,拿着个破石头就想象成钻石。

陈丙安有些气馁地回了家。

但是,生性倔强的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想法。

躺在床上的他突然想起了,生产队里一份报纸上,有一个北京博物馆的地址,里面的专家肯定能够鉴定这个“石头”是不是钻石。

于是,抱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试试看态度,陈丙安便按照报纸上的地址,将“石头”以挂号信的方式,寄给了博物馆专家,请求给予鉴定。

寄出去之后,陈丙安也就当了了一桩心愿,并没有在意。

时间很快过了三个月。

陈丙安意外收到了北京专家的回信。

让陈丙安十分惊喜的是,北京专家经过集体鉴定,确认他寄去的“石头”是一枚十分珍贵的净水钻,净重4.6克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净水钻之所以取名叫净水,就是因为其属于钻中优品,纯净透彻如水。带有天蓝色光晕的又是净水钻中最佳品种,而陈丙安这枚净水钻,就是这种。

在说明了钻石的真伪以及价值之后,专家话锋一转,表示钻石属于矿产,是国家财产,应该由他们代为征缴。

但是为了表彰他的发现之功,决定给予陈丙安6000元奖励。

后来,陈丙安果然收到了北京汇款而来的6000元奖励金,这让他几乎实现“万元户“的致富梦,陈丙安和老婆为此兴奋得几夜没睡觉。

后来,专家研究发现,这个钻石之所以在陈丙安他们村里出现,是由于茨树垭村所处的沅江流域自古以来就是蕴藏钻石的宝地。

这些钻石往往是随着地壳运动,从深层岩石中随水流、砂石漂流而来。

但是,对于这些陈丙安压根不关心。

因为他又开始了养鸭子的生活,这次他扩大生产了,多养了一些,还每天期待能再来一只“好吃鸭”,再给自己挣来6000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丙安很长一段时间后才知道,他上交的这颗优品净水钻,后来市场估值竟然高达5个亿,成为了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