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上海解放后,蒋介石曾放出狠话:解放军可以攻下上海,但绝对搞不好上海!

可陈毅不信这个邪,你蒋介石治理不好的,不代表共产党也治不好。

事实事证明,陈毅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就除黑绝娼,整个上海一片繁荣安定,社会经济也在稳步发展。

在当时复杂的环境下,能有这些成就,陈毅是冒着极大风险的。

一是上海数百年的黑帮势力,二是国民党留下的特务。

陈毅如果出席活动,就一定要保证安全。

当时就有这样一幕:陈毅每次公开露面,身边就有四五名警卫员跟随,吸睛的是这些警卫员手里的牛皮公文包,人手一份。

不明缘由的路人,肯定以为公文包里面是重要的资料,其实不然,里面是一块防弹钢板,如有突发状况,警卫员只需用防弹钢板挡住陈毅身体的要害部位即可,这样就不需要用自己的身体去挡枪,这就是我党的人性化。

而这块防弹钢板,在内部被叫作“警卫皮包”,如果不是解密档案,我们至今也未必知道里面是什么?

可意外还是发生了,1949年11月8日,有一位警卫员的“警卫皮包”被盗,此案件立刻引起各方注意,先是惊动上海市委,以及解放军淞沪警备司令部高层人员,后任上海市委副书记的潘汉年得知此事后,当即下令:立刻严查!

随着案件的侦查,事情的真相也逐渐浮出水面。

一、

1949年10月,陈毅参加完开国大典后,返回到上海执行工作,前脚刚到上海,就接到周总理的电话:波兰科学界贵宾欲向中国进行友好访问,将于11月8日抵达上海,务必做好接待工作。

这天到来,陈毅按照先前制定好的接待方案,准备在上海南京路的国际饭店接待波兰一行人。

双方嘘寒问暖一番,陈毅便安排波兰贵宾去会议室休息。

因为陈毅这天的出行并未公开的,按照警卫规定,今天只需随身带两名警卫人员即可。

这两人分别是赵根友和邹为朋,年纪轻轻,但却有着极为丰富的保卫经验。

赵根友和邹为朋并不需要进国际饭店,只有在陈毅公开露面时,二人才形影不离。

毕竟整个国际饭店都有淞沪警备司令部和上海市公安局联合保护,宴会的安全还是足以保障的。

到了中午,另外两个警卫员前来接替,站在国际饭店门口的赵根友和邹为朋早已经饿的前胸贴后背。

其中一名叫葛福宽,他示意二人前去吃饭,吃完后回市政府休息即可。

他们吃饭也规定了地点,在“摩天厅”下一层的饭厅,都是自助餐。

毕竟是饭点,餐厅人员很多,赵根友看见一个空位后,便将“警卫皮包”发在椅子上,自己去排队打饭,可等饭打完后,回来时却发现“警卫皮包”不见了。

赵根友四处张望,以为是哪个人挪了皮包位置,可找遍整个餐厅,也没有能发现皮包踪影。

就在这时,同事老王说看见小孙拿了个“警卫皮包”上楼。

赵根友这才放心下来,把饭吃饭后,他开始上楼问小孙,结果小孙说拿的是自己的“警卫皮包”。

赵根友再次陷入情急之中,他开始找邹为朋和葛福宽等人帮自己寻找,可是问遍了餐厅的工作人员,也没人知道谁拿了。

赵根友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警卫皮包”很可能是被人盗走了。

可赵根友并不清楚皮包丢失的严重性,他只是感觉皮包很珍贵,上面说过,这个皮包是意大利生产的。

赵根友一直找到宴会结束也没找到,回到市政府后,只能向警卫参谋汇报,参谋一听,直接炸裂了,很少发火的他指着赵根友的鼻子大骂:“你是真糊涂啊!”

因为只有警卫参谋才知道,“警卫皮包”被盗的严重性!

二、

当“警卫皮包”发放到每个警卫员手里时,所有人都在惊讶皮包的制作工艺和手感,都说是个名牌包包,至于里面的钢板,大家则觉得就是一块普通的钢板,还沉甸甸的,肯定不值钱。

可如果他们知道这块钢板的来历,肯定会大吃一惊。

文章开头提到过,陈毅担任上海市长一职,其实风险是巨大的,所以中央在第一时间联系到苏联,希望苏联方面可以给陈毅特意制定一块防弹钢板。当然,这也并非只有陈毅能用,起到中央领导公开露面,也可以使用。

这块防弹钢板,是苏联经过手枪、冲锋枪等各种枪械近距离射击制定的,防弹性能这块没的说。

苏联方面为了确保制作防弹钢板的工艺不被窃取,制作完成后,直接销毁了相关材料。就连制作防弹钢板的边角料也全部熔化处理。

而这事业成为绝密,一般人是不知道的,这样做的目的,就是防止配比成分和工艺被敌人知道,通过金相分析,制作出专门对应这种防弹钢板的武器。

所以警卫参谋才会如此生气,他很快静下心来,立刻组织所有人去国际饭店查找。

出发之前,参谋还致电淞沪警备司令部,将这一情况作了汇报。

可即便出动了大量人员寻找,依旧没能找到赵根友的那个“警卫皮包。”

警卫参谋不相信东西就这样不翼而飞,既然我们找不到,那就发动群众找。

没多久,国际饭店的服务员和其他一些员工都被集中起来,目标是找一个黑色的皮包,至于防弹钢板,肯定是不能透露的,毕竟要保密。

为了能及时召回,参谋当众发话:如果谁拿了皮包,现在交出来就不算偷;如果有人提供线索,就有奖励。

但还是没任何人交出来,既然这样,那就只能从众多的人里面找嫌疑人,有不在场证明的先排除,大家互相指证,以此来看谁说的话不可信。

一番操作下来,还是没能找到嫌疑人。

警卫参谋预感事情严重,便向上海市公安局报案。

而另一边已经得到消息的潘汉年,也是非常震惊,如果“警卫皮包”是有心人盗走,那陈毅就有危险。

潘汉年(左)、陈毅(中)

其他人不了解陈毅的日程安排,可潘汉年知道啊,接下来的几天,陈毅还有举行群众大会,公开在会议上作讲话,此事“警卫皮包”被盗,很难不往坏处联想。

潘汉年当即下令:指示公安局组织人员对此事立案侦查,不但要把皮包寻回,还要将整个事件的过程查清楚。

如果是蒋介石留下的特务搞的,那接下来的行程也要改变,整个保卫方案也得做调整。

其实蒋介石与毛人凤的确在组织暗杀陈毅,比如军统美女特工劳有花、王牌杀手封企曾等,此时正在筹划刺杀陈毅的行动。

“警卫皮包”被盗案与他们是否有联系,目前无人知晓。

不但惊动上海市委,就连军方也开始介入,军方建议派两名高级军官协助淞沪警备司令部和公安局调查。

其中一名军官叫郭俊峰,他担任专案组的副组长,全组共有7人,都是侦察的好手。

经过会议分析,专案组认为,皮包去向有两种:一种是还在国际饭店,一种是已经被带离饭店。

这话看上去跟没说一样,但确实提供了行动方向。

专案组表示,当天只有参加宴会接待的人才能进去,如此便可以断定,应该是内部人员藏匿,而藏匿地点很有可能在饭店的某个隐秘角落,甚至有可能在饭店的某个宾客房间内。

但是又不能对国际饭店旅客的房间进行搜索,因为这样会引起旅客的不满,毕竟国际饭店都是用来招待国际友人,如果这样做,恐怕会留下笑柄,也会对其他旅客产生隐患,认为国际饭店的安保工作做的不到位。

所以专案组决定,穿上便衣,挨个询问。

经过询问,从负责看管前后大门的工作人员口中得出,如果是有内部员工盗走皮包后,想要藏匿或者转移,是很难逃过他们的双眼的,因为他们24小时都有人执勤。

在这些人的谈话中,有4个人嫌疑比较大,分别是钱岚岚、钟松林、程阿根以及隋留思。

通过谈话,程阿根嫌疑最大。

程阿根是饭店的维修工,按理说,宴会期间,他一个维修工是不可能在场的,可是宴会时电梯有异响,为了杜绝安全隐患,便让程阿根前来维修。

程阿根修完后,时间是在12:15分,若此时他下楼,则皮包肯定不是他拿的,因为这个时候赵根友还拿着皮包刚刚进入。

但是有人说亲眼看见程阿根是12:35分离开的,为何有人记住程阿根,是因为饭店有规定,维修工是不能穿着工服、带着工具包坐电梯下楼的。就算是维修电梯,也只能走楼梯。

为此,程阿根是这样解释的:维修电梯需要润滑油,因为赶时间,所以就乘坐了电梯。

在专案组的追问下,他还将购买润滑油的发票找了出来,声称五金商店的老板可以作证。

审讯人员也不跟他墨迹,开始警告他,如果再不交代清楚,那就只能去公安局谈话了,程阿根却完全不怕,去就去。

没成想,专案组还真把他请进看守所了,这下程阿根慌了,他立刻将事情交代出来。

三、

程阿根说自己那天匆匆忙忙坐电梯下楼,是因为自己偷了饭店的一块废铜,是出去卖给收破烂的人。当然,买润滑油也是真实的。

专案组人员找到收破烂的老板,所言非虚。

没想到程阿根交代的是这一件事,与“警卫皮包”完全没有关系。

既然线索断了,内部人员没有问题,那就只能将方向投到外来人员了。

可转头一想,外来人员基本都是被宴请的波兰外宾,况且宴会期间,所有外宾都没有下过楼。

其中一位专案组的侦查员表示:有没有可能是有人上去盗走皮包?

这种做法在业界叫“闯窃”,就是外来人员化装闯入现场,作案时间非常短,很难让人察觉。

既然如此,那就只能查查饭店的贵宾和宴会期间前往饭店的人员了。

这些贵宾都是有资料的,进入饭店的也会进行登记,登记单上只显示有3人在当天进了饭店,而且都是在皮包被盗前就离开了。

现在只能将目标放在饭店内的贵宾。

贵宾共有97人,其中23人是外国人。

有3名外国人是苏联一家人,因抗战时期帮助过新四军,所以在上海解放后,写信给潘汉年,说要来上海重游,潘汉年便将他们安排在国际饭店,因此,这一家三口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另外20人,是芬兰前来旅游的团队,皮包被盗后的第二天离开上海,前往北京。

经过询问,得知这20人要在上海游玩3天,一直都是集体活动,也没有人单独离开过旅行队伍,负责陪同的便衣警察是这样说的,称皮包丢失那天,旅行队的20人都在虹口公园游玩。

这样的话,芬兰旅行队的20人自然被排除了。

剩下74名中国游客,有14人是上海本地人,其余都是当时社会上有钱的主,就是单纯来国际饭店消遣时光的。

因为这些人也都有登记,所以专案组必须了解每一个人,在翻阅这些名单时,一位专案组老姜突然看见一个名字,对着另一名专案组成员说道:“鲍正民,不会这么巧吧?”

老姜在接手“警卫皮包”案之前,一直在追查蒋介石留在上海的特务,其中有一名姓贾的特务被老姜盯上,在被抓到后,也坦白了自己的身份是保密局的,同时还将另外3名联络人供出来,两名被抓,而这个没被抓的正是鲍正民。

也难怪老姜会惊讶。

但是鲍正民登记的资料上写的是从天津出差上海,购买机械设备的。

专案组立刻找到饭店负责人,从服务员那里得到消息:鲍正民正要与法华镇刘三宝见面。

从户籍那里查到刘三宝的信息,是一家茶馆的老板,早年参军,在孙传芳手下当过排长,后又加入黄金荣的青帮之下,也有过法租界包打听的经历。

几经转折,在1945年开了一家茶馆。

上海解放后,毛主席下过命令,将有前科(那时候叫有‘历史问题’的人)的人都找出来,这样排查,难度肯定大,所以陈毅下令,让他们主动交代,去公安局登记,自首的人啥事没有,如果等解放军查出来性质就不一样了。

这个刘三宝按理说,就属于有历史问题的人,可他根本不在意,无视陈毅颁布的通告。

不得不说,这刘三宝确实有两把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