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上方“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给您带来全新的军事视角,感谢您的支持。

从法律角度来看,苏联解体可以说是一场彻底的失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1990年,《退出苏联程序法》颁布之前,共和国退出联盟的具体法律程序并未被明确规定。这种法律真空非常危险,因为它让共和国退出联盟的过程变得模糊和难以管理。事实上,苏联在宪法中确立了共和国退出联盟的权利,但未提供任何具体的法律程序。缺乏具体的法律程序意味着会有无数的麻烦,这对苏联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独立先锋立陶宛

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搞事情了,宣布独立了!社会主义老大哥苏联为应对立陶宛以及之后可能出现的独立加盟国,紧急制定了一套执行法《退出苏联程序法》。当时的苏联上至各种工厂、企业,下至各类合作社,都是苏联国有资产,完全不属于加盟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面对立陶宛独立后的加盟国境内的苏联资产,苏联方面的态度是:虽然你们有独立的权利,但我的东西你们必须得还。而且,你们独立后的领土还需要重新划定,因为里面可能还有属于苏联的领土。

立陶宛领土争议

苏联对于独立后的立陶宛的谴责方向并不是在为什么独立这个问题上,而是在克莱佩达边区、立陶宛西南部地区以及今天的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的主权归属问题上。因为立陶宛在独立时,宣布恢复的是1938年独立时期的宪法和领土,而这些领土中有一些是在二战结束后被划给立陶宛的,所以苏联认为这些领土应该还给白俄罗斯

苏联制定的《退出苏联程序法》让立陶宛当局十分头疼。这部法律规定,加盟国独立需要进行公投,但公投却不是以国家为单位,而是以市、州等行政区为单位。这意味着,只有那些立陶宛人占多数的大城市才能独立,其他地区依然是苏联领土。这让立陶宛当局感到十分不公平,因为他们认为这样的规定只会让他们成为一个城市版的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苏联方面提出的一系列针对领土、国有资产的谈判以及公投要求,立陶宛方面也是要么拒绝要么拖延,大有将自己独立一事做成既定事实的意图。结果,这势必会不断激化苏联与立陶宛之间的矛盾,最终迎来了爆发的时刻,也就是1991年1月爆发的苏联入侵立陶宛事件。

《退出法》的影响

苏联制定的《退出苏联程序法》本质上是一部《限制退出苏联法》,让加盟国在独立时面临着成为城邦国家的可怕风险。这简直就像是让人家离婚还要留下房子和财产,谁能忍受呢?

于是,加盟国们一个个抛弃了这部法律。毕竟,没人想成为一个城市版的国家,那就太尴尬了。这部法律的废纸化也成为了加速苏联解体的催化剂。各加盟国开始宣布独立,掌控自己境内的苏联国有资产、领土以及军队。这时候谁有枪谁就是大爷,法律在这种情况下已经完全没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终在这种情况下,各加盟国于1991年12月21日在阿拉木图签署了一份重要的文件——《阿拉木图宣言》。这份宣言成为了各加盟国宣布独立的法律依据,也被全世界认可为苏联解体的法律基础。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