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保利

来源:百家岩(官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登上海拔1297.6米的云台山茱萸峰,放眼望去,山势巍峨,一座座山头各显其美,令人遐想联翩。

翻看辞书,山头本意一目了然:即山的上部、山顶。《三国志·魏志·任城威王彰传》中写道:“ 太祖在汉中,而刘备栖於山头。” 宋陈与义《岸帻》诗云:“岸帻立清晓,山头生薄阴。” 毛泽东主席《西江月·井冈山》词中的:“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更是印象深刻。

山头,又比喻独霸一方的宗派、集团。1967年5月15日的《人民日报》载文:“有的甚至讲排场,比阔气,装饰自己的小山头。”山头还形容旧时绿林好汉所据的山中营寨。《水浒传》第三五回:“江湖上听得说对影山有个使戟的占住了山头,打家劫舍。”京剧《智取威虎山》第五场:“匪参谋长:嗨!好样儿的!是哪个山头的?到这儿干什么来了?”……

一个“山头”,竟有如此多的含义,审视着,不禁为汉字的博大精深拍手叫好。

九旬的老岳母喜欢看打仗片,不管是抗美援朝的,还是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的。你偶尔问她在看啥?她总会说:“咦,又在争夺山头哩!”的确,战争片中多有为争夺山头而浴血奋战的场景。

闲暇与岳母聊天,岳母总是对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事情记忆犹新,也许是她在那个年代挨过批斗的缘故吧?每每看到两军争夺山头,她就会扯起文革时期的两大“山头”,即“红色”、“二七”派系分争。就如我此时看到山头想到“山头”的事一样。

小时候,我们街道上的孩子们玩耍时,也喜欢“拉帮结派”。你与他一伙儿,我跟你一派。今天,他与你好了,明天,你与他又蹬了。小孩子的脸真比翻书还快。儿时拉个“山头”,攻下“山头”,分分钟的事,一块糖果就能解决,没有剧中攻山头那么难。

如今,河清海晏,有点杂音也无妨。有些人还喜欢“占山为王”,拉起帮结起派。俄乌战争硝烟弥漫,中国网民分成挺俄挺乌两派,争吵汹涌,甚至反目成仇。“核电和清洁能源发展”座谈会上,唇枪舌剑,分成“挺核派”和“反核派”两派。北京电视台《向前一步》栏目,停车费之争引发轩然大波,吵得不可开交……

山风劲吹,思绪万千。毛泽东主席曾多次告诫各级党员干部:“我们要搞五湖四海,不要搞山头主义。”中央巡视组在向河北省反馈巡视情况时,提出了抵制“山头主义”的表述。权力关进了笼子,就难以形成“山头”,其自然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俯瞰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想到王维在“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情思中,蜿蜓在心里的定然是一条条“巨龙”,于是,山头似乎在我眸子里也成为过眼云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