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去三亚旅游时,亚龙湾热带天堂森林公园玻璃栈道景区,有个特别漂亮、适合拍照的秋千景观,很多人排队,也确实出片。

我们觉得“好”的地儿,孩子很可能是没兴趣的:为什么要排队?为什么要坐秋千上挤出笑容?我家俩娃就异口同声说不想拍。

我让老公带他们去旁边坐着歇会,我继续排,想着不用你们排队了,等下到我们了就留个纪念嘛,结果快排到了,他们继续说不想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真正触动我的,是排在我前面的一对、带着俩萌娃的年轻夫妇:

可以说他们一家四口都“上镜”极了,孩子也像网红小模特似的,在这个地方拍照效果绝对好看!

可都排到了,3、4岁的弟弟却嚎啕大哭、坚决不想拍,妈妈给强行抱上秋千,他就下来,完全不配合……

众目睽睽之下,孩子妈妈明显尴尬又烦躁,爸爸更是一股脾气上来,直接踢了孩子一脚、“揪”着他出来,不断警告,“你再闹?再闹就把你丢这”……

但孩子并没有因此平静下来,夫妻俩更生气了,甩开孩子,自己往台阶上走……这个小孩呢,哭得更大声了,上去死死抱住大腿,场面更难堪了,那个爸爸,竟然还扇了孩子耳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场真的太冲击了,就像一面镜子,让我看见一个极端化的应对,是多么糟糕,也立马对我们家娃的“不配合”,释怀了。

明明,就只是孩子不喜欢拍照而已:

我们以为的,和孩子以为的,不是一回事儿,甚至可以相差十万八千里;

我们以为自己懂孩子,但到底懂了没有,只有孩子的反馈,才是真理啊。

这种“我以为远不等于你以为”的事儿,其实经常发生。

“妈妈,妈妈,快来当‘客户’,和我们买东西啊!”

前几天在家,我被兴奋的俩娃拉到“商店”旁,还真是很有创意啊:他们用雪花片搭出了好几个“碗”,姐姐一边、弟弟一边,我就跟着“演”呗,问他们多少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叶子指了指上面的一张纸,先发话了,“原价12元,现价8元!”哟,这是还整了个价签啊!

再到小鱼儿这边,一模一样的东西,他看了看“价签”,又问了姐姐,和我说,“24元!”

“呀,那你这个卖得贵啊?同样的东西,我肯定更想和姐姐买,你告诉我,你的为什么贵啊?”

“嗯……就是……嗯……”小鱼儿说不出,有点着急,就来搂住我的脖子,贴可近了,“妈妈,你要跟我买,跟我买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姐姐的确实划算嘛,买你一个,可以买她3个,你得告诉我你这个有什么特别嘛!”我还沉浸在自己的“经济学小课堂”里,想着咱得渗透点买卖常识啥的啊。

一来二去的,弟弟崩溃了

“你为什么就是不和我买,要和姐姐买!”

“你为什么总是和她买!”

我很懵,一旁的老公也是,这么难理解吗?同样的东西,你卖的贵,所以我和别人买……

小鱼儿大哭:“我不知道姐姐为什么就便宜,我的就贵……”

“她卖8元,你卖24啊!”我还在试图“解释”。

不是!!!!”“不!是!我!要!卖!的!”这回真的是气坏了,好像弄不懂算数的是我——

咦??等等——

我突然反应过来:呀,小鱼儿要卖的这几个“碗”上面的价签,好像是姐姐写的啊……

也就是说,他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卖多少钱,只是被“分配”了这个价签,发现我就是不和他买,很崩溃。说他的比姐姐贵多少、为什么贵啊,他当然懵了。

一瞬间我理解了他,也有点惭愧,我这自以为是的还一顿引导教育呢,这次连前因后果都不知道,完全是先入为主、按自己想的去预设孩子了,真是不应该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孩子其实很直接、纯粹,反而是大人“剧本”太多,非要往孩子身上生硬加戏,并且想当然以为自己是对的。

给大家分享一个非常简单的,日常可以帮助咱“快速读懂孩子”的办法吧:

给予孩子肯定和共情,想办法让孩子能够回答,“”。

比如小鱼儿模拟小超市卖家这个事儿,我可以:

1、肯定情绪:你刚才是有点着急是吗?——“是”。

2、肯定动机:你想妈妈和你买,是吗?——“是”。

3、完全从孩子的角度去做出肯定:你想妈妈和你买,觉得妈妈没有明白你的意思,是吗?——“是”。

当然如果实在很难全部认同,可以葆有自己的立场、去肯定能肯定的部分就行了。

一般来说,如果你能让孩子连着回答3个“是”,孩子的情绪基本就会平复大半了,有谁,会去不喜欢一个理解自己的人呢?

当孩子被真正的懂得,他们自然也就不会通过“哭”、“作闹”,来达到目的了,咱们一度断掉的情感沟通小桥,又能连上了。

邀请你也来试试啊,放下大人的“以为”,去发现一个个等待展开的奥秘,让孩子来做,咱们的老师

作者:吉吉。微信公众号「慢成长」联合创始人,二宝妈,美国注册正面管教家长/学校讲师,前香港资深传媒人,现居深圳。追求细水长流,也爱勇猛精进,爱唱歌爱生活爱自我管理,愿与娃一起慢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