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是主题教育成效最好的“裁判”

当前,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将开展调查研究作为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按照党中央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组织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进行问题梳理、难题排查,自觉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4月25日 人民日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对于共产党人而言,“人民”二字始终重于千钧,回想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可以说,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于人民更坚实;没有一种力量,比从群众中汲取更强大。可以说,人民始终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精神根脉。

“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工作做得好不好,群众的心里都有一杆秤。只有把“考核”权交给群众,把群众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尺,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向上看,不向下看”“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顾领导满意,不顾群众满意”等形式主义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问效于民”是检验成果的根本标准。在主题教育中,要视群众为裁判,问效于民。“问需于民”和“问计于民”属于“从群众中来”,而“问效于民”则体现了“到群众中去”。群众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及着力点,基层工作的成效也不应以数字及文字来表达,而应由群众来裁判。以“效果明显不明显、群众满意不满意、履职到位不到位”为衡量标准,党员干部当好服务员,让群众当裁判员。

视群众为裁判,问效于民。坚持“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这“唯一标准”,是求真务实、科学行政的具体表现,是党的实践观、群众观的生动实践。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特别是在与群众关系密切的医疗、教育、住房、交通等领域,更要切实掌握群众需求层次的多样性,根据具体需求在政策措施、方式方法上进行调整。开展主题教育实际成效,体现在群众说好,才是真的好,群众满意才是最高目标。目标对了,标准明了,才能指导和推进党和政府的各项工作,否则,一旦目标不对、标准不明,则会使我们的工作失去方向、偏离重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广大党员干部要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尺。要始终坚持对人民忠诚,时刻把人民群众的疾苦忧思、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以忠心换民心,切实扛起为民之责,多办利民之事。带着感情踏进泥土,常敲群众的家门,多坐群众的热炕头,奔着问题倾听群众的声音,主动听一听群众的“家长里短”,坚持眼睛向下、身子下沉,察民情以知冷暖,体民意以知民忧,在静听细悟中记好群众所反映的问题。

“脚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在主题教育中,要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尝一尝农家的“柴米油盐”,闻一闻乡野的“泥土芬芳”,民之所盼,为政之所向。只有多深入群众中间,关注民生、重视民意、体察民情,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以人民群众需求为导向,开出重点民生项目清单,切实把群众期盼解决的难点痛点堵点作为施政的出发点,发展措施最大化贴近群众,发展成果最大化惠及群众,真正找到群众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才能真正问政于民、问计于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开展主题教育,就是要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主题教育带来的新变化。问效于民可以最大限度集中群众的智慧,发扬成绩,纠正不足,用干部的“紧张指数”换取群众的“发展指数”,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幸福指数”,只有人民群众满意了,才能更好地引导党员干部坚守人民立场,守住初心,担当使命,扎扎实实地为民服务解难题,真正做好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答卷人”。(文/向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