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在传统文化中,一直都是任劳任怨、勤劳踏实的象征。元朝农业学者王祯在《农书》中说:“农为牛本,有功于世”。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期,生活在浙江余姚的河姆渡人就已经开始将野生水牛驯化为家畜。在以农耕文明为显著特征的传统社会里,牛是常见的用于农业耕作的牲畜,因其代表着劳作生产、繁衍生息,也逐渐成为图腾被广泛崇拜,这一点无论中外都是如此。

即将于4月28日正式开幕的成都博物馆“灿烂的记忆:亚洲文明古国金属艺术展”中,就有这样一批反映着牛崇拜的文物,在五一劳动节到来之际,先来看看这代表着人类自强不息、勤劳奋进精神的牛牛吧。

最古老:

来自4000余年前的“勤劳牛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铜合金牛车

苏美尔早期王朝(公元前2500左右)

这件文物是本次展览最古老的展品——距今已有4000余年。

它展现了一幅远古时期的“物流运输”场景:两头大角公牛拉着一辆四轮车缓慢前行。早期的四轮车由木板拼接成圆盘状,尚未出现辐条,略显笨重,多用于宗教场合的祭祀物品运输。

苏美尔文明诞生于今天伊拉克东南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下游,熟悉的歌中所唱到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即在此处。两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苏美尔文明也是在此诞生的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城邦文明,在这一时期(约公元前3500年),这一地区开始了青铜器的制作与生产,开启了意义深远的青铜时代。

最神圣:

来自哈拉帕文明的图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铜牛

哈拉帕文明(公元前2500年—前1700年左右)

在印度河文明中,公牛具有神性,代表伟大的力量、强壮的体魄,主持献祭仪式的主祭司也被认为是公牛的化身。公牛是哈拉帕文明时期最典型的艺术主题之一,展览中这尊青铜材质的牛,低头亮角,蓄势待发,浑身充满了力量,极具动感。

最尊贵:

来自阿富汗的黄金“兄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牛

巴克特里亚王国(公元前100年—前1年左右)

展览中,你还能见到这样一对金光闪闪的“牛兄弟”。这对极具力量感和线条美的“金牛”表现手法极为写实,一头昂首向前,一只转头回望,肌肉骨骼轮廓清晰,动作自然,后腿弯曲,使牛身结构更加稳定,又仿佛是在积蓄力量,准备随时发起进攻。

这对金牛充满了希腊特色,其所属的巴克特里亚王国是中亚希腊化的核心,张骞出西域时,将这里称为“大夏”,并在此看到了从“蜀身毒道”传来的蜀布和邛竹杖,这表明至少在公元前2世纪,中国四川就与阿富汗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商贸往来。

除此之外,展厅里还有众多与牛相关的展品,展现着不同文明、不同时期的人们对牛的认知。

这件“牛头装饰别针”是公元前1000年—前700年左右的卢里斯坦的饰物。小巧精致的别针顶端装饰了三只并列的牛头,它们精致可爱,耳朵张开,憨态可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铜牛头装饰别针

卢里斯坦(公元前1000年—前700年左右)

“牛形化妆容器”来自巴克特里亚—马尔吉亚纳考古共同体(阿姆河文明),轮廓流畅、刻画细致的公牛身上背着细长的瓶口,可以插入化妆棒,蘸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铜牛形化妆容器

巴克特里亚-马尔吉亚纳考古共同体

(公元前2100年—前1800年左右)

“双牛头容器”是连接西亚与希腊的桥梁——乌拉尔图王国的典型器物。两头公牛头装饰在圆形鼓腹的器物上,栩栩如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铜双牛头容器

乌拉尔图王国时期(公元前900年—前600年左右)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永远是财富和幸福的源泉,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五一劳动节到来之际,欢迎大家前往成都博物馆“灿烂的记忆:亚洲文明古国金属艺术展”,看看从古至今的人类是如何通过劳动,冶炼出文明不朽的结晶!

最后,再次祝愿大家劳动节快乐!

成都博物馆五一劳动节

开/放/时/间

4月29日-5月3日

09:00-18:30(18:00停止入馆)

展/览/名/称/

黎明破晓

灿烂的记忆:

亚洲文明古国金属艺术展

展/览/时/间/

2023.4.28—2023.8.9

展/览/地/点/

成都博物馆三层临展厅

立足成都 博览天下

成都博物馆

撰稿:张玉禧

编辑:唐澜芯

校稿:王立 张倩影 魏敏

审稿:黄晓枫

请关注成都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