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以高管稳定著称的中国金茂即将迎来一次人事大调整。

李从瑞升任中国金茂董事长,腾出的金茂总裁一职由高级副总裁陶天海接任。金茂财务总监江南也将离开,这位担任金茂CFO17年之久的老臣将担任中化资本总经理。接任者是财务副总监乔晓洁。

过往几年的中国金茂业绩会,通常由三位执董李从瑞、江南,以及高级副总裁宋镠毅联袂出演,此番变动之后,金茂的执董由“铁三角”变为“四大天王”:李从瑞、陶天海、乔晓洁、宋镠毅

与此同时,金茂商业总经理丁蕤、金茂绿建董事长兼总经理杨冰获擢升为金茂副总裁。

总体来说,这是一次管理层集体大晋升,皆大欢喜。金茂迎来一个全新的高管团队。

不过,新的集结号吹响之际,金茂号巨轮的船体已隐约传来开裂的声响。

壹

人间四月芳菲尽。在这个春末的四月,中国中化一把手李凡荣卸任中国金茂董事长这一兼职。

对已等候了十年李从瑞而言,上位董事长一职也是得偿所愿。

1997年,李从瑞硕士毕业后进入中化集团,先后辗转上海东方储罐有限公司、中化国际实业。

2003年5月,李从瑞被任命为舟山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公司总经理,前往浙江舟山筹建该项目时才32岁。

这是一段值得书写的履历。舟山国储500万立方米原油储备库是首批建设的国家石油储备基地,也是中化集团首次承担的国家重大项目。这段为国储油的实践中,年轻的李从瑞迅速成长,犹如骐骥盛壮之时,—日而驰千里。

重大项目除了容易出业绩,还能搭建一些人脉资源的天梯。

比如,2005年12月,如今的1号首长,当时还在禹杭,赴舟山国储基地考察项目建设情况。当时拿着施工图详细向他汇报项目建设情况的正是李从瑞。

2009年4月,38岁的李从瑞由舟山北上进京,加入中国金茂前身中化方兴地产担任副总裁,在4个副总裁中排第一,仅次于主席何操和首席执行官李雪花。金茂的朋友说,一来就是常务副总裁,妥妥的接班人架势

李从瑞首次公开亮相是当年的6月30日,他和蓝海青、盖高剑出现在广渠路15号地的拍卖现场,这家当时名不经传的小公司强势拿下“CBD最后一块黄金地块”,身着绿色体恤的他彼时笑颜如花。

这个举全方兴之力打造的项目,在两年后入市,连续两年稳居北京住宅的年度“销冠”,后来成了金茂府的发源地。

兼任北京公司总经理的李从瑞经这个项目的练手,从门外汉升级为熟谙门道的专业地产人。

值得一提的是,李从瑞把一些化工领域的管理经验带入了金茂。比如,在广渠金茂府项目首次筹备组会议上,重视档案工作的他明确了专职档案人员,亲自分管档案工作。

广渠金茂府原址是北京第二化工厂,2011年出现了“项目所处地段为历史遗留毒地”的传言。金茂在第一时间用事实说话,以档案自证,利用完整齐全的污染土壤处置档案,公开发表《广渠路15号地污染土处理的有关情况说明》,化解了此次公共信任危机。

金茂的成长镌刻着李从瑞的印迹。除了在万众瞩目中拍下北京广渠路地王,打造金茂府。2011年1月金茂成功获取长沙梅溪湖片区一级开发权,首个一二级联动项目正式落地,李兼任长沙公司董事长。“金茂府”和“城市运营”此后被打造成金茂的两大IP 。

2011年6月李从瑞出任执行董事,2013年1月起出任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从地产行业的门外汉到金茂总裁,李从瑞仅用了三年零九个月。

在担任总裁的十年间,他把一个销售额仅为134亿港元的小房企,带到了行业TOP12,销售额高峰为2021年的2356亿元。

贰

中化集团一把手不再兼任,李从瑞得以接任董事长,情理之中。金茂的朋友对他评价很高:有魄力,敢干,学习能力强。

事实上,从2015年何操退任至今,中化一把手虽然兼任金茂董事会主席,不过都是非执行董事,李从瑞一直是真正意义上的话事人。

按照金茂的惯例,主席及首席执行官为两个明确划分的不同职位,以确保权力和授权的分布平均。前者负责领导与监管董事会的运作,制定整体策略、业务方向及政策。后者直接负责公司业务的日常管理,制定与实施公司政策。

故而,腾出来的总裁是一个黄金坑。本来最合理的接班人非现任中国金茂执行董事、高级副总裁宋镠毅莫属。

宋镠毅2001年加入中化集团,先后在中化国际贸易投资事业部、中化集团投资部、中化集团总裁办公室任职,曾任中化集团总裁办主任助理。

2011年5月他加入中国金茂,历任总裁助理、副总裁,并于2017年3月任高级副总裁,5个月后任执行董事,并跻身战略投资委员会。分管集团营销业务,并兼任华北区域总经理。

排第二的是高级副总裁张辉。2010年1月加入金茂时在副总裁中紧随李从瑞排第二。两人都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欧MBA,都有上海东方储罐有限公司的工作履历,让人浮想联翩。

只不过,晚一年加入的宋鏐毅后来者居上。据说,后者是原中化集团一把手刘德树的秘书。

第三顺位的高级副总裁陶天海是一名23年的老金茂。2000年7月从复旦大学经济学硕士毕业后加入金茂,历任金茂企业规划部规划管理经理、战略规划部总经理、战略运营部总经理、成本合约部总经理、公司总裁助理。

2011年陶天海转战上海。彼时的金茂上海刚刚起步,整个长三角地区只有崇明金茂逸墅一个项目,面对土地储备严重匮乏、资金不足、人才短缺等诸多现实难题。陶天海迎难而上,凭借精准的市场判断和独到的战略眼光,带领金茂一路开疆拓土,打下了华东区域的江山。

2017年1月,陶天海升任副总裁,9个月后出任高级副总裁。这几年他所在的华东区域一直是金茂最大的粮仓。

在三强争霸赛中,第3顺位的陶天海反而触摸到了总裁的权杖。听说,就是因为出色的业务能力。

过去3年,金茂的签约销售额分别是2311亿元、2356亿元、1550亿元,其中华东区域分别是720亿、800亿、502亿,基本占到1/3。

不容忽视的一个核心数据是,去年华东区域的归母净利润是35亿元。而金茂的归母净利润仅不到20亿元,也就是说,没有华东区的利润贡献,去年整个金茂将滑入亏损的尴尬境地。

对于最后的大赢家,送上一句:摄衣更上一层楼,才到层霄最上头。

叁

当然对于央企而言,很多决定其实并非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深层次原因不足为人道也,只能说袖里乾坤大。

比如,一种普遍的说法是,未来几年金茂的经营压力比较大。几个月前,已担任6年执行董事的宋鏐毅以个人身体健康为由辞去了华北区域总经理。算是知难而退。

当然,有些原因隐隐绰绰却真实存在,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比如,李凡荣不再兼任金茂一把手,暗合如今上级领导不再兼任二级单位董事长的要求。很大程度上也说明金茂在中国中化的重要性在下降。

比较一下就会有所领悟。2021年两化合并之前,中化的战略描述为“以石油化工为基础、以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为引领的创新型的综合性化工企业,涵盖地产和金融的有限多元化投资控股公司”。

合并之后的描述变为“覆盖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石油化工、环境科学、橡胶轮胎、机械装备、城市运营、产业金融等八大领域,是全球规模领先的综合性化工企业。”

细心的看官应该发现,在目前的板块结构里,城市运营的表述取代了原先的地产投资。

中化的朋友说,尽管没有明确官宣,但在目前的板块结构里,以及在新的一把手的心目中,房地产已经不算核心主业了。

在中国中化重组完成后,坊间就一度有猜测,明确聚焦化工的“两化”中,作为关联度较低的地产板块,金茂是否会被剥离出去。

回想起,2017年底中化总裁张伟的一席总结之言,他说,这十几年我们发展得很好,得益于十年前做出的两个非常重要的决定:一个是2007年金茂上市,成为一个独立的板块;另一个是十年磨一剑,建设泉州石化。这两块业务加起来利润上百亿,占整个集团2017年利润的八成。

张伟在两化合并进入筹备半年后调走了。去年8月26日,熟谙商业地产的中化一把手宁高宁到龄退休了。

时间一晃而过,曾经中化盈利的生力军,推进集体战略转型的重要力量,地产投资已经不在中国中化的主业中,唯留其中的IP之一城市运营。这一中国金茂地价拿地的手段,取代地产成了中化的业务内容。

今年1月12~13日,中国金茂在北京金茂万丽酒店举行工作会议,基调严肃又灰暗。李从瑞提出今年业绩目标:签约销售额1500亿元,回款1400亿元,行业排名TOP15。

这个一反常态的目标提出之后,很多人的脸色为之一变。

以前的李从瑞喜欢放空炮。2021年初金茂对外公布当年和2022年的销售目标分别是2500亿和3000亿。2021年金茂卖了2356亿。

2022年初,估计因为行业的下行,他将2022年的目标大幅下调为2400亿。最终只卖了1550亿。

作为诺大的央企领导,之前制定的销售目标屡屡爽约。今年倒是学乖了,直接制定了一个地板下的目标。

不过,今年的销售目标比去年的完成额还低,行业排名的目标则是倒退三位,成了典型国有房企里唯一的目标倒退选手,有点离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