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槟榔,很多人都会在第一时间想到湖南。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湖南槟榔早已形成了深深的关联关系,槟榔也逐渐成为湖南的一张特色名片。纵观我国槟榔行业的整体发展,也离不开湖南槟榔企业的不断创新和进步。

而不熟悉槟榔行业的人或许会感到疑惑,为什么槟榔会在湖南盛行起来呢?且由于地理及气候原因,湖南本地是不能种植槟榔的。那缺乏原料产出的湖南,是如何将槟榔行业发展得如火如荼的呢?湖南槟榔的发展,又经历了怎么样的起源和经过呢?

“槟榔越嚼越有劲,这口出来那口进,交朋结友打园台,避瘟开胃解油性。”这首在街头巷尾广为流传的民谣,就足可以证明槟榔在湖南地区的受欢迎程度以及深厚的发展底蕴。

关于槟榔在湖南的起源,民间也流行着多种说法,最受关注的就是药材说和瘟疫说。

药材说。根据光绪《湘潭县志》 卷十一记载:“湘潭药材行始于明末清初,约莫有三百多年历史"。当时,湘潭作为湖湘地区的药材集散地,也从各种药材供应商那里引入槟榔。药材商发现槟榔壳嚼起来味道很好,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咀嚼成为了一种习惯,并发展到今天。

瘟疫说。相传乾隆年间湘潭大疫,百姓深受"臌胀病"的折磨,当时的县令白景谙熟医理,将药用槟榔为患者分食。这些患者在嚼食槟榔后:臌胀病得到救治,疫情消失。此后,湘潭曾患病的百姓养成嚼食槟榔的习惯,而未患病者也为了预防臌胀病嚼食槟榔,湖南槟榔文化由此开始发展起来。

其实,无论是关于起源的哪种说法,都反映着湖南槟榔的的悠久发展历史,且成为湖南槟榔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历史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