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军捷

最新公布的年度“世界人口状况”报告数据显示,香港女性平均每人仅生育 0.8 个孩子,属全球最低生育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香港生育率已经跌了30多年了。1991年香港每千名女性有1281名活产婴儿,到2021年就只有772名了,跌了近40%。2021年婴儿出生率也较1991年跌了46%。此外,香港女性初婚年龄中位数由1991年的26.2岁,升至了30.6岁;45岁的香港女性中,有33%的人未生育。港人的生育意愿在逐渐降低。

生育率下跌的背后,是无数的社会问题。

首先,香港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衣食住行、吃穿用度,几乎每一项开支都在上涨,唯工资不涨,甚至较之前还有所下降。很多年轻人连收支平衡都很难达到,更不会考虑结婚生子的问题了。也有家庭月收入高达3万的夫妇,计算完养育开支后,“不敢生育”。

其次,房屋问题难解。香港世界第一高的房价,让很多港人可望而不可求。买不起房也就罢了,港府提供的“公屋”平均也要7年才能轮候上,不少夫妇只能选择租房。但愈发昂贵的租金,加上不稳定的工作,吓退不少有生育意愿的年轻夫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女性主义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女性不愿再为了婚姻和孩子,而牺牲掉自己追求生活或升职的机会。种种因素叠加,导致香港“少子化”问题越来越严重,也导致香港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不足问题愈发突出。

牵一发而动全身,香港老龄人口数量增多,相对应的在医疗、退休金、养老金等方面的支出也会随之上涨。在养老上面的支出,极大挤压了在教育、社会福利等领域的预算,港府的财政压力进一步加大。

同时,长期的“少子化”问题导致香港劳动力不足,而香港又严格限制引进外劳的数量,导致不少行业急缺人,尤其是运输、旅游、酒店餐饮这些服务业,高薪都聘不到人。五一小长假即将到来,香港作为世界旅游胜地之一,必将迎来大量游客,香港旅游业能否撑得住?

“少子化”带来的另一问题,是不少中小学招生不足,香港教育局不得不停办或合并长期招生不足的学校,对教职工的需求大大降低,与教育业相关的不少员工面临失业压力。

但目前,港府尚未有特别鼓励生育的政策,港府对生育率的关注度,还有待加强。疫情刚过,港府更多的重点还是在复常经济和民生上,若经济和民生上去了,港人生育意愿或能有所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单靠经济和民生的拉动,还远远不够,房价、生活压力、女性职场困境、教养压力等所有可能影响生育意愿的因素,港府都要纳入考虑,争取为港人扫清生育路上的种种阻碍。港人的幸福感和安全感提升了,才更愿结婚生子。

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本文文字内容未经授权严禁非法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