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CBA广州男篮队对外披露了赛季的经营情况,净利润为亏损2609.5万元。这个数据还是值得探讨。毕竟,CBA联赛是国内最高水平的职业篮球联赛,广州男篮又是一支青年国手众多的球队,球队位于的城市广州也是国内的大城市。在这种情况下,球队运营一个赛季,出现了两千多万的亏空,值得简单聊一聊。如果考虑到村BA的异军突起,就更值得聊一聊。

一、比赛转播挣钱不多
NBA的转播费用是9年240亿美元,大约每个赛季26亿美元左右,折合人民币160亿元每年。这其实是NBA各项收入来源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最能体现职业篮球本身魅力的部分。
CBA的网络电视转播费用是5年40亿元,也就是一个赛季8亿人民币。这个金额仅是NBA的二十分之一。
网络转播费用不够高,自然一方面因为CBA的比赛没有NBA那样精彩,但如果考虑到中国网络观众基数在10亿左右,还是应该从增加观众体验上下功夫。

二、球队的篮球衍生品市场拓展不足
一支职业篮球俱乐部,除了联盟的比赛转播费用外,俱乐部的自我运营是另一部分重要的收入来源。包括卖票、球衣以及衍生品销售等等。在这方面,CBA球队普遍偏弱,如何营造跟球迷、市场、城市的紧密关系,要做的工作是很多的。例如,球队的赛前、赛后采访、球队进社区、球队品牌营销、球队衍生物的开发、球队危机公关等等。
目前,CBA的球队基本还是以纯竞技体育为主要任务,对于商业部分则缺乏整体设计,也没有太专业的团队在负责。因此,CBA球队中拥有较少商业价值和稳定运营收入的寥寥无几。
不是CBA本身资源有限,而是CBA资源开发的不够。

三、跟球员薪资关系不大
有一种声音认为,CBA俱乐部不挣钱是因为球员工资支出过高导致。这个观点还是挺迷惑人的。 毕竟利润=收入—支出,利润为负的原因无非就是收入不够、支出太多嘛。目前CBA的球员工资顶薪是600万元,这个金额也就是NBA底薪水平了。明星球员收入不高,其实是对联赛品牌的极大伤害,也不利于吸引高水平的球员进入联盟。本赛季CBA开始之前,刘传兴、朱祺龙、朱松玮 等球员之所以去湾区翼龙打球,主要原因还是对方给予了更好的薪水待遇嘛。
还是要从开源上下功夫,好好开发一下CBA的资源,球队把自身的运营好好搞一搞。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