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土尔扈特部,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渥巴锡率土尔扈特部摆脱沙俄统治,东归中国。但是,其实东归之前生活在伏尔加河流域的土尔扈特部,也不是伏尔加河的原住民,而是迁徙过去的。作为卫拉特蒙古四部之土尔扈特部,在明末清初之际,和卫拉特蒙古其他三部一样,都生活在今天的新疆和青海一带。

然而在17世纪初,卫拉特蒙古诸部与东蒙古阿勒坦汗之间接连爆发的两次战争,都遭遇了失败,失败之后损失惨重的卫拉特蒙古诸部内部,又发生了激烈的纷争。卫拉特各部实力再次大损,参与最深的土尔扈特部损失尤其严重。

因此,土尔扈特部的首领和鄂尔勒克决定离开这个是非之地,率部西迁。当然,和鄂尔勒克也并非盲目行动,在此之前,他就已经派人前往里海一带和伏尔加河下游流域进行过实地调查。而调查人回来报告的情况让人十分满意:当时的伏尔加河下流一带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同时,由于原本居住于此地的诺盖人已经迁徙离开,当地并没有强大的势力。这简直就是土尔扈特部的“天赐之地”。

因此,在战争之中实力大损,同时又和卫拉特其他诸部并不和睦的土尔扈特部决定离开中国故地,西迁伏尔加河。后来率部东归的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也曾向乾隆皇帝解释土尔扈特部西迁的原因:“我四卫拉特内部不甚和睦,且因我所居之牧地不能容之”。

公元1628年,即大明崇祯元年,土尔扈特部大部、部分杜尔伯特、和硕特牧民5万帐,在首领和鄂尔勒克的率领下,开始了向西的大迁移。用了近两年的时间,公元1630年,经过艰苦跋涉,土尔扈特部终于到达了水草丰美、气候适宜的伏尔加河流域。

和鄂尔勒克将牙帐建于伏尔加河的支流——阿冈赫巴河畔,同时,他带领土尔扈特部的牧民们放牧牲畜,“置鄂托克,设宰桑”,从无到有,开始了土尔扈特汗国的草创。有了这片地域广阔、水草丰美、温度适宜的“天赐之地”,土尔扈特部有了巨大的发展,仅部落的人口就增长了数倍之多。

当然,由于游牧民族的特性,分布极广的土尔扈特部,并非所有部落都跟随首领和鄂尔勒克前往了伏尔加河流域。仍有一部分土尔扈特部牧民留在了新疆和青海地区,并最终融入了其他部落。

土尔扈特部到达伏尔加河流域的时候,沙俄也没有独立多久,虽然此时的沙俄已经表现了足够大的野心和胃口,但新生沙俄的实力没有赶上野心,它还没有足够的实力将触角伸到伏尔加河流域。但是,这绝不意味着是土尔扈特部高枕无忧。

除了巩固内部的统治之外,率部西迁的和鄂尔勒克,也必须考虑西迁后的土尔扈特部与卫拉特蒙古诸部的关系。同时,由于此时卫拉特蒙古已经全民信仰藏传佛教,和鄂尔勒克也必须充分的考虑到藏传佛教对于自身及其部落的影响。当然,也少不了已经入关占领天下的清王朝的意见。

更重要的是,虽然沙俄此时的势力尚未到达伏尔加河下游,但是,先后覆灭了喀山汗国和阿斯特拉汗国的沙俄,已经开始将侵略的目光瞄向了伏尔加河与顿河流域,沙俄甚至已经不再是远虑,而成为近在咫尺的威胁。因此,土尔扈特部也必须考虑拥有强盛武力的沙俄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