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3月17日,江抗三路(江南抗日义勇军第三路军简称)战士张梅生,在执行完侦查任务之后,匆匆返回根据地。

因为返程之时,天色已晚,张梅生在路过老家——塘市镇刘市村(现苏州市张家港市塘市镇刘市村)的时候,悄悄入村回了趟家。

张梅生原本想着,当晚自己摸黑入村,中途没有遇到任何人,自己在家里面悄悄睡一觉,明天清晨一早就起身离开,应该不会有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他却没有想到,就在他刚刚进村不久,一个黑影便悄悄地摸出了村子,随后向着最近的“忠救军”据点方向,狂奔而去......

半夜之时,村内突然传来了一阵犬吠声,被惊醒的张梅生,还没反应过来,所住的屋门便被人给猛然踹开了。

“哗啦!”

十来名“忠救军”士兵随即涌入屋内,将尚在床上的张梅生死死按住,随后有人掏出绳子,将之绑了个结结实实。

当晚,张梅生被押回“忠救军”据点之内,敌人对张梅生进行连夜突审,妄图逼迫张梅生说出地方上参加“江抗三路”的人员名单。

然而,甭管对方如何严刑拷打、威逼利诱,张梅生这边,始终只是一口咬定——“不知道”。

恼羞成怒的敌人们,随即决定,明天晚上就将这个冥顽不化的“硬骨头”,给活埋了。

当晚,躺在据点牢房内的张梅生,被敌人打得遍体鳞伤。被敌人抓住的那一刻,他就已经在心中,做了最坏的打算。

然而,出乎张梅生预料的是,第二天夜里,就在对方准备将他押出据点活埋之时,有人突然将他拦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忠救军”包汉生部的另外一个头目——包福衔,在收了张母所托之人的钱物之后,派人前往据点,出面具保,把即将被活埋的张梅生,救了下来。

不过,包福衔这边虽然救下了张梅生,但其本人不过是看在钱财的份上,对张梅生并不了解。

此番,包福衔虽然自己出面具保,将对方救下,但内心也不禁犯着嘀咕。如果张梅生出去后,再去参加新四军的话,那包福衔也得被追究责任。

保险起见,包福衔要求张梅生,立即脱离“江抗三路”,改投“忠救军”的麾下。

包福衔所派之人说得很清楚,这个条件没得谈,张梅生倘若不答应的话,那就等着被活埋吧。

万般无奈之下,张梅生只好假装答应,随后加入了“忠救军”的队伍当中,成为了一名顽军士兵

包福衔原以为用个“忠救军”的身份,就能绑死了张梅生,然而他却万万没有想到,自打张梅生“加入”忠救军的那一刻开始,对方便不断地尝试着各种脱困的方法......

几天后的一个上午,被安排在据点关卡放哨的张梅生,突然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北涸金家湾贩私盐的老范。

这位平日里经常运送一些私盐去根据地,对方和新四军打交道的次数颇多,因此跟新四军这边的不少人员十分熟稔。

当天,挑着担子的老范,像往常一样,将私盐放在篮筐的最下面,上面堆放了一些粮食、杂货遮盖。

在过关卡时,老范掏出口袋里的烟卷,忙不迭地递向当天放哨的伪军哨兵。

自己经常来往这些关卡,一般来讲,各处关卡负责盘查的哨兵,自己多少都算熟悉。

然而,当老范凑近跟前,看清对方的样貌之时,那只拿着烟卷的手,顿时不由一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梅生见状,走近对方,很自然地接过烟,随口盘问道:

“里面装的什么呀?”

“老总,都是一些地里长的东西,准备拿出来换点儿钱。”老范低下头,赶忙答道。他虽然认出了张梅生,但一时想不明白,对方明明是新四军战士,怎么突然就变成了“忠救军”的人了。

想不明白,也不敢多说,因此,老范便打定主意装作不认识。

张梅生见状,也不点破,随即一脸严肃地说道:

“哦,那掀开筐子我瞧瞧。”

老范无奈,只好弯腰拉开筐子扒拉开里面的东西。借着靠近对方,假装翻查之际,张梅生快速掏出了五元钱,随后悄悄塞进了老范的这个箩筐之内。

“老范,你帮帮忙,帮我找下咱们在刘市的江抗部队,让他们赶快派部队来救我。”

张梅生的声音很低,但老范却是听得一清二楚。只见对方身子一哆嗦,余光快速瞥了一圈周遭,随即轻轻地点了点头。

“嗯,好了,看完了,赶紧走吧。”张梅生见对方答应下来,顿时放下了心,随即摆了摆手,放对方过了关卡。

张梅生原本以为,老范找到人之后,部队方面过来的话,怎么也得一两天之后了。

然而,他却没有想到,部队这边收到消息之后,当天下午便开始行动了。

当天下午,张梅生心不在焉地站了一下午的岗,挨到黄昏时分,旁边另外一名哨兵突然指着不远处的草丛招呼道:

“你看,是不是有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梅生顺着对方手指方向望去,只见昏暗之际,不远的草丛间人头攒动,虽然看得不是很清楚,但十有八九,是新四军的队伍。

“咱俩得赶紧回岗楼汇报去!”那名哨兵立马转身准备跑回据点汇报,然而,下一刻,他的后背便被一柄长枪给顶住了。

“别动,把枪放下,否则,我就打死你!”

原本打算跑回去汇报的士兵,登时被吓得面如土色,连声求饶。

将一旁的哨兵制服之后,张梅生向不远处的新四军部队招了招手,随后带着前来营救自己的新四军战士们,直奔敌窝。

据点之内,一众“忠救军”士兵们正在吃饭、歇息,周遭猛然响起一阵如同惊雷般的“缴枪不杀”,将众人惊得顾不上拿枪反抗,纷纷抱头鼠窜,夺路而逃。

当天晚上,张梅生和前来接应的新四军战士们,趁着敌人慌作一团之际,缴获数十支步枪,随后迅速撤离敌方据点。

在那烽火狼烟的岁月里,有无数草根英雄,他们在晦暗之际奋起,却最终消隐于历史的长河之中。这些隐匿在历史长河之中的故事,虽然鲜为人知,却依然是当年那幅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画卷之中,不可或缺的一角。

感谢阅读,我是青史如烟,聊小众历史,不一样的草根故事,本文是革命珍闻录——第274篇,欢迎大家关注,翻阅下面合集内的往期精彩内容,欢迎评论、转发,共同弘扬正能量,谢谢大家。

参考资料:《苏州文史资料》,陈进章记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