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考古》系列专栏第005篇:佛门秘宝
历史九点半 徐浪公 | 文
公元前6世纪,即距今约2500年前,此时的中国大地正处于东周列国时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春秋时期。而彼时的印度次大陆,各大部落也已完成了向国家的过渡,逐渐形成十六个较为强大的国家,这一时期也被称为古印度的列国时代。
十六国中,迦毗罗卫国相对较弱,周围强国林立,为免于被吞并,故而奉憍萨罗国为宗主国。迦毗罗卫国是释迦族人建立的部落国家,后为憍萨罗国琉璃王所灭。那迦毗罗卫国在何地呢?其实不在今天的印度。
古印度涵盖了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等国,而迦毗罗卫国则在今尼泊尔境内。迦毗罗卫国有个最著名的王子:乔达摩·悉达多,这个名字是不是有点耳熟?
乔达摩·悉达多在迦毗罗卫国生活29年,在约公元前537年出家修行,最终成为举世闻名的大圣先贤。乔达摩·悉达多就是佛教的创立者释迦牟尼,即佛陀,“释迦牟尼”的本义就是“释迦族的圣人”。
因此,佛教其实并非起源于印度,而是尼泊尔。释迦牟尼涅槃后,弟子从其遗体灰烬中拣出1块头顶骨、2块肩胛骨、4颗牙齿、1节中指指骨和84000颗珠状舍利子,将其分而供奉。从此之后,佛祖舍利便成为佛门传世的圣物。
释迦牟尼涅槃百年后,佛教传遍印度次大陆,而让佛教真正走向世界的,则不得不提一个人,此人正是阿育王。
公元前3世纪,印度次大陆出现一个强大的统一帝国,即孔雀王朝,阿育王是孔雀王朝的第三任君主。和阿育王同时期的中国,也有一位伟大的君主正在为统一做最后努力,他就是后来的秦始皇帝嬴政。
再说阿育王统治时期,孔雀王朝进入极盛阶段,疆域大大扩展,囊括了整个南亚次大陆及中亚部分地区。除了开疆拓土,阿育王奉佛教为国教,并将其向整个欧亚大陆传播,也正是在这一时期,佛教和中国有了首次接触。
《阿育王传》载:“佛寂百年后,有阿育王出世,取前舍利,夜没鬼神,碎七宝末,造八万四千塔。尊者耶舍,舒指光八万四千道,令羽飞鬼,各随一光尽处,安立一塔,于一日中,遍南瞻部洲。震旦国者,一十九所。”
所谓震旦国,即梵语里的中国,也就是说,阿育王命人在世界各地建造84000座佛塔供奉佛祖舍利,其中有19座分布在中国。在中国佛典记载中,陕西省宝鸡市的法门寺便是传说中的19座供奉佛祖舍利的其中一座。
宝鸡法门寺,周魏以前称作“阿育王寺”,隋文帝时改称“成实道场”,唐高祖时改名“法门寺”。相传,法门寺下有一神秘地宫,供奉着释迦牟尼佛唯一的“佛指骨舍利”,因而成为千百年来的佛教圣地。
法门寺历经风雨,数次原址重建,而香火不衰。至唐朝时,法门寺的辉煌达到鼎盛,唐朝皇帝每30年会开启一次法门寺地宫,迎舍利于长安城皇宫供养,声势浩大,举国同庆。
然而到唐懿宗咸通十四年(公元873年),最后一次大规模迎奉佛指舍利后,法门寺地宫便关闭了,这一关就是1000多年。后世朝代虽依旧视法门寺为佛教圣地,但地宫之门再也没有打开过。
直到36年前的1987年,沉睡1114年的法门寺地宫因意外再次开启,这一开可不得了,不但挖出2000余件稀世珍宝,还一次揭开3个千古谜团。
谜团之一:佛指舍利之谜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