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称为中国的钢铁沙皇,从生产队的小书记员做起,奋斗40年打造年入百亿的全国第一民营钢铁企业。他就是沈文荣,江苏沙钢的创始人。

在今年的第一季度,江苏沙钢的三月营收就达到了20多亿,虽然相较上年有所降低,但沙钢依然稳坐全国民营钢铁企业的龙头位置。

作为一个钢铁企业,沙钢的知名度可能并不高,不过我们只需要知道,沈文荣打造的江苏沙钢,其框架钢的销量占了全国市场的60%,称之为钢铁巨人是毫不夸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沈文荣是如何从一个基层公务员做起,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呢?本期创始人观察就来带大家走进沈文荣的创业故事。

知识改变命运

沈文荣的出生在中国的一众企业家中有点偏早,他生于1946年,没能赶上改革开放的经济腾飞。但所谓是金子在哪都会发光,生不逢时不能改变沈文荣的辉煌。

沈文荣生在江苏沙洲县的一个农民家庭,此君小时候的日子很苦,但可贵的是他特别爱学习,虽说那时候没有正经学校,但沈文荣还是靠着自学数学,成为了少有的知识分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靠着这份本事,沈文荣在成年后被提拔为了县里的书记员,成为了一名基层公务人员。那时正是60年代,全国的知识分子都相当稀缺。

沈文荣靠着爱学习,人缘好,很快就成为了优秀干部。在工作期间沈文荣也坚持自学,读完了高中课程。领导看他有前途,便介绍他去了公社的轧花厂。

虽然在如今看来从公务员变成工厂工人可能算不上升迁,但那个时代的工厂工人就意味着铁饭碗,待遇福利相当优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轧花厂工作数年后,沈文荣已经荣升车间主任的职务了,虽说升迁让人欣喜,但沈文荣对于轧花厂的工作现状并不满意。

此时国家已经进入70年代中后段,像这种国营工厂的工作氛围变得越发暮气沉沉,沈文荣一个小主任想要改变这一现状也是力不从心。

直到改革开放的到来前夕,沈文荣终于找到了大展拳脚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夹缝生存的小钢厂

时间来到1974年,沈文荣所在的轧花厂突然接到了一个任务,那就是在轧花厂的名下额外建立一个钢铁厂,当然并不是直接冶炼钢铁的大厂,只是一个做钢结构的加工厂而已。

沈文荣早就对坐办公室的日子感到了厌倦,他便自告奋勇,要求揽下这一任务。靠着多年来在厂里的勤恳工作,领导认可了他的毛遂自荐。

就这样,沈文荣带着厂里给的20万经费,开始了真正的创业之路。别看沈文荣直接从车间主任变成了钢厂厂长,看似风光无限,实际上在钢铁厂初创的时候沈文荣比牛马还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初厂里给的20万经费看上去很多,但是盖完厂房,买完设备以后,剩下的钱已经寥寥无几。钢厂想生产就需要原料,沈文荣找到了附近的上海宝钢想要购买原料。

但就算对方给的只是友情价,沈文荣的经费也是捉襟见肘。无奈之下他只能买了一批边角料废钢回来,重新冶炼一遍之后再用。

钱少倒还不是最要命的,沈文荣更愁的是销路过于单一,因为这个钢铁厂的建立初衷,就是给老东家轧花厂提供零件,生产的产品基本上只能卖给轧花厂,根本没有发展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窘迫的日子,沈文荣坚持了五年,他也一度想要放弃,直到改革开放的曙光到来,给了他真正创业致富的机会。

1979年,浩浩荡荡的改革开放终于被沈文荣盼来了,江苏作为改革的前沿省份自然相当活跃,市场对钢产品的需求一下子就旺盛了起来。

沈文荣无比兴奋,打算扩大产能放手一搏。但此时他突然意识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钢铁的大客户,基本都是造船、建筑等大工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工程的首选自然是宝钢苏钢这样的国营大钢厂,自己这个小厂肯定是掺和不进去的。有没有哪些生意,是对钢材的需求较为分散,但总量又很大的呢?

剑走偏锋成为行业龙头

沈文荣自知枯坐不能成事,他也在主动寻找生意。当时他听说隔壁省浙江的小商品工业正在蓬勃发展,便想过去看看有没有能拓展的市场。

但忙了一圈沈文荣才发现,浙江的小商品工业的主要原料是塑料和纺织品,他这个做钢铁的凑不上什么热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他又在汽车、电子产品等多个领域寻找机会,结果也都是碰了一鼻子灰。就在沈文荣束手无策的时候,一份来自房产市场的报告突然引起了他的注意。

原来,当时的房地产建设虽说都和大钢厂合作,大钢厂提供的东西都是钢梁和钢筋,而此时钢制的门窗框架流行了起来。大厂眼下没有这种生产线,就造成了短暂的市场空缺。

沈文荣立即意识到这是一个稍纵即逝的机会,他当即派人去引进了相应的生产线,并亲自去和这些建筑商洽谈,誓要拿下这个新兴的门窗框架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沈文荣是幸运的,他顺利拿下了建筑商的订单,而且由于门窗框架钢的市场太分散,那些大钢厂也没有要和他竞争的意思。

这就意味着,沈文荣成为了当时上海和江苏一带,唯一能够提供门窗框架钢的工厂。自此之后,订单也是如同雪片般飞来,让这个憋屈了十年的小厂,终于焕发了生机。

1996年,沈文荣正式将自家的轧钢厂注册了品牌,正是如今的江苏沙钢集团。在靠着门窗框钢致富之后,沈文荣也明白要利用来得早这一优势,成为市场龙头来提高竞争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1998年,沈文荣力排众议,坚持引进了美国最先进的冷轧不锈钢技术,还为工厂统一升级了流水线,这一番花掉了沈文荣至少二十多亿的资金,几乎耗光了几年来攒的家底。

不过沈文荣相信这些投入是值得的,很快他的愿景就得到了印证,随着国家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于门窗框钢的需求也是与日俱增。

靠着巨款砸出来的技术优势,沈文荣的沙钢一直稳坐行业龙头地位,十余年来从未动摇。如今江苏沙钢的资产达到了1700多亿元,年营收突破200亿元也是指日可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沈文荣并没有因此懈怠,在员工普遍工作八小时的沙钢,沈文荣每天都坚持工作10小时,30多年来从不动摇。

如今70多岁的创始人沈文荣临近退休了,但他相信,他奋斗一生打造的江苏沙钢在今后也会继续发光发热,屹立不倒。

如果你喜欢我的内容,请为我点赞转发,你的每一次鼓励,都是我做出更好内容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