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族团结进步 应知应会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

“三个离不开”的内容

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五个认同”的内容

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3

“六个相互”的内容

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4

民族地区好干部要做到“三个特别”

明辨大是大非立场特别清醒、维护民族团结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感情特别真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

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

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6

加强民族团结要坚决反对“两个主义”

坚决反对大汉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

7

各民族“三和”

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8

各民族“三交”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9

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

“相互嵌入”就是各民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

10

党和国家对待少数民族风俗习惯问题

的基本政策

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自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1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内涵

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各民族群众为主体,通过巩固和加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综合举措,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造性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实践过程。

12

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的基本原则

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坚持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坚持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促进民族团结;遵循社会团结规律,坚持正面引导;坚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13

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的总体目标

通过全面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和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更加深入人心,各族群众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更加坚定;民族团结进步价值理念广泛弘扬,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凝聚力不断增强;依法治理民族事务能力显著提高,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4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总目标: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理念: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基层。

总要求: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

根本方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根本途径: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民族团结进步 相关知识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什么是民族?

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种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02

什么是民族成份?

2016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国公民民族成份登记管理办法》第三条:民族成份,是指在户口登记中填写的经国家正式确认的民族名称。

03

什么是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是对当代中国境内汉族、满族、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回族、壮族、彝族等56个民族的一个共同称呼,也称中国人。

04

什么是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是指多民族国家中除主体民族以外的民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除主体民族汉族以外的其余55个法定民族均是少数民族。

05

如何确定公民个人的民族成份?

依据其父亲或者母亲的民族成份确认、登记。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与继子女有抚养教育关系的继父母。公民民族成份经确认登记后,一般不得变更。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符合条件的,可以申请变更其民族成份一次。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在其年满十八周岁之日起的两年内,可以依据其父或者其母的民族成份申请变更一次。

06

什么是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团结,即各族人民基于共同的利益,平等相待,友好相处,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共同努力奋斗。

07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方向、途径、目标、主题及要求是什么?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以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秉持“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基层”理念,按照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总要求,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08

民族团结政策的内容有哪些?

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促进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团结;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

09

什么是五个认同?

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

10

在民族工作中,党和国家所强调的“五个维护”是什么?

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

11

中国共产党的哪次会议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

党的十九大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国梦新征程上的共同意志和根本遵循。

12

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是什么?

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

13

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平等是基石,团结是主线,互助是保障,和谐是本质。

14

我国是在哪一年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写入《宪法》的?

1954年。

15

十九大明确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方向是什么?

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16

妥善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和纠纷时坚持的“四个基本原则”是什么?

(1)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2)坚持法治的原则;

(3)坚持教育疏导的原则;

(4)坚持及时处理的原则。

17

我国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2)实施民族区域自治;

(3)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4)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5)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6)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自由;

(7)发展少数民族教科文卫体等社会事业。

18

为什么说党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团结的生命线?

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是党和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依据和手段,协调民族关系的规范和准绳。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我国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光辉成就。事实证明,我们党的这些民族政策完全符合我国国情,是正确和行之有效的,得到了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是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根本保证。

19

维护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意义是什么?

民族团结是中国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也是民族政策的核心内容。在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维护民族团结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1)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的重要保证;

(2)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前提;

(3)民族团结是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20

宪法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内容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21

什么是民族风俗习惯?

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生产、居住、饮食、婚姻、丧葬、节日、庆典、礼仪等物质文化生活上的共同喜好,习尚和禁忌。其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稳定性;

(2)群众性和社会性;

(3)民族性和敏感性;

(4)地域性。

22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哪些特殊权限?

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23

我国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区是哪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内蒙古自治区。

24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特点是什么?

(1)在国家统一领导下自治;

(2)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3)各民族自治地方都必须服从中央集中统一领导;

(4)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结合;

(5)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的结合。

25

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6

什么叫民族平等?

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一律平等,具有同等地位,在国家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

27

民族问题具有哪些特征?

长期性、重要性、复杂性、敏感性、国际性和普遍性。

28

新时期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1)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逐步与全国的发展相适应;

(2)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社会事业,促进各民族的全面进步;

(3)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增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自我发展活力;

(4)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必须建立和健全同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配套的法规体系和监督机制,使自治法更好地发挥作用;

(5)进一步加强各民族的大团结,坚决维护祖国的统一,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要高度警惕和坚决抵制境外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违法犯罪活动。

(来源:赤峰掌上12348)

总编辑:罗志军

责任编辑:罗腾亚

本期编辑: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