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1年,法国著名诗人鲍狄埃在《国际歌》中写道:“世界上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也没有神仙皇帝。”然而70年后,中国歌曲《东方红》中写道:“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

对于外国人来说,这似乎矛盾,但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并不矛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百年来,正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领导饱受屈辱的中国人民,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完全靠着自己的力量创立了新中国。

对于毛泽东,邓小平在1980年曾给予公正的评价,他说:“毛主席一生把大部分时间都献给了革命,他多次把党和国家从危难中挽救过来,如果没有毛泽东这个人,我们极有可能还在黑暗中摸索。”

有人称毛主席为优秀的政治家,革命家,思想家,诗人,其实还有一个身份极其重要,那就是伟大的军事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毛主席却从来没有上过军校,在整个革命生涯,他也很少摸枪。要知道,在1955年首次授衔的上千名开国将帅中,曾经上过正规军校的人数不胜数,甚至不乏黄埔军校,伏龙芝学院的高材生。

那么,毛主席从未学习过正规的军事理论,他是如何成为伟大而驰名中外的军事家呢?

毛主席的学历,充其量是中专

1910年,17岁的少年毛泽东刚从几个私塾学习完不久,在父亲毛顺生的安排下,开始在米店当学徒。

毛泽东从小就聪明,他的爱好是读书,即便是在米店工作,毛泽东仍然手不释卷,但他的梦想是继续读书,以后做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在毛泽东的所有亲戚中,文化程度最高的正是他的表哥文运昌。一天文运昌来看望病重的文七妹,正好看到毛泽东在外干农活。

从小带着毛泽东玩耍的文运昌,建议毛顺生继续送毛泽东上学,不然真是屈才了,但毛顺生不肯,他认为毛泽东应该继承家里的产业。

无奈之下,毛泽东当夜便不辞而别,在文运昌的建议下,来到湘乡外的东山学堂读书。临走前给父亲写了一首诗:

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到了东山学堂后,校长得知是昔日学子文运昌介绍的,便收下毛泽东,但这是小学,毛泽东的年龄已经比别人大几轮了,毛泽东说:“没关系,我可以从头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去东山学堂的时候,遇到了刚刚毕业的萧子升,萧子升笑着说:“润之兄,我在长沙等你!”

毛泽东学习能力很强,仅用了5个月的时间,就学完了这所小学所有的课程,然后顺利来到长沙。

毛泽东到长沙后,和萧子升先在中学读书,然后1913年考入长沙第四师范学校,一年后并入第一师范,在这里,他认识了人生导师,杨昌济。

杨昌济是海外留学归来的高材生,和陈独秀李大钊等优秀青年颇为熟悉,实际上,杨昌济和他们一样,都有报国志向,看着风雨飘摇的中国,都想去改变,但一人之力,实在是太小。

直到他遇到毛泽东后,他发现毛泽东这个学生了不起,日后必成大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昌济曾在上课时问过这样一个问题,他说:“同学们为什么要报考师范?”萧子升说:“那当然是为了以后可以当老师,用教育改变社会现实。”

杨昌济笑着说:“教育救国,也算志存高远。”然后蔡和森回答:“我的目的很简单,以后当个老师,有个求生的本领。”杨昌济又问毛泽东,毛泽东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只是想试试。”

“试试?”杨昌济忽然眼前一亮:“那你都试过什么?”

毛泽东继续说:“我去当过半年兵,发现当个普通士兵并不能出多少力,后来我去报考警察学校,还考过律师,考过医生,甚至还考过一个肥皂学校。”

同学们都不解:“什么是肥皂学校?”毛泽东说:“我看招生启事上说,外国人认为中国人不讲卫生,学习制造肥皂可以利国利民。我觉得很有道理。”

这时候,同学们都哄堂大笑,只有杨昌济却突然对眼前这个毛泽东刮目相看。

图|1918年,二排左三为毛泽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918年,二排左三为毛泽东

要知道,当时的中国到处是起义和硝烟,而且面临被列强欺辱的危机,谁来拯救中国?如何拯救中国?成为了重中之重。

杨昌济语重心长地说:“润之,那你现在应该知道了,中国缺少的,不只是一个医生,也不是一个律师,更不是一名警察,那缺少什么呢?”这个有极深含义的问题让毛泽东思考了很久很久。

1918年,毛泽东和萧子升等人从湖南一师毕业,当时赴法勤工俭学运动如火如荼,大部分学生都在为去法国留学做准备,只有毛泽东认真地听取了杨昌济的建议。

杨昌济在《劝学篇》中曾说:“不必急于西游,苟求学之志坚,则虽在国内,凡西洋之学问,皆可曲折而求得之。”

意思就是,其实国外的知识无非就那么点,当下,也应有人探索自己国家的问题。

图 |1918年3月,湖南省立第一师范第八班合影,四排右二为毛泽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1918年3月,湖南省立第一师范第八班合影,四排右二为毛泽东

毛泽东经过深思,再结合老师的建议,最后决定留在中国。不久,他在杨昌济的推荐下,来到北京大学图书馆打工,其实是个简单的图书管理员。

但正是这份月薪仅仅8元的工作,让他认识了他的精神导师,李大钊和陈独秀。

在当时,陈独秀是北大文科学长,李大钊是图书馆主任,他们都是新文化运动中赫赫有名的名师。毛泽东秉烛夜读,在图书馆废寝忘食,吸引了李大钊的注意。

李大钊和陈独秀说起毛泽东时,他说毛泽东的这种读书精神,北大的学生中也没有几个。所以在李大钊和陈独秀的器重下,毛泽东不仅可以在北大旁听其他名师的讲课,还阅读了大量的马克思主义书籍。

图|陈独秀和李大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陈独秀和李大钊

日后毛泽东回忆说:“等到我1919年夏天离开北大时,从理论上,我已经成为了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者了。”

毛泽东回到长沙后,曾在小学教过几天书,后来返回北大时,陈独秀和李大钊已经在筹划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那就是创建中国共产党。

在陈独秀的邀请下,毛泽东开始在湖南筹办共产党小组,后来还参加了党的一大,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图 | 青年毛泽东(左四)在北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青年毛泽东(左四)在北京

后来,随着革命行动的进展,毛泽东于1927年告别妻儿,带领秋收起义的队伍,毅然上了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毛泽东可以成为伟大军事家的必要条件

第一,对中国国情的洞察

第一,对中国国情的洞察

1927年毛泽东秋收起义前,曾见过几次周恩来。当时由于蒋介石的“412”反革命政变,共产党人面临的局面很艰难。

周恩来曾说:“现在蒋介石要枪有枪,要人有人,我们怎么办?”(蒋介石是黄埔校长,他的名将大多数都是他的学生。)

毛泽东却并没有感到沮丧,他问:“你觉得我们中国什么最多?”

图|青年周恩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青年周恩来

周恩来摇摇头,毛泽东说:“农民最多,你看到了吗?那几万万的农民,他们常年受到地主和军阀的欺压,他们就是遍地干柴,有一个火星子,那就是熊熊大火。”

可以说,毛泽东的这句话点醒了周恩来,这也让周恩来对这个并没有留学过,频繁地搞农民运动的毛泽东刮目相看。

1927年秋收起义失利后,毛泽东带着800多人衣衫褴褛走投无路,怎么办?按照共产国际的要求,他们应该进攻长沙,但毛泽东洞若观火,他把目光瞄准了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

毛泽东认为,幼小的力量在城市中是难以立足的,只有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才是好办法。所以,他带着队伍毅然上了井冈山。

图|毛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毛主席

要知道,在古代,占山为王是土匪的做法,正所谓是“落草为寇”,所以就连蒋介石也嘲笑毛泽东:“他这是去当土匪了。”

但事实证明,毛泽东的做法是完全符合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的,此后,朱德和陈毅带领队伍上了井冈山,还有其他起义将领也纷纷而来,工农红军的队伍也越来越大。

蒋介石多次带人“围剿”红军,都是大败而归,毛泽东带领红军,一连战胜敌人四次“围剿”。

而重要时刻,博古的上台影响了大局,他曾留学苏联,还带着苏联的军事顾问李德,实际上,按照博古的战略,他认为应该和敌人在战壕对战,也就是阵地战。但他忽略这是中国现状,蒋介石的飞机大炮我们根本没有条件应对,所以毛主席坚持主张游击战,这也是毛主席了解并洞察中国国情的体现。

图|博古、周恩来、朱德、毛泽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博古、周恩来、朱德、毛泽东

一直到1935年遵义会议,毛主席在众人的支持下成为党的领袖,从此,他带着红军披荆斩棘,创造了“四渡赤水”等诸多奇迹。

熟悉毛主席的作战风格的老前辈都知道,毛主席虽然没有留过学,也不像周恩来瞿秋白等人那样有高学历的衬托,但他向来简单,他不会说什么“根据战争法则”之类的官方话,他只会说“叫花子打狗,边打边走”“老子就是要打他的嚣张气势”这种简单粗暴的话,战士们一听就懂,一打就懂。

第二,博古通今的渊博知识

第二,博古通今的渊博知识

遵义会议时,博古和凯丰曾对毛主席的军事战略不满,凯丰还公然说到:“你毛泽东打仗有什么高明之处?你无非靠着两本书,一本是《孙子兵法》,一本《三国演义》。”

话说到这里,大家都惊住了。

图|遵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遵义

毛主席笑着说:“这位同志,请问你看过《孙子兵法》没?孙子兵法一共有几章?”结果这个同志哑口无言。

坦言讲,在毛主席革命岁月的众多大型战役中,不免见到有兵书上的影子,比如“围魏救赵”“空城计”“瞒天过海”等。

从毛主席一生所有军事著作中看,他阅读和研究了大量中国古代军事理论和战争谋略方面的书,他把中国军事古籍中的精髓,通过改造和创作型发挥,赋予了新的含义。

就古代战争而言,毛主席最注重两点,一是以弱胜强。实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