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是不免费的,当地时间5月3日,美国国防部宣布将向乌克兰提供价值3亿美元的额外军事援助。

根据美国国防部发布的声明,此次援助包括“海马斯”多管火箭发射系统的额外弹药、榴弹炮、火炮和迫击炮弹以及反装甲武器等多种军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每次美国源源不断的援助乌克兰武器到底是不是一个赔本的买卖呢?

在现实中乌克兰这边由于急缺武器在战争中武器消耗非常快,如果按照和平时期的军购流程,估计还没等到手战争就结束了。

在这里就不得不提《美国对乌克兰民主防卫租借法案》。一提到租借法案,大家想到的肯定都是那个二战时期的,由罗斯福总统主导的《租借法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那段岁月里,大量来自美国的物资通过伊朗、北极航线和太平洋三个方向,源源不断的运往苏联。其中,既包括能源和军备,也有食品、衣物、鞋靴等生活资料。

此时的苏联几乎已经被逼到了悬崖边上,根本无力支付这些来自西洋世界的军备和物资。

但正如前面说的那样,美国政府和它代言的企业资本们,可从来不是搞慈善的主。

于是,为了不耽误战情,美政府就鼓捣出了这么个《租借法》,大致的意思总结起来就是——援助苏联、中国这些反法西斯国家的军备和物资,并非白给,而是以“租借”的形式,先行交付,但前提条件为,战争结束后,相关国家必须进行归还,而那些无法归还的,则需要支付这些武器、物品的成本和运输费用。

也就是说,美国的援助,只不过是一种“先用后付”的操作。所谓的“借”的意义,几乎等同于“卖”——对于大多数军备和物资来说,基本都会在战场上消耗掉,最终依旧得参考返还成本支付。

巧妙之处则在于,上述的“租借”形式,既绕开了相关的军售限制,又简化了交易流程。但最终说白了,其本质,仍然还是军售。

回到乌克兰身上,乌克兰接受的“美国援助”,很大一部分,都是根据《美国对乌克兰民主防卫租借法案》进行操作的。

美国政府从军火公司那里采购武器,买完武器之后“租借”给乌克兰;而所谓的“租借”对象,大部分都会消耗在战场上,效果基本等同于“购买”,只不过走了一种“先用后付”的形式罢了。

也说就是,通过《美国对乌克兰民主防卫租借法案》,美国的军火集团大发战争财,美国政府则达到了消耗和削弱俄罗斯的目的,而乌克兰人可能需要几代人去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