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推动稳增长若干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着力推行高质量发展,全市经济运行总体稳中加固,全市各县(市)区经济增长积极态势持续巩固。

一、各县(市)区经济发展总体情况

经统一核算,2023年一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606.8亿元,按不变价计算,同比增长2.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4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280.0亿元,增长1.6%;第三产业增加值286.4亿元,增长3.2%。

从全市9个县(市、区)GDP总量来看,红塔区GDP总量遥遥领先,达282.1亿元、在全省排5位,其余8个县(市、区)GDP总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新平县57.8亿元、在全省排28位,通海县51.9亿元、在全省排33位,江川区43.1亿元、在全省排44位,澄江市42.9亿元、在全省排45位,易门县36.6亿元、在全省排55位,华宁县34.2亿元、在全省排59位,元江县29.1亿元、在全省排67位,峨山县29亿元、在全省排69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总量分布来看:红塔区GDP占全市比重最大,达46.5%;其余县(市、区)占比均不足10%,总量最小的峨山县GDP占全市比重仅有4.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增速看,除易门、澄江,其余7个县(市、区)增速均低于全国(4.5%)、全省(4.8%),增速由高到低依次为易门县5.5%、在全省排57位,澄江市4.9%、在全省排67位,通海县4.2%、华宁县4.2%、在全省排80位,江川区2.8%、在全省排101位,新平县2.5%、在全省排104位,红塔区2.1%、在全省排109位,元江县2.0%、在全省排111位,峨山县-4.4%、在全省排125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经济运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县(市、区)发展两极分化严重。受地理区位、经济基础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县(市、区)发展差异较大。一是从经济总量来看,一季度GDP最高的红塔区达282.1亿元,而最低的峨山县仅为29亿元,二者相差近10倍;二是从增速来看,一季度GDP增速最高的易门县增长5.5%,最低的峨山县下降4.4%,相差9.9个百分点,相差悬殊。

(二)各县(市、区)GDP产业结构存在差异。从全市9个县(市、区)GDP产业结构来看,除红塔区外,其余8个县(市、区)均呈现“三二一”的产业结构。其中:三产比重最大的是澄江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其GDP比重达72.96%;一产比重最大的是通海县,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其GDP比重为16.57%。红塔区由于其产业结构特点,三次产业呈“二三一”结构,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其GDP比重达64.8%,红塔区也是全市唯一一个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超过50%的县(市、区)。

(三)各县(市、区)对全市的拉动较弱。从各县区GDP增速看,仅有易门、澄江两个县区增速高于全国、全省,易门、澄江、通海、华宁、江川五个县区增速高于全市,江川、新平、红塔、元江、峨山五个县区增速在全省排位100名以后,对全市的拉动较弱。

三、加强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整合县域内资源优势,推进县域经济稳定发展。整合利用县域内资源优势,做好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农业产业化,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是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县域经济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器,是提高县域经济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要发挥各县(市、区)自身的资源优势,通过对产业的优化整合,推进县域经济的稳定发展。

(二)抓实抓牢市场主体培育、“升规纳规”工作,打牢经济增长基础。针对部分县(市、区)“四上企业”入库较少的情况,持续加大市场主体和“四上企业”培育力度,改变“四上企业”“散、小、弱”现状,进一步增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充分发挥部门统计职能用,按照“主管部门督促、企业申报、统计审核”的原则,加大对工业、建筑业、贸易业、重点服务业等行业纳规纳限工作,确保成熟一户纳规一户,做到应统尽统,为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打牢基础。

(三)加强监测预警分析,把牢经济“风向标”。一是立足全年发展目标,强化监测预测预警,及时跟踪监测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运行态势,提出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和建议,充分发挥统计监测分析预警和“经济晴雨表”作用。二是加强部门联动,加大分析研判力度,及时准确把握主要经济指标发展状况,深入分析查找存在的问题、短板,确保各项支撑指标实现预期。三是以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为契机,摸清经济家底,认真分析现有产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强化优势产业引领、发力补齐短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玉溪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