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世界卫生组织2023年5月5日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预示着从2019年12月份开始的新冠疫情,历经3年半的时间,终于成为了过去式了。

尽管国内二阳的消息从没停止,但经过疫情三年,我们对新冠已经有了更多的认识和理解。三年时间,疫情改变了很多,疫情散去,但阴影犹在。

世卫组织的言论,对全世界人民的生活有巨大的意义,张文宏医生在5月6日的凌晨,发微博称:就疫情而言,全球已经共此冷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就在同一天,东莞市东城街道办事处却在官网发布《5月6日至13日东城街道核酸安排》的通知,称根据工作安排,继续提供核酸检测服务,有检测需求的市民,可前往指定核酸点采样

这样的通知和当前的疫情结合,很容易让人有恍如隔世的感觉,似曾相识的味道扑面而来。随即这一篇街道办的公文浏览量达到了几十万之多,和之前几百几千的阅读量相比热度断然不同。

在文章后面,官方回应称:“莫慌,这是东城常态化提供的核酸检测服务”。而且在相关的通知中,也标明了单采13.5元/人的价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按照官方的解释,这只是按照市场价收费的核酸检测,但“常态化”三个字依然刺痛了大家的神经。因为从去年12月份宣布新冠“乙类乙管”后,各地的常态化核酸检测已经陆续撤掉,目前的核酸检测只是医院的一项正常业务而已。

既然通知是以街道办组织的常态化核酸检测,说明组织的主体不是医疗单位,而是政府行为。按照目前的情况,自愿采集核酸的人已大大减少,很多地方医院也多采取抗原检测来降低成本,如果是常态化核酸,入不敷出的部分显然应由地方承担。

由地方通知核酸检测,颇具疫情期间的防控特色。曾经在去年的这个时间,各地纷纷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很多城市大力建设“核酸检测小屋”,打造500米采样圈,投入的资金不计其数。单河南郑州,造价46800元的核酸小屋就投入了几千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仅仅三四个月的时间,疫情的到来和形势的转变,让这些巨资投入的常态化核酸设施彻底失去了作用。时至今日,街头还到处可见已经废弃不用的小屋,成了一个不愿提及的伤疤。

尽管已疫情还没有结束,但由地方政府部门组织常态化核酸,已经完全没有必要。患者根据需要自行到医院采样,让医疗回归医疗,行政恢复行政,不用行政的手,触碰公权之外的事情,是正常时期的常规做法。一旦行政部门插手,自然会被质疑和利益集团有染。

在疫情已经成为和流感类似的季节性疾病时,再拿纳税人的钱为行政部门的决定买单,显然于法无据,于理不通。无论当地街道的初衷如何,此类行为都不应该提倡,更不应该被其他地方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