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17年,18岁的聂荣臻考入江津中学。两年后,与邓小平等热血青年一道远赴欧洲。他走后,再也没见过父母一面,父亲在反围剿中去世,母亲在长征途中去世。这是聂荣臻一辈子的痛!

1925年,聂荣臻回国,开启职业革命家的道路。他起步就跟着总理搞地下工作,1927年广州起义失败,聂荣臻跑到香港开展地下斗争,一斗就是4年,每天都在如履薄冰的状态中度过,神经高度紧张集中,本来聂荣臻性格活跃开朗,欢颜笑语,之后他变得更加沉默,惜言如金,话越来越少了,每次说话都是慎之又慎。

尽管如此,聂荣臻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成功撩到了一个妹子。这个妹子是担任机要交通员的张瑞华。张瑞华喜欢他的严肃、挺拔高个子,坚毅的相貌,极其注重仪表的整洁。

1928年4月,组织批准他们结婚,聂荣臻29岁,张瑞华19岁,他们都是地下工作党员,每个月的工资,聂荣臻15元,张瑞华7元,另发3元交通费,他们经常外出,生活特别拮据,聂荣臻在香港曾3次遇险,但他吉人自有天相,好运一直陪伴他一辈子。

第一次是结婚前,他外出和恽代英、叶剑英碰完头,回住处,刚到门口,看到家里保姆,正把他的行李往楼下搬。他看到保姆给他递了眼色,知道家中有埋伏,立即转身离开。事后才知道,他住址被敌人查获,立即扑过来了,恰巧聂荣臻不在家,躲过了一劫。

第二次,聂荣臻参加一次秘密集会,去的途中耽搁了一会儿,等他赶去时,看到一批人被控制着往楼下走,聂荣臻意识到,敌人来了,他镇静一下,表情轻松,大摇大摆地继续往楼上走,和敌人擦肩而过。

第三次,香港只有一条有轨电车线路,聂荣臻外出经常坐电车,突然看到有个人的眼神漂移,他知道遇上叛徒了。这个叛徒也认出了他,聂荣臻知道不妙,瞅准时机,挤到门口,抬腿从行驶的电车上跳下来。

长期地下工作,养成了他超强的反侦察技能,他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听力敏锐,听大街上的脚步声能迅速分辨。香港的警察穿皮靴,走起路来“咔咔”响,很有节奏,老远就能听到,他外出执行任务,尤其是在夜里,一听到这种声音,就及时避开。

凭着过人的机警和超出常人的谨慎, 聂荣臻从来没被逮捕过,也没受过伤。总理创办了特科,需要人手,调任聂荣臻到上海继续做地下工作,旋即任命为军委参谋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1年底,聂荣臻离开上海,前往苏区。几个月后,红一军团重建,林育容升任军团总指挥,聂荣臻为政委,开始五年的林聂搭档。

1937年8月,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林育容和聂荣臻率领由红 1 军团、红 15 军团等改编而成的115师,行进在最前面。那时候,华北战场一片狼藉,国军一溃千里,日军气焰嚣张,是时候狠狠打击他们的气焰。

林育容带着343旅,聂荣臻带着344旅在平型关东南面上寨镇,与林育容会合。他俩看中平型关的地形,制定了周密的计划。

平型关会战之前,八路军和日本鬼子还没进行过正式较量,这头炮由林聂开始打,不容有失。

9月25日早7时,平型关战斗打响,中午战斗结束,过程不多赘述,战绩非常漂亮,全歼进入伏击圈的日军第 5 师团第 21 旅团 1000 余人,击毁汽车100 余辆,缴获大批武器辎重。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出师华北前线打的第一个大胜仗,也是抗战开始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

打完平型关,聂荣臻和林育容就分手了,林育容带115师主力南下,聂荣臻带少数人留下创建晋察冀根据地,担任军区司令员兼政委。

晋察冀根据地是聂荣臻扬名立万的地方,也是奠基他成为元帅的起点!

晋(山西省);察(察哈尔省);冀(河北省)。晋察冀,就是这三个省交界的这一大片地方。这个地区战略位置险要,核心在平汉、平绥、正太、同蒲四条铁路之间,像一把尖刀插向日军的心脏,直接威胁北平、天津、保定、石家庄、太原、大同、张家口等。有了它,就可以拖住日本鬼子。

因此,教员让聂荣臻留守在五台山地区, 他手上的军力除了独立团,还有骑兵营、八路军总部特务团一部,加上其他小单位,总共3000人。之前他一直跟着教员和军委,主打主攻战,现在,他孤悬敌后,独立创建根据地了。

想要打开局面,干部人才是亟需的,但很多人愿意跟着主力走,不愿意留在敌后,左权、任弼时、罗荣桓、邓小平,都给聂荣臻很大的支持,唐延杰、舒同、查国桢、叶青山、潘自力、刘彬、黄鹏等人调出来,留给聂荣臻使用。

11月7日,晋察冀军区在五台县石嘴的普济寺成立,聂荣臻安排人事任命: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聂荣臻、唐延杰任参谋长、舒同任政治部主任、查国桢任供给部长、叶青山任卫生部长。

军区成立后,部队没地方住,只好住在五台山的寺庙里,聂荣臻对和尚们宣传了共产党的宗教政策和救国纲领,进驻寺庙后,秋毫无犯,爱护文物,对和尚们态度友好恭敬,深得他们的好感。聂荣臻头脑非常精明,他是真正领悟到教员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之精髓,大法师然秀代表五台山僧众表示,愿意和八路军同仇敌忾,五台山寺庙成立了由和尚组成的抗日自卫队,人称“和尚连”。

驻扎寺庙总归不是长久之计,聂荣臻经过调查,发现河北阜平位置更佳,靠近平汉路,平汉路人口稠密,有利于将来向富裕的冀中、冀东发展。

11月18日,聂荣臻抵达阜平县城。这里就成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地区。他们刚到阜平第6天,日军就集中了2万多兵力,分路围攻晋察冀军区

聂荣臻指挥各路部队迎敌,利用鬼子对地形不熟悉,战线过长的弱点,袭扰敌后方,破坏交通。一个月的时间里,接连打了几个胜仗,毙伤日伪军1000多人。鬼子一无所获,12月下旬全线撤退。

巩固了晋察冀山区根据地,聂荣臻并不满足,在他的运筹下,开辟了冀东、平西、平北根据地,他刚创立的时候,只有3000人,他一直做梦都想要撒豆成兵,用3000人变成3万人,30万人。形势发展出乎意料,晋察冀各种建设突飞猛进,武器供给充足,战士数量扩大,聂荣臻的腰杆子越来越粗。

不仅如此,聂荣臻很会收编杂牌武装,来之不拒,河北省杂色武装多,仅北平到保定的铁路两侧,就有十几股杂牌军队,到1939年底,经收编、改造,各路杂色武装基本上销声匿迹,晋察冀顿时变得干净,统一。

1940年,军区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已发展到 20 多万人,初建时的4个军分区,发展到13个军分区;晋察冀根据地发展到80个县,2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1200万。抗日战争胜利时,晋察冀军区的主力部队发展到32万余人,民兵发展到90余万人。

对聂荣臻的工作,教员大喜,连连夸赞:“五台山,前有鲁智深,今有聂荣臻。聂荣臻就是新的鲁智深。”鲁智深把五台山搞得天翻地覆,这只是虚构的,而聂荣臻是真实的,他把华北地区的日本鬼子搞得不得安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6年11月,聂荣臻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分管科学技术工作,从前方统帅华丽变身为后方统帅。

1961年,经济遭遇严重的挫折,关于“两弹”工程是否继续做,各部门争论得非常厉害,很多人认为饭都吃不饱,挤出有限的资金搞原子弹没意义,教员不能搞一言堂,因此,聂荣臻出马了,他在北戴河会议上,陈述尖端武器的重要性,既然国家资金有限,到处都需要钱,再多一个项目,也没什么,两弹一定要搞!

他苦口婆心说了好几天,再加上元帅的至高威望,终于说服了众人,两弹项目终于保住了!

不仅如此,聂荣臻作为统帅,他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定位,专业事得找专业人去做!他只管好协调和排除科学家、技术人员的生活政治问题!

60年代初期,经济困难!各地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工作强度极大,但营养跟不上,透支过度容易让他们倒下!因此,聂荣臻多次给北京军区、沈阳军区、海军等单位打电话,请他们支援物资。

连教员都不吃肉了,聂荣臻不管这么多,他一定要各部门配合拿出大量的营养物。单位不好说什么,从仅有库存里,挤出猪肉、鱼干、海带等物资交给聂荣臻,不仅如此,还从老部下提出要求,尽全力搜集大量营养品,拿到了足够的物资,分发的时候,不允许战士干部拿,全部拨给科学家和技术人员,违者严惩。

解决了生活问题后,聂荣臻又解决了政治问题。

科学家工作繁重,但干部们要求科学家花费大量时间学习文件报告,没时间精力搞研究,聂荣臻马上上报极力争取,得到了上面的文件,科学家和技术人员每周40小时做研究工作,8小时学习文件。同时聂荣臻向军委建议,在研发两弹技术上,钱学森等科学家们有决策权,书记干部们无权指手画脚。

以钱学森为首的科学家,特别怀念他。

除了“两弹一星”工程,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项目让聂荣臻辗转难眠,就是核潜艇。

研制核潜艇是一项异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27个省市和上千个科研、生产单位,一个环节上出问题,都会影响整个研制的进度。由于4个人把持,很多单位停工,许多项目无法落实。

聂荣臻终忍不住了。他决定召开恢复核潜艇工程协调会议,那时候的他身体虚弱,又有惹怒4个人的风险,他全然不顾,1967年6月25日,会议在北京民族饭店召开。28日下午,他一身戎装出席会议并讲了话,有人反映4个人对核潜艇研制工作横加阻挠,聂荣臻发火了:“不要理他们!抓国防建设,何罪之有?就是戴手铐,这个工程我也抓定了!”

为了科研工作顺利进行,聂荣臻采纳了刘华清等人的建议,以军委名义发一个关于核潜艇工程的特别公函,强调工程是教员亲自批准的,不允许任何人捣乱,同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特别公函一出,生产科研秩序纷纷恢复了。1971年8月,我国第一艘核潜艇开始下水试航。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聂荣臻一生福帅,严刑拷打从未受过,受伤与他无缘。他为人厚道,从来不打击报复,一笑了之,他战功不如彭林显赫耀眼,不如叶剑英力挽狂澜,不如朱老总德高望重,但他更擅长组织和建设,晋察冀和两弹核潜艇,都是他的辉煌作品!

1992年5月,聂荣臻在睡梦中平静去世,无痛无灾,他才是第一福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