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 朱文龙

日前,网传厦门大学(以下简称“厦大”)新版教务系统上线“可举报同学签到情况”功能,引发广泛关注。

一石激起千层浪。

所谓“可举报同学签到情况”,就是让学生举报和自己上同一节课的同学的签到情况。这么做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翘课”,但其负面作用也不可忽视。

学生之间相互举报,很容易破坏同学相互之间的信任,在同学中制造罅隙。鼓励或者变相鼓励学生相互举报,在学生心中播下了一颗不信任的种子,会影响其一生。

正因为此,对“可举报同学签到情况”的功能,很多人态度鲜明表示谴责。

面对汹汹舆情,厦大教务处进行了回应,称此事非学校行为,而系教务系统委托公司私自在系统中加入该功能。“可举报同学签到情况”功能的教务系统系厦大的“智慧教务”小程序,而非该校官方、正式的教务系统。

5月8日晚,该系统的开发公司也对媒体表示,上线此功能的确未经厦大同意,是该公司自己的失误,已向校方提交了情况说明并道歉,目前这项功能已经下架。

及时下架“可举报同学签到情况”功能十分必要,厦大快速应对舆情的态度值得肯定。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厦大的回应没有瑕疵。

具有“可举报同学签到情况”功能的教务系统,是官方、正式的教务系统也好,是“智慧教务”小程序也罢,都是厦大委托系统开发公司开发的。厦大应当对相应的产品审核把关。根据新闻报道,“可举报同学签到情况”功能系学生发现,而并非厦大自己发现,这一定程度也说明厦大相关工作并未做到尽善尽美。

就此而言,厦大在这起事件中,至少要为自己的把关不严承担责任。但是,在回应中,厦大却把过错全部归因于第三方公司,对于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只字未提,这难免给人以“甩锅”之感。

为平息舆情,厦大应该认真检视反思一下自己的问题,真诚地向外界说一句“对不起”。

一方面,要对学生说一句“对不起”。“可举报同学签到情况”的功能的上线,让一些学生对学校表示出不信任。学校应就此事向学生道歉,这样做不仅能让学生重拾对学校的信心,更体现出一个高校的胸怀。

其二,要对公众说一句“对不起”。经此事件,不少网民对厦大的管理水平表示出某种担忧。学校不妨向公众表达歉意,对于那些没有尽到审核职责的工作人员,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重塑学校在公众心中的形象。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