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行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重庆市人民政府于2023年5月5日至7日共同举办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峰会。

作为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峰会的主题活动之一,中国西部预制菜之都产融共创研讨会于5月5日下午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研讨会由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重庆市梁平区人民政府主办,邀请专业投资机构弘章投资,以及银食、小牛凯西、珍味小梅园、赛迪研究院、顺丰集团、怡亚通供应链等各具特色的预制菜产业链上下游优秀企业同台论道。

会上,珍味小梅园创始人浦文明发表了《预制菜品牌如何发力C端》的主题演讲,他表示:“在需求端、供给端与外部环境的共同推动下,2025年,预制菜产业规模将达到3667亿元,是趋势不可逆的消费新蓝海。预制菜在家庭饭桌的重要性逐渐提升,将成为日常必选消费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下为演讲实录,经观潮新消费(ID:TideSight)编辑整理: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我是珍味小梅园的创始人浦文明。今天跟大家分享创业3年以来,中式预制菜如何在C端布局。

吃饭的解法有很多种。在家做饭的金钱成本相对更低,但流程也更加繁琐,花费的时间成本更高;外出就餐的价格相对更贵,而且好的餐厅还需要排队,金钱与时间成本都不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种解法是外卖。2015年起,外卖平台通过补贴来竞争,外卖的价格普遍偏低,价格主导了吃饭,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早就出现的预制菜的爆发。

吃饭是高频刚需的事情,很多人发现9块9就能吃一顿饭时,通常就不选择在家做饭了,外卖迅速深入人心。但随着竞争趋于平缓,很多人发现外卖的价格变得更贵了,因为两家巨头占领了市场,平台开始挣钱,商家的成本增加,于是外卖的价格也被逐渐抬高。

于是,预制菜产业迎来爆发。相比于在家做饭,预制菜省时省力;相比于外卖,预制菜的成本更低。

预制菜是逐渐走入C端市场的,而不是一夜爆火。那么预制菜为什么会火?主要是因为需求端的变化。

第一,人口老龄化加快,银发人群在家做饭的意愿更强,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洗、切、配等流程过于繁琐,如果能买到方便快捷、好吃不贵的产品,银发人群更倾向于选择预制菜。

第二,都市白领工作时长增加,各个行业都在内卷,年轻人可以选择外卖,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但当这部分年轻人结婚生子后,他们会选择在家做饭,预制菜就成了非常好的解决方案。

预制菜爆火,其实更多是在供给端。从供给端来看,越来越多的厨师、创业者、品牌都加入预制菜行业,为消费者带来更多质优价廉的产品,于是带动了需求端的增长。

2020年,我开始创业的时候,还没有太多人提及预制菜,而在这三年间,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到预制菜。我们预测,预制菜在家庭饭桌上的重要性正逐渐提升,将会成为家庭日常必选的消费品,因为预制菜兼具口味还原度高、长久保鲜、冷冻储存、更具锅气、无防腐剂和添加剂等多项优势。

珍味小梅园成立于2019年,致力于将餐厅级美味搬进消费者冰箱,希望消费者能轻松烹饪出一桌好菜。珍味小梅园是一家国民预制菜品牌,通过线上线下全渠道布局、多场景营销方式,希望为追求平价美味的大众消费群体提供更懂中国味、好吃又不贵的新中式预制菜产品。

明星代言方面,我们邀请“国民舅舅”王耀庆代言,推出“国民舅舅推荐国民预制菜”的主题。

研发方面,名厨沈巍是我们的首席美食研发顾问,他一直致力于预制菜的研发。

产品方面,珍味小梅园推出家常菜系列、家宴菜系列、网红菜系列和特色面点等品类。其中,家常菜是目前销量最高的品类,如鱼香肉丝、宫保鸡丁等普通的家常菜,才是用户在家一直爱吃的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多数情况下,预制菜解决的是日常需求,但在逢年过节请客吃饭的场景中,预制菜也能解决很多需求。去年春节期间,包含十几个菜的年夜饭套餐,预订量比21年春节翻了4倍,企业订单、线上订单、渠道订单与C端订单合计超过5万套。

此外,很多单位的节假日礼盒也开始选择预制菜产品,预制菜已经从C端用户市场拓展到政府与企业采购的列表中。

作为主打C端市场的预制菜企业,我们把更多精力放在提供给用户更好的产品上。在创业的三年中,在产品方面踩过很多坑,因此浪费了很多时间和资金,并逐渐总结出了以下几条选品逻辑。

第一,方便快捷,失败率低。我们不能把用户当成专业的厨师,而是要给用户最简单的产品,通过最少的操作步骤还原餐厅的口味,就能得到用户的喜爱。

第二,操作简单,减少复合操作。中国人的烹饪习惯中有很多复杂的操作,很多食材都需要反复烹饪,但预制菜产品的操作不宜复杂,我们的思路是“一下就上桌”。比如,煮一下就上桌,炸一下就上桌,减少复合操作,给用户带来便捷性,这是预制菜的精髓。

第三,具备记忆性的口味,促进复购行为。酸、辣、臭、苦等口味具有记忆性,在研发的过程中增加这些记忆性口味,会增加复购。

第四,具备分享传播属性,促进自发社交内容产出。好的产品,还要有适合分享的视觉、包装、颜值,很多企业不重视包装,就很难吸引消费者自发进行社交平台的传播。

第五,易运输、易储存、易包装,降低供应链难度。比如,包装太过复杂会增加发快递的成本,进而增加供应链的难度,最终影响经营利润。

以上5个选品逻辑是我们在多次成功与踩坑之后总结出的经验,虽然无法作为打造爆款的保证,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成为爆款的可能性。

渠道方面,预制菜品牌如何发力线下渠道?

珍味小梅园创业初期依托了传统的线下渠道,比如大润发、家乐福、永辉等全国连锁大型商超,盒马、美团、叮咚买菜等新零售渠道,以及上海第一食品等传统食品公司,通过多种大渠道完成铺货,让更多用户看到珍味小梅园的产品。

在这个阶段,不单是要把货铺进去。因为铺货很简单,把货卖给经销商,很快就能把货铺进大卖场,而在铺货之后还要维护好动销,包括陈列、库存、价格盘等等。

在布局线下渠道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实际上没有完全适配的渠道。大卖场在走下坡路,传统的B2C渠道也在走下坡路。

那么,预制菜应该放到哪里去卖呢?

我们经过总结发现,预制菜与卤味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给餐桌加菜,那也可以尝试专营店的思路。

2021年下半年开始,珍味小梅园尝试开设预制菜专营店,目前在上海的门店数量超过100家,其中多数是直营店,因为要先打磨团队和运营方式,再去做加盟。不过,以安盛街店为例,加盟商6个月就完成了回本,证明了加盟模式的可行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拓展线下渠道的同时,还要兼顾线上的布局。珍味小梅园在主流电商和社区团购方面都有布局,并且也曾进入明星主播的直播间,在与头部主播保持长期合作的同时紧跟趋势进行品牌自播。

营销层面,珍味小梅园在抖音、快手、微博、小红书等自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打造官方新媒体矩阵,传播品牌核心价值,并获得了达人的推荐,在社交平台形成了自发传播。

同时,珍味小梅园还与多个品牌进行跨界联名合作。比如,和永璞合作,葱油饼与咖啡也很搭;和上海老字号品牌西区老大房合作,推出了不用排队就能吃到的老字号产品。

通过一系列营销项目、媒介投放和线下活动来推广品牌,最终目的是让预制菜产品走进年轻消费群体的购物清单,抢占消费者心智。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