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日常与广大消费者接触的京东零售、物流等京东旗下业务,刘强东的京东产发则显得神秘低调许多。实则无论是刘强东引以为傲、视为核心竞争力的当日达和次日达,还是诸如618之类活动形成的广泛商业效应,这一切都离不开京东产发的供应链基础设施的支撑。

过去几十年,我们看到刘强东的京东在产业互联网领域“负重前行”,基于自建供应链物流体系不断拓展业务边界。2020年,刘强东让京东顺势而为,将战略定位从“以零售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升级为“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一词之差,打开了更大的视野。新定位背后,是京东试图传递“电商”之外的更多新气息:不局限于卖货满足消费需求,而是围绕“商品供应链+物流供应链”,构建出一整套供应链基础设施。其中,京东产发作为刘强东的京东集团供应链生态系统的 “底盘”和“基石”,承担了大量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7年,出于业务发展需求,刘强东的京东开始自建物流体系。自建物流,就需要有仓储,所以,京东成立一个专业负责仓储业务的部门,这是京东产发的雏形。但是,随着业务量的快速增长和大量自动化设备的运用,租赁来的传统仓库已经无法满足业务需求,2010年,刘强东的京东开始筹备自建物流基地,当时定下的目标就是“只做第一”,自此由京东产发制定的“亚洲一号”超大型智能仓库的产品标准得以引领行业。正是基于实际需求,京东产发创造性的设计了“理货区”,也克服了自动化设备对地面平整度误差小于千分之一要求带来的施工难度,在实践中总结出一套228页的产品专利设计标准,通过技术创新促进了整个物流仓储行业的标准提升。

作为刘强东的京东集团供应链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京东产发以“智能产业赋能城市发展”为使命,通过投资开发、资产管理和多元化增值服务,未来将为全行业提供现代化标准仓库、一体化智能产业园、数据中心、光伏新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的综合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