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7日上午,之前起跑前6分钟才发短信延期的滑县半马,顺利开跑,完美落幕。
在4月22日因为恶劣天气宣布延期后,滑县半马后续操作非常高效,诚意十足。
4月28日,组委会发布重新开赛的通知,新档期5月7日,为所有参赛选手保留参赛资格,重点来了:并退还所有报名费用。同时表示,为完赛选手准备了礼包,半程组包括烧鸡、奖牌、能量食品等。
4月29日,组委会发布了退费的最新信息,个人报名的提供本人身份信息,团体报名的由团体负责人提供相关信息。由于咨询人数过多,退费通道改为邮箱报送。
5月5日,赛前又提醒参赛选手,次日将设置芯片检测处,原领过的芯片如有损坏,可以更换新的芯片。
作为一场县城级的半马赛事,又是初次办,能够在赛事延期后,及时应对,迅速反应,以最快速度将比赛办了,殊为不易。
这番操作,从赛事角度,从跑者感受,可以打满分的。
透过这些表象,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果站在国内马拉松的整体视角上,滑县半马的这些做法,核心是退还报名费,是否值得效仿?
此前三年,赛事延期的很多很多,有退报名费的,但那是比赛暂时办不了,先退费,仅保留名额。待重启时,一样要缴费才能确保名额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家都爱福利!
滑县半马的做法,等于说因为延期给参赛者带来不便,为表歉意,一切的服务、福利都不变,还要将选手报名费全部退还,埋这一单需要花费多少呢?
赛事启动时,说的是限额3000人,其中半马1000人,其他组别2000人。报名费专业组80元、迷你组和亲子组都是40元。
在后来一篇提示报名倒计时的官方推文中,赛事规模显示为5000人,其中半马1000、迷你1000、亲子3000。
从赛前新闻发布会以及赛后官方报道中,都提到有6000余人,那我们就按照6000人大致算一下,报名费大约多少钱。
半马80000元,其他组别200000元,共计280000元。也算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从滑县半马合作伙伴来看,赞助商倒是一大堆,最大的是当地一家皮肤病医院。这样的一个赛事,实质上还算不上市场化运营,靠着政府的强力推进,众多企业齐参与,持平不难,想有多少利润,也不现实。
回过头来看,比赛延期主要是因为天气这个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组委会的责任,无非就是决策得晚了些,没有尽早通知参赛者,大家都到现场了,才知道比赛延期。
考虑到滑县半马这样的新赛事,绝大多数参赛者都是本县或周边跑者,对于跑者而言,顶多是4月22日白跑一趟。有不少跑者会表示理解,也有些人会意难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比赛重新启动,却要退还报名费时,这就意味着,滑县半马演变为一场福利性质的马拉松了。你不用花报名费,还能领到一堆东西,享受赛事一系列服务。
这样的好事,谁不想有?
站在跑者立场,所有赛事中,谁的福利多,谁能在意外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减少我的损失,我就支持谁,我就说谁好啊。有问题嘛,没有!
滑县半马的一番操作,就被一些跑者视为“模板”,乃至建议全国各地赛事都应如此。是可以这么去想,但我相信,不会有赛事,尤其是主流赛事会跟进的。
疫情前马拉松赛事延期相对较少,越野赛因为一些原因会时不时有延期,有些赛事比较贴心,会负责选手实际发生的住宿、交通费,也一度被视为行业楷模。
疫情下延期的马拉松赛事中,顶多是替选手协调原数退还已预订的住宿费用,再多的福利,就没有了。
马拉松在国内,因为是政府主导,本身就带有一些福利性质在内。选手的报名费,是远远支撑不起一场马拉松开支的,国内大多数赛事,报名费仅占到赛事运营费用的两成左右。
马拉松还要办,政府的资金支持越来越少,市场上能招到的商也在不断下降,这样的大背景下,再来加强马拉松的福利属性,相信没有多少赛事乐意响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意充满铜臭?
是的,马拉松就是一场生意,赔本的买卖,没有人愿意去做的。
办一场马拉松,花费多至几千万,少至几百万。办马拉松,是城市的需求,也是跑者的需求。跑者享受到的赛事服务,实际上已远远超出自己所掏的报名费。
那么,办赛的资金缺口,如何解决?
一些赛事刚创办,政府会在资金上有些扶持,慢慢数额就会一年年地变小,直至为零。就是时下有政府还掏腰包的,也都是象征性的一小部分。
主旨还是找市场要!当然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没有主办方领导的“金口”,你真以为靠着运营商敲门去谈,有企业能够拿出百万、千万级的赞助?
冠名和一些大的赞助,需要主办方的积极牵线,搞定这些后,赛事再在市场上找些小钱、实物,一场马拉松就安然地办下来了。
大多数赛事,特别是有市场化运营商的,首要考虑的是赚钱。有的是因为有长期打算,可以接受一接手时不赚钱,但一步步是要走向盈利的。
所以,运营商在考虑做任何事时,都要面对一个成本核算。办一场大型马拉松,大家花费的钱大差不差,只不过不同赛事,侧重点不同,钱砸在某个地方,必然有相应的回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生意的层面来看滑县半马的操作,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任何时候,直接退费,都是一种最为简单粗暴,却最为有效的手段。
你赛事提供再多的服务,花了多少钱,作为跑者,是感受不到的。但是报名费,是我自己的,你退给我,等于让我白跑比赛,再得不到口碑,那这届跑友,也太没“良心”了。
政府作为赛事主办方,优先考虑的并不是跑者的各种需求,而是安全,别出事,别有舆情。这个舆情,也许就是赛事一些细小环节上的不足引发的。
有句话不是说嘛,能用钱解决的,都不是大事。遇到问题,先表达歉意,再来补偿,快刀斩乱麻,尽快让一切风平浪静。
一直以来,我都不赞同在办马拉松过程中不计成本地做某件事,不管是替跑、蹭跑还是其他。
办马拉松,本质上就是举办地城市管理的一种映射,这里从来不是一方净土,也不建议有些跑者觉得马拉松就是高大上,就要如何如何。
滑县半马只能是个案,他们无可指责,小地方办赛有其不易,我们应当理解,但无论从哪个角度,这都不该是国内赛事遇到类似问题时的一个对马拉松产业有利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