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郭建龙在其著作《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中,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论述,大意是:

中国古代的大一统政权,最关心的都是两件事。
一是打造一个控制力强的官僚系统,可以调动最多的资源,干最想干的事;
二是建立一套可靠的财政系统,来维持官僚系统的运转。

现实中,中央朝廷的控制力,和它的财政能力是相辅相成的。

控制力强,税收能力就强,

反过来,有充足的税收,才谈得上足够的控制力。

然而控制力这个东西,又很虚。

比如地方上的诸侯门阀,是不是对中央朝廷阳奉阴违?

是不是表面上恭恭敬敬,私下里蝇营狗苟?

这些事情,你只能靠直觉去感受,并不会有直观的数据反馈。

最可以直接反馈问题的,是财政。

有没有钱收上来?今年收的多了还是少了?

这些现象所反应的问题都非常直接——皇帝的统治是健康的,还是出了什么问题。

所以说,经济问题,只有表现为中央最为关切的财政问题时,改革才会真正发生。

又或者说,财政问题一旦出现,改革就势必要发生。

因为皇帝缺钱,他就必须要下定决心,去调整财政结构,否则权力就要失控,祖宗的江山社稷也可能会断送。

但在网上,只要一提到改革和变法,大家又都比较悲观,觉得触动利益太难了。

古代那些有名的改革家,从吴起到商鞅,再从王安石到张居正,哪一个的结局都很凄惨。

然而,历史上最成功的改革家,并不是上面那些人。

而是汉武帝!

只不过汉武帝没有挂一个“改革家”的title,然后大家就忽略了这位以武为谥的帝王,在财政改革上做出的贡献。

但你想啊,若他没有建立一个强大的财政体系,能从全国调集资源,集中力量,对全盛时期的匈奴展开追亡逐北么?

大家通常认为是秦始皇奠定了中华民族的统一,

实际上,是汉武帝,开创了绵延两千多年的中央集权统治。

因为是汉武帝,第一个真正建立起了大一统帝国的制度基础和财政基础。

也是汉武帝,首创了一套由中央皇权辐射延申至全国的财政体系,以至于后世的历代王朝,都争相模仿沿用。

我们所熟悉的王安石变法也好,张居正改革也罢,抑或是雍正新政,都是在汉武帝设计的制度上,修修补补。

有人就问了:你前面不是说,只有当皇帝缺钱的时候,改革才会发生么?汉武帝缺钱吗?

缺,非常缺!

这人又说:瞎说,文景之治留下了巨大的财政盈余,汉武帝怎么可能缺钱?

汉武帝之所以缺钱,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1)打仗太烧钱。

汉武帝在位五十四年,打了五十年的仗,文景之治的遗产,还不够他打完上半场的。

2)“集中力量干大事”带来了庞大的官僚系统。

而“大政府”就需要“大财政”来供养。

3)高、吕、文、景四朝的“无为而治”,给汉朝的财政,留下了巨大的隐患。

我们就从隐患这里开始聊,看看汉武帝为什么要改革,又进行了哪些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