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5月12日

是我国第15个全国防灾减灾日

全国防灾减灾日来由

全国防灾减灾日,源于2008年5月12日,一场有着巨大破坏力的地震在四川汶川发生,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经国务院批准,从2009年开始,每年的5月12日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一方面顺应社会各界对中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

面对地震、火灾、洪涝等灾害

该如何提前预防?

发生灾害时如何自救?

这里有一份灾害应对指南

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地震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家中如何应对?

就近躲避,震动停止后再撤到安全地方;

躲在结实、不易倾倒、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或旁边,如:桌、床等,也可跑到开间小、有支撑的房间,如:厨房、卫生间等;

如果来得及,要先打开门,以保证通道畅通;关闭煤气开关、电闸;

要趴下,使身体重心降到最低,脸朝下,不要压住口鼻,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也可蹲下或坐下,尽量卷曲身体。注意保护头部和颈部。

在公共场所如何应对?

听从工作人员指挥,不要急于涌向出口,保持跟前面人的距离;

遇到拥挤,解开领扣,双手交叉胸前,护住胸口。

被困废墟中怎么办?

尽力保证呼吸空间,如有可能,用毛巾等捂住口鼻,避免灰尘呛闷;

不盲目呼救,节省力气,用敲击的方法呼救,注意外边动静,伺机呼救;

尽量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候救援。

火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何预防火灾?

安全用火用电,不乱拉乱接电线;

不在楼梯间,阳台堆放杂物,堵塞疏散通道;

及时清理厨房抽油烟机、灶台上的油渍。

公共场所发生火灾应如何应对?

拨打119报警,按疏散标志有序逃生,切忌乘坐电梯;

穿过浓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和墙边,弯腰或匍匐前进;

逃生时随手关闭身后房门,防止浓烟尾随进入;

无法逃离时,退至阳台或屋顶等安全区域,发出呼救信号等待救援。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应如何应对?

当下层楼梯已被大火封堵时,不要强行下逃,可到天台等安全地点等待救援;

如被困呼救无效,可在窗前挥动被单、毛巾等物,引起别人注意。

洪水篇

有什么征兆?

溪水突然浑浊;

流速增大、水位上升;

听到由远而近如火车般轰鸣的水声。

洪水来临时如何应对?

如时间充裕,应向山坡、高地等处转移;

来不及转移时,应立即爬上屋顶、大树等高的地方暂时避险,等待援救;

在洪水包围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利用体积大的容器,如油桶、空的饮料瓶、塑料桶、篮球、树木等作为临时救生品,做水上转移。

落水如何自救?

不要慌张,尽量让身体漂浮在水面,头部浮出水面,抓住身边漂浮的任何物体;

如不会游泳,面朝上头向后仰,双脚交替向下踩水,手掌拍击水面,让嘴露出水面,呼出气后立刻使劲吸气;

如在水中突然抽筋,可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伸直抽筋的那条腿,用手将脚趾向上扳,以解除抽筋;

车内进水,车门打不开时,不要砸前挡风玻璃,应该击打车窗玻璃四角。如车窗打不碎,就等待车子进水。当车内的水深度接近头部时,深吸一口气,推开车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