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2年,傅友德上书朱元璋,请求他将安徽怀远的上千亩良田赏赐给自己。收到奏书后,朱元璋顿时暴怒,呵斥傅友德道:

“给你的俸禄、赏赐已经不少了,为何还去霸占老百姓的田地,你是何居心?”

随后,朱元璋将傅友德调离应天,派往北方练兵。即使让一个普通老百姓来看,朱元璋的举动都是在故意保护贪得无厌的傅友德。

然而两年后,傅友德却被匆匆调回应天,立即赐死。那么,朱元璋为何要急匆匆地赐死傅友德,他的死是否与波及万人的蓝玉案有关呢?这位勇武仅次于常遇春的开国骁将又为何非死不可呢?

“四投其主”的傅友德

傅友德是小明王韩林儿的部下。1351年,韩山童兵败被杀后,其子韩林儿被刘福通等人拥护,建元“龙凤”。韩林儿手下大将李喜喜四处招兵买马,在安徽北部将饥寒交迫中的傅友德带入军营。

在军营里,各方面都不起眼的傅友德很难得到高级将领的青睐。跟随李喜喜六年的时间,傅友德从未受到重用,除了参与不少的败仗外,没有任何建树。

察罕帖木儿击败韩林儿后,负责断后的李喜喜部也遭遇巨大伤亡,不得不转进四川,避开元兵攻击。当时,傅友德跟随李喜喜入蜀投奔徐寿辉麾下的明玉珍。虽然同是元末义军,徐寿辉与韩林儿却不属于一个体系。因此,李喜喜、傅友德二人算是改换门庭了。

然而,傅友德不被重用的特点在明玉珍身上更为明显。气愤不过的傅友德转而悄悄舍弃明玉珍,投靠陈友谅。陈友谅与明玉珍分属徐寿辉麾下,傅友德此举并未遭到明玉珍的批评。可是,陈友谅杀掉徐寿辉,篡权自立后,傅友德又与丁普郎投奔了朱元璋。

短短数年的时间,傅友德先是投奔韩林儿的竞争对手明玉珍,又投奔明玉珍的死敌陈友谅,最后从陈友谅的部下摇身一变成了朱元璋的将领。纵然傅友德曾当众感慨朱元璋是他真正的明主,可向来多疑的朱元璋必定有自己的思量。

功勋卓著

1363年,朱元璋与陈友谅上演鄱阳湖大战。当时,傅友德跟随常遇春驾驶轻舟激战陈友谅前部,身中数箭,仍旧勇往直前,骁将本色暴露无疑。在之后攻击武昌的战役中,傅友德仅率百人,左冲右突,夺取高冠山,为朱元璋击溃陈友谅之子陈理立下大功。

此战后,傅友德受到了常遇春的极大青睐。在常遇春麾下诸将中,论勇武,无人能出傅友德左右。当时,朱元璋手下有两个作战风格完全不同的将领:徐达、常遇春。然而,无论二人参与何种战斗,都会点名要傅友德充作前锋,可见在他们心中,傅友德是当之无愧的猛将人选。

1366年,傅友德跟随徐达征讨张士诚。当时,张士诚兵精粮足,尤其是战船多达数千艘,可首战就被傅友德击溃,抛下的船只近千只。由于傅友德在平定张士诚的作战中功劳卓著,因此他开始跻身到朱元璋的核心将领中。

除了水战外,傅友德也非常善于陆地作战。北伐元朝途中,傅友德充任先锋官,所向无敌,战无不胜,将元朝在长城以南的势力横扫一空,甚至差点击杀元末名将王保保。

而在前往蜀地,征伐明玉珍之子明升时,傅友德自陕西南下,抢在汤和之前攻占了山城重庆,与廖永忠共同平定了四川。

因此,在明初平定天下的战事中,傅友德虽鲜少执掌一方军事大权,却立下了不朽勋功。他也因此受封颍川侯,位列明初开国大将第二十八位,收获免死铁卷一块。

1372年,傅友德作为前部先锋跟随冯胜远征大漠。当时,朱元璋连续派遣三路大军,自甘肃金兰、居庸关、雁门关分别北上,与傅友德“同场竞技”的两路先锋为蓝玉、何文辉。然而,最后只有傅友德一人七战七捷,斩获颇丰,其他两路皆兵败溃逃。

当傅友德南下归来后,战功卓著的他首次以主帅身份与蓝玉、沐英征讨云南。并在顺利结束战斗后,再获一张免死铁券。为了表彰他的功绩,朱元璋将女儿寿春公主嫁给他的长子傅忠,又让晋王朱棡的嫡长子朱济熺迎娶了傅友德的女儿,完全将他拉上皇室的马车。

因此,纵然一向厌恶官员压榨百姓的朱元璋收到傅友德索取民田的请求后,也只是训斥了一顿,并未下狱治罪,反而将他调往河南、山西治兵。

傅友德惨遭赐死

然而,一切的变故也发生在1392年。这一年,极受朱元璋信赖的太子朱标自陕西巡查归来后却一病不起,孑然长逝。朱标的死打乱了朱元璋的一切部署,当他选定朱标之子朱允炆作为皇位继承人后,就不得不走上清除异己的道路。

不到一年后,蓝玉案爆发,受到牵连者多达万人。可在蓝玉案接近尾声时,傅友德并未受到牵连,反而仍旧稳坐钓鱼台。因此,蓝玉案对他的影响是有的,可并不是多大,真正让傅友德惨死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在于朱元璋与他自己。

在明初,朱元璋为了拱卫皇族势力,将8个儿子分镇边疆。这些藩王中,尤以晋王朱棡与燕王朱棣最为聪明,且常年跟蒙元旧部作战。朱标生前,各地藩王对太子之位还不敢明目张胆地索取,可在朱标死后,情况发生了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马皇后的嫡子,朱棡对于太子之位的想法最为激进,他的呼声也最高。更为重要的是,在各地藩王中,晋王朱棡的实力又是最强的一支,甚至多年来压得朱棣喘不过气。故而,朱元璋想要拱卫朱允炆的势力,必须打压朱棡。

而傅友德又与朱棡是儿女亲家,且常年掌握军权,在李文忠、徐达相继病故后,朱元璋就曾感慨:“论将之功,如今傅友德第一”。且傅友德并不像汤和那样清心寡欲,汤和生前将朱元璋赏赐的土地全部赠送给当地百姓,以此获得朱元璋的认可。可傅友德却与他背道而驰,拥有大量良田后,仍旧贪心四起,索要千亩民田。

因此,一旦朱元璋殡天,在利益的驱使下,他很难保证傅友德不会加入到朱棡夺取皇位的战斗中。而在朱棡与傅友德的联手下,朱允炆没有任何胜算。

然而,傅友德又与蓝玉不同,他大多都是以副将身份参与战事,在军中的威望不能够与蓝玉相提并论,因此朱元璋只会防备他,却始终没有对他痛下下手。

直到蓝玉案爆发后,傅友德作为朱元璋眼中的肉中刺,再次把自己送上了绞刑台。当时,所有人都明白朱元璋在为他的孙子朱允炆清扫障碍,避之唯恐不及。可傅友德却偏偏与蓝玉旧部定远侯王弼喝酒闲聊。无论他们在闲谈中有无提及谋反的事情,在朱元璋的眼中,都已经是谋反无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394年,65岁的傅友德被朱元璋匆匆调回应天,随即赐死。全家老幼,仅有孙子一人被赦免。傅友德的死是明朝初期一大“冤案”,造成这起“冤案”的罪魁祸首是朱元璋、傅友德。朱元璋的猜忌心致使他开始了疯狂的杀戮,而傅友德缺乏政治判断、贪得无厌的性格又将自己送上绞刑台。

如果汤和处在傅友德的位置上,他定不会持续索要良田,反而会散尽家财以示淡泊明志之心。他也不会四处发泄心中闷气,反而会闭门谢客,不见任何外人。他更不会在朱标死后继续掌控军权,反而会主动卸甲归田,与朱棡保持距离。

朱元璋曾说:“金杯同汝饮,利刃不相饶”。傅友德跟随他几十年的时间,却不曾猜透他的心思,死得不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