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五常青树花甲不老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未,空军哈尔滨航校(现在的空军第一飞行学院)机场尚未全迁哈东柞树林地区。而开发区在此也刚刚着手,机场空旷,站在现今黄河路与嵩山路交口处可以影影绰绰的看到香坊六顺街附近的中国银行大楼。更清楚可见的是初教六沿东西向的土跑道进行起飞降落等科目。有时候也能看到“运5”起飞降落的训练。

运5滑出停机坪,等候在跑道西端,发动机不停车,等待起飞指示。远远望去,运5机头高昂,发动机轰鸣,飞机加速滑跑,机身拉平起飞,不大一会运5飘入蓝天,向北飞去,越来越小不见踪迹。

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抵近停机坪与运5零接触(航校要搬迁,机务人员也有一搭无一搭的懒得搭理你,老运5也没啥可保密的。有时候只有飞机静静趴在停机坪,周围也没啥人警卫,可以完全自由参观!)

运5的母型机是前苏联的安2(安东诺夫设计局,大名鼎鼎。1947完成安2的设计及试飞的机型,这家设计局先后设计几十种成功机型,如安2、安24、安26、安124、安225等等机型)1954年,中国空军和民航从苏联引进了一批苏制安﹣2运输机(总共9架,其中5架分配给空军,4架分配给民航)安2单引擎双翼运输机结构简单而坚固、具有极高的通用功能,能从坎坷不平的机场起降,甚至能在荒野中的泥土路和森林空地起降。而且维修起来比直升机还要容易得多;拥有封闭式的座舱,最多可携带12名乘客或略超过1吨的货物。既可作为军用运输机运载兵员或物资,也可用作能搭乘10-12人的简易客机,也可以经过改装后用作农业机、医疗救护机、联络机、还可用作护林防火、地质勘探、跳伞员训练等多个领域。

中国空军和民航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款运输机。其高可靠性、维护性以及高度的多用途性能极其符合当时中国的国情(机场的基础设施落后陈旧,边远地区根本就没有机场)安﹣2运输机除了可以在当时中国境内所有机场进行起降外,还能凭借其优异的低空性能起降于任何一块略微平整一点的空地,这对缺乏道路交通条件的边远复杂地势地区的工农业经济建设不愧是度身定制的"神机"。

故此,1956年4月,国产运输机确定以安﹣2运输机为蓝本,由南昌的320厂(南昌飞机制造厂,即现在的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仿制和生产。在1957年1月底,安东诺夫设计局就把安﹣2运输机的全套技术资料运到中国,全面仿制工作在2月初铺开。在老大哥的全力帮助下。仿制工作异常顺利。

1957年12月7日,01号机在南昌首飞成功。国家鉴定委员会对机进行了全面技术鉴定,认为飞机性能优良,达到了设计要求,1957年12月24日国家临时鉴定委员会正式批准国产轻型运输机正式被命名为"丰收2号"并投入批量生产。

当月第一架生产型"丰收2号"就交付给空军投入现役。1964年11月1日,"丰收2号"被正式命名为"运输5"型,简称"运5"。运5的机翼结构为单支柱、不等长翼展的双翼结构。全金属双梁骨架,前梁以后为布蒙皮,机翼平面形状为矩形。机身为全金属半硬壳式结构,外形呈流线型。尾翼(包括带有斜撑杆的水平安定面、升降舵、垂直安定面和方向舵)为斜撑杆式布蒙皮结构。起落架为后三点固定式。驾驶舱装有两个可拆卸座椅,舱罩上部有应急舱盖,舱内有通风和加温装置,可用于对风挡玻璃加温除冰。由于舱罩两侧突出于机身,有直接向下的视界,视野极佳。值得一提的是,机舱配有类老解放卡车用的摇把子,如遇到空中停车(此情况对运5来说极为少见)可以用摇把子空中摇车再启动。

运5轻型运输机安全可靠,性能优良,特别是低空操控性好到无可挑剔。维护简单,操纵平稳灵活,用途广泛,从民用到军用。这么说吧,在正常驾驶状态,想坠机都难,就算坠机,想死人也难,就算死人,想飞机摔八瓣,尸骨无存更难。

1978年6月,民航新疆航空一架运5从阿克苏飞乌鲁木齐。由于超重及逆风影响,途中燃油耗尽,在1600米高空发动机熄火。飞机失去动力,在驾驶员操纵下运5滑翔迫降,人无碍,驾驶员个人买的一篮子鸡蛋有碎的!

有如此安全飞行性能以及多用途等诸多优点,运5才能六十多年宝刀不老。运5堪称老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