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江西频道

2022年以来,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主动“铺路搭桥”, 通过整体智治、数字赋能,着力打造模式先进、配套完善的人力资源服务综合平台,投资1500万元,打造了全省首个一流的“招稳引育留”数字人力共享中心平台。系统解决“群众就业、人才创业、企业用工”的多重结构性难题,不断健全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体系,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质量,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就业保障。

平台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及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共收集46.9万余条劳动力数据,实现就业人群和用工单位 “双向选择”,节约时间、成本,促进就业群众精准就业和用人单位找到最合适的人才,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用工、招工和居民就业等问题。

“保姆式”服务意识,100%满意的服务质量。兴国县就业创业中心工作人员加快更新观念,转变作风,服务企业不打烊。中心工作人员每月深入企业走访调研,聚焦企业“最痛之点”“最盼之处”。针对企业留用工问题,认真深入研究,制定解决方案,细化推进措施,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体系,营造好安商、亲商、富商的良好投资发展环境,实现了服务窗口的前移。今年已调研走访重点企业80余家,帮助企业和员工解决各种急难愁盼的问题,优化员工就业环境,最终让企业与员工更好的留在兴国。创新企业对工作人员服务意识的评价机制,公布就业创业中心主任微信和电话号码,遇到用工困难没有解决的可以投诉或提建议,直至问题的解决。这个工作举措畅通了企业与主管部门的沟通桥梁,目的是为企业创造一流的用工营商环境,让用工企业100%满意。

线上线下融合,最大限度满足招工用工需求。为拓宽招工就业渠道,搭建企业与人力之间的桥梁,实现信息传递的高效、透明,助力劳动力高质量就业。兴国县建立云服务市场、设立乡镇零工服务驿站、聘用就业推广大使等举措来链接供需双方需求。通过线上实时发布劳动力求职与企业招聘信息,线上线下同步开展社会、校园、省市人才等招聘活动,多管齐下,有效实现劳动力供需对接。今年以来,兴国县组织开展3场线上直播带岗、21场线下现场招聘会,线上吸引近100万人观看,线上线下提供各类就业岗位1万余个,达成就业意向8000余人,为企业输送劳动力3331人。为吸引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员,组织20余家重点企业参加了15场高校毕业生春季双选会,抢抓春招关键时期,全力推动人才引进工作。

心贴心服务理念,在稳工上抓保障。稳工先稳心,以“心贴心”“面对面”的服务理念给员工家一般的关怀, 不断优化员工就业环境,助力企业用工质量提升,促进企业与员工关系稳定和谐发展。一是构建了员工交流平台。线上建立规范有序的从业人员流动机制,对离职人员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调研, 时刻关注与跟进离职人员的就业意向、就业困惑等问题,结合线下心理咨询、就业辅导等相关服务,缓解待业人群就业压力。二是定期举办各类主题活动,积极优化员工就业环境,丰富员工业余文化生活。中心定期开展每周日“观影日”、每月“生日会”、节日主题活动、联谊会等各类文化活动,丰富员工精神文化生活,让他们安心就业。今年已举办13场稳工活动,获得企业员工的一致好评。

完善就业培训体系,在育才上落实招。多种渠道全面提升劳动力技能水平,持续培育高技能、高质量人才。一是定期组织技能培训。线上对接省厅技能培训平台,定期组织开展线下技能培训,通过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分散学习与集中教学相结合,为劳动者提供更便利、更有效的技能培训。二是搭建就业培训服务平台。推进校企融合,全力以赴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用好用足就业优惠政策,助推企业文化的提升,优化就业环境,保障劳动者的权益,确保企业和劳动者互利共赢和谐发展。今年中心已举办4场育工活动,开设了新型学徒制培训、业务操作培训会和HR人力资源管理培训等培训活动。

探索“数字人力+产教融合”,培养专业人才。兴国就业创业中心联合兴国中专等单位,探索“数字人力+产教融合”,培养专业人才,满足企业对专业人才需求。兴国中专牵头与企业确认合作的人才培养专业,推行“龙头企业+职业教育”定向委培联合办班模式,推进校企对接培训、订单培养,定向培养各类技术人才。一季度在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开展了缝纫班与电子技术班。培训期间采取封闭式教学,包吃包住,全程远程监控教学、课堂纪律,学员人脸识别“上班制”打卡记录到课率,抓实了培训效果。通过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对接培训、订单培养,定向培养各类人才,将实训课堂“搬到”工业园企业门口,增强校企对接的实训能力,确保培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兴国正在建设服装产业园,兴国中专在工业园设立分校,开设服装设计、设备维修、服装企业管理、缝纫技能等课程,为园区企业培训具有高素质、专业化的技能型人才,“人才先行”满足企业人才需求,助力县域经济腾飞。(邓君、肖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