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患者眼里,她是一位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好医生;在同事眼里,她是一位办事干练,认真负责,工作积极努力的专业骨干。30多年来她一直奋斗在临床一线,她就是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河南省传染病医院)重症肝病科主任苏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医以来,苏英主任乐于奉献,心中时刻装着病人,以精湛的医疗技术、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钟爱的医疗卫生事业中。近年来,她取得省级科研成果奖2项,市级科研成果奖2项,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研究论著20多篇。她带领的团队常规熟练化开展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技术治疗肝脏恶性肿瘤、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等,人工肝(DPMAS、血浆置换)技术挽救数百例肝衰竭患者、腹水超滤技术治疗顽固性腹水等高难度技术使郑州市重症肝病诊治水平跨入了河南省省内先进行列。

群众心中的“好医生”

提起苏英,熟悉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说:“医术好,人好,让他看病我们放心,她是一名好医生。”在众多患者眼中,每一次看到她,都是一副忙碌的样子。她的科室每天都住满危重病人,白天黑夜都在忙碌着救治患者,她依然坚持坐诊、查房,零距离和病人交流,对每位病人、每个治疗方案都了如指掌,成竹在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英常说:“当医生就是要用心去积累经验,用心去为患者服务。”一直以来,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1991年苏英从河南医科大学毕业她就开始投入临床,不管是在感染科、急诊科还是肝病科,不管是参加传染病防控,还是重大公共卫生抢救,她都冲到一线,始终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帮病人之所需,对病人不分城乡,不分生熟,不分贫富,都给予一视同仁的精心诊断、精心治疗、悉心关爱。遇到抢救危重病人,她总是随叫随到,不误分秒。

为实现当一名好医生的梦想,苏英每天都一直在努力着。在她工作的前十年里,她所在科室几乎接诊了所有的急诊和传染病人,如乙脑、霍乱、狂犬病、破伤风等,每次节假日她都抢着值班,好多时候病房里一半多的病人都是她主治的,日积月累下来,她的临床知识和经验越来越丰富,很快就成为“重症”专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年患者陈某,多年前经病友介绍来苏英就诊。初次接诊时,苏英见患者重度肥胖,大量腹水,腹大如孕晚期,双下肢重度水肿,活动不便,神情淡漠,不愿沟通,病情基本有家属代诉,长期饮酒史,糖尿病,肾损伤,辗转就诊于多家医院,效果均不理想,患者已经对治疗丧失信心。

住院后,苏英带领团队明确诊断脂肪性合并酒精性肝硬化并腹水、腹腔感染。在交谈中,苏英了解到患者在其他医院诊疗时,基本采用保肝、利尿、腹腔穿刺引流术等治疗,但预期欠佳,于是重新制定治疗方案,在保肝、利尿基础上,给予有效的抗感染治疗,并放弃传统的腹腔穿刺引流放腹水,改为腹水超滤回输治疗,将抽出的腹水经超滤回输系统的过滤,过滤掉有害物质,把对人体有益的白蛋白等物质再次回输至腹腔,快速缓解了患者腹胀症状。

经过苏英团队的综合治疗,患者腹水快速消退,肝功能恢复。笑容重回患者脸上,他变成一个“话唠”,并且不止一次表示:“是苏英主任让我重新获得了生活的希望!”5年来,患者仍定期来复诊。4个月前患者出现重度肺炎、腹水,他对家人说 “我只相信六院,相信苏主任”,经积极治疗,患者再次康复出院。出院时患者家属对苏英感激不尽,说“谢谢你苏主任,5年了,每一次在我们放弃的时候,都是你给我们带来了希望,让我们再次获得新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医生不但要医术高明,更要具备医德高尚得优秀品质,处处对病人负责,凡事多替病人着想。”苏英说,她在门诊为患者诊病时,总是要求自己对病人要和蔼,有耐心,要给病人解释清楚,不管什么样的病人到门诊找她看病,她自己能诊治的耐心诊治,自己诊治不了的,一定帮助找老大夫或主任为病人诊治,如果患者所看疾病不属于她的专业范畴,她会引导病人找相关科室的医生诊治,直到看好病为止。

患者眼中的“大救星”

近几年,苏英带领重症肝病科跨进了省内先进行列。苏英是从农村贫困家庭走出来的学生,一路求学的艰辛,磨练了她克服困难的意志,坚定了她学习新技术的信心。苏英说,引进一项新技术,往往要出去参观学习十多次甚至几十次,有时要开展一个新技术,往往要专注地看专家的手术录像几个通宵,并查阅有关此手术的医学文献几十篇,要在脑子里熟悉整个手术的每一个细节,了解每一个容易出问题的技术节点以及术中应对措施后才敢实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自南阳市焦营村31岁胡某,患有乙肝病史,长期口服治疗肺部疾病的药物,在当地医院住院发现肝损伤急剧加重,经当地医师介绍来找到苏英就诊,当看到他时,苏英惊呆了,本来年轻帅气的小伙子,被疾病折磨的像50岁的神态,全身皮肤深黄色,3周来吃不下饭,每天恶心、呕吐数次,他焦急恳求的眼神让苏英至今难忘。

因病情危重,苏英给他办理了急诊入院手续,并认真梳理了他的病情,诊断很明确——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并慢加亚急性肝衰竭腹水。苏英制定了个体化的治疗计划和具体方案:首先是抗乙肝病毒加强保肝退黄护胃等对症支持治疗,查相关检测,肝功能提示肝衰竭,并立即给予人工肝(血浆置换等模式)等治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急性肝衰竭面前,时间就是生命,苏英主任在树兰集团专家团队、院内呼吸科专家等帮助下,解决患者肺部疾病及肝衰竭后续的诊疗方案,通过多学科合作治疗,患者病情明显改善,腹水消退,白蛋白恢复正常,肝功能恢复正常,肺部疾病得到控制。病人父亲感激不尽,热泪盈眶,真挚的说:“苏主任技术真好呀!谢谢您!是您给了我儿子第二次生命!”。

苏主任就是这样的医生,医德高尚,医术高明,对待工作一丝不苟,不为名、不为利,从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可疑之处,努力解除患者的病痛,做患者眼中的“大救星”。

科室建设的“领航人”

从一名普通内科大夫成长为科室主任,从一位住院医到主任医师,身份的转换从未改变她的医者仁心。从医30多年来,苏主任在重症肝病、肝衰竭、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原发性肝癌等肝病危重症及终末期肝病的处理救治。精治各型肝炎、肝硬化(乙肝肝硬化、丙肝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为了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她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只要病人需要,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病人身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7岁的张阿姨来自商丘柘城,患有乙肝10余年,之前也没有治疗过,4年前出现肝区胀痛不适,吃不进食物,浑身无力,来我院检查,明确诊断肝癌,因家中有乙肝家族史,兄弟姐妹均患有乙肝,其中一个弟弟还因肝癌去世,所以张阿姨精神压力特别大。

入院后,苏英主任立即组织科室讨论,考虑到张阿姨年龄大,如果用手术治疗,体质承受不住,会加重病情,于是她带领团队采用了当前肝癌治疗的介入治疗方案,通过微创介入的方式,将化疗药物直达肿瘤病灶,可快速发挥作用。同时向癌细胞血管注入栓塞材料,切断癌细胞的营养供给,将癌细胞置于“孤立无援、缺水断粮”的地步,再结合中医治疗,最终达到治疗肝癌的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张阿姨家里经济困难,而肝病恢复时需要加强营养,苏英主任多次自掏腰包为张阿姨购买鸡蛋、牛奶等营养品,希望张阿姨补充营养增强体质,有助于疾病的恢复,经过综合的系统治疗,张阿姨病情得到了控制,4年来定期到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重症肝病科复查,2个月前来复查时得知病情比较稳定,临出院时张阿姨激动留下了眼泪并拉住苏主任的手说“苏主任,我是农村人,不知道咋样对你表示感谢,是你救了我的病啊,我该怎么样谢谢你啊。”苏主任回答说“你不需要感谢我,希望你能定期检查身体,有什么困难就给我说,能帮忙的我一定尽力。”

“苏主任总把自己多年来积累探索的工作经验和技术传授给我们,在她身上我们不仅能学到专业知识,更能学到许多做人的道理。”科室的几位年轻医师如是说,作为科室的带头人,苏英主任深知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必须带领科室里的青年医生创新治疗方法,才能不断提升医疗水平。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科内形成了医风正、医德好、爱学习、肯钻研的良好风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多年努力,苏英主任被评为郑州市肝病重点专科跨世纪人才,并取得省级科研成果奖2项,市级科研成果奖2项,多次参加国内外肝病学术研讨会和交流会,在临床肝胆病杂志、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等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研究论著20多篇,其中提出的对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的相关研究,得到认可和赞誉。

对于科室的发展规划,苏英主任心中也有一张蓝图:向国内外一流水平看齐,重视新技术的引进和应用,在提高患者诊治质量基础上,提高患者的就医获得感,为更多肝病患者带去健康福音。(华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