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华夏古易学的雍仲苯教,以万字符为标志。

万字符从何而来?从中国东部沿海而来,一路向西。

它的形象,就是北斗正四时的含义。

太一天帝位于中宫,以斗建分阴阳,定四时。

万字符正是斗建指向四时的标志。

斗建指向的东宫青龙,正是华夏易学的标志。

所以万字符最早的寓意就是“中”。

现在一般认为“卍”字符之所以读“万”音,是武则天于长寿二年(公元693年)时所指定。在宋朝人编的《翻译名义集》卷六中说“主上(武则天)制此文,着于天枢,音之为万,谓吉祥万德所集也。”

万字符和易学起源中国于东部沿海之后,一路向西,在马家窑文化时期传到了甘肃。

这是马家窑文化里出现的大量万字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家窑文化从甘肃出发来到了西藏阿里,为象雄文明带来了华夏古老的易学传统和万字符。

下图是象雄文明故地阿里的岩石上刻着的万字符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雍仲本教从此创立。象雄语里面就把万字符称为“雍仲”,意思是“中庸”!

“允执其中”的中庸!

看到这居中的万字符了吗?外围的就是八卦!典型的九宫八卦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看这一批苯教九宫八卦图,清一色的连山易后天八卦方位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万字符传播的脚步并没有在阿里停下脚步。

下图是哈拉帕遗址出土的万字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佛教使用的万字符就是完全抄袭的苯教万字符。

实际上也就是完全抄袭的华夏文明。

佛像胸口正中的万字符,就是“允执其中”的意思,也就是道家的“守中,督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万字符的传播并没有在印度止步,接下来到了两河流域。

下面这些两河流域出土的陶器是妥妥的雍仲本教万字符,象雄文明带来的易学标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美尔人的文字,同样也是象雄文明带来的!!

象雄文明有非常古老的文字,至今还在流传的纳西族东巴文,就可以确定无疑是雍仲本教传来的一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藏文也是象雄文字传来的。

梵文也是。

楔形文字也是。

两河流域信奉的神明,是一个长翅膀的太阳,居中的实际上就是万字符和八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鹰图,在凌家滩出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鹰图中间的八角星,就是八卦九宫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