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生育水平持续走低,“七普”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全国人口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9.8%。人口生育率低导致的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力短缺,不仅影响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还为养老金和医疗保障等社会保障制度带来更大的压力。因此,我们要“软”“硬”兼施,努力保持适度生育水平和人口规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倡导新型婚育文化,搭建生育友好“软”环境。近些年随着人口生育率的降低,人们逐渐开始放弃大家庭和多子女观念,而选择小家庭生活,家庭结构和家庭价值观念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对社会、文化和道德观念带来一定的影响。目前处在生育黄金年龄的年轻人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小家庭里,享有全家能提供的最好的养育和教育环境,自我意识强。他们结婚之后,受自己从小经历塑造的婚育观念、养育教育成本影响,再加上职业发展压力大等因素,生育观念较容易由“多生”转变为“少生”,甚至“不生”,由此又恶性循环导致人口负增长的加速到来。另外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乡村流动人口到城市务工,留守儿童成长起来的年轻人由于很少享受到家庭的温暖,对“家庭”的观念逐渐淡漠,成家生子的需求也随之下降。提升生育率的本质还在于思想的转变,让这些年轻人从根源上想生、多生。因此,我们要大力倡导新型婚育文化,坚持文化自信,强调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亲亲”观念,尤其需要破除年轻人从“成本-收益”的功利角度看待生育的思想,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新时代美好爱情、幸福婚姻、和谐家庭故事,推动幸福家风构建宣传进社区、进单位、进家庭,潜移默化塑造新型婚育观。例如北京市计生协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的“健康家·味道”“美丽庭院”征集活动,征集和展播推介家庭优秀健康美食作品、家庭阳台庭院布置等,在传播健康生活方式的同时,也传播出人间烟火气,以小见大,将“家”的观念传播出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加强政策支持,构筑生育友好“硬”实力。针对低生育率的原因,我国多项研究展开过调查,比较突出的原因主要是:儿童无人照料、经济负担重、难以平衡家庭与工作的关系、住房困难、教育和医疗卫生资源因素等。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劳动年龄人口从农村流向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向经济发达地区聚集。“双职工”的家庭,尤其是父母都不是本地人的家庭需要同时解决隔代抚养和父母照护问题,老年人随子女迁移后,生活、养育成本都随之增加,而如果不来照顾孩子,0-3岁婴幼儿照护又成为绕不过的问题。中央财经委会议强调,要建立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显著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显示出党中央提振生育信心的决心。《北京市托育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明确,到2025年,北京市普惠托育服务实现中心城区、北京城市副中心和平原新城街道(乡镇)全覆盖,北京市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4.5个,其中普惠托位占比不少于60%,新增普惠托位不少于3.2万个。健全服务规范、丰富多元供给、加强综合监管、完善支持政策、加强队伍建设,以高质量托育服务护航人口高质量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我们从现在做起,自觉成为新时代婚育文化的推动者、实践者、宣传者,共同营造生育友好社会氛围,谱写幸福美好生活新篇章,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