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浙江晶圆代工企业绍兴中芯集成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芯集成”)成功登陆科创板。据悉,中芯集成是一家专注于功率、传感和传输应用领域,提供模拟芯片及模块封装的代工服务的制造商。公司主要从事MEMS和功率器件等领域的晶圆代工及封装测试业务,工艺平台包括超高压、车载、先进工业控制和消费类功率器件及模组,以及车载、工业类传感器,应用领域有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光伏储能、消费电子等行业。

年产能139万片,汽车晶圆代工收入占比飙至40%

中芯集成持续进行产能扩充,各期产能分别为39.29万片、89.80万片、139.00万片,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7.26亿元、20.04亿元、39.58亿元,呈快速增长趋势。

晶圆代工是中芯集成主营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报告期内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86.07%、92.09%、89.86%。其他主营业务收入来自封装测试和研发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晶圆代工方面,中芯集成拥有一座8英寸晶圆代工厂,可提供MEMS和功率器件等领域的车规级晶圆代工服务;封装测试方面,其封装测试产线按照车规级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搭建,可向下兼容工业级及消费级产品,已与多个国际主流客户形成了密切的合作关系;研发服务方面,中芯集成在量产前向客户提供新合作的产品、工艺平台的研究和开发服务。

2020年、2021年、2022年,中芯集成晶圆代工业务中来自于消费电子领域的收入分别为5.59亿元、13.24亿元、16.59亿元,占晶圆代工收入比例分别为89.45%、71.75%、46.64%。

目前中芯集成对汽车和工业应用领域进行重点布局并加大应用推广,在汽车、工业应用领域的收入金额及占比不断提升,产品结构明显优化。2022年第四季度,中芯集成晶圆代工业务中来自于汽车领域的收入占比已接近40%。

从销售区域来看,中芯国际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自内销,报告期内各期占比分别为82.14%、93.70%、90.06%。中国是全球最大的MEMS和功率器件消费国家,市场需求持续增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产替代风口下的投资机遇

2018年成立的中芯集成,仅仅5年便成功登陆二级市场,放眼整个A股也是不多见的,这既得益于中芯集成团队对于风口的精准把握,也离不开投资人的鼎力支持。

近年来,新能源及工业智能化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功率半导体、MEMS需求提升。不过,国内中高端功率器件和MEMS传感器自给率并不高,大部分依赖进口,国产化的进程加速推进。庞大的市场规模以及国产芯片设计公司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对MEMS和功率器件晶圆制造产能的巨大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2017年末至2018年年初,中芯国际有意与地方政府合资建厂,单独从事MEMS及功率器件业务,而彼时绍兴市政府也在规划大力发展半导体产业希望实现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就这样,中芯国际与绍兴市政府一拍即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8年3月,中芯集成由原中芯国际特色工艺线及团队与绍兴市政府相关基金联合发起设立,主要从事MEMS和功率器件等领域的晶圆代工及封装测试业务。

招股书披露,2018年3月,越城基金、中芯控股和盛洋电器共同出资58.8亿元设立中芯集成,这三家分别以货币认缴40亿元、13.8亿元、5亿元。

其中,越城基金,全称绍兴市越城区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合伙企业,该基金的出资人主要是绍兴国投、绍兴迪投、绍兴科投等绍兴国资。

另一个股东盛洋电器,现已改名为盛洋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这是一家1997年成立于绍兴的民营企业。

可以说,中芯集成的诞生是绍兴国资、中芯国际、绍兴民间资本合力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