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那个状况百出的男孩

晚上9点,诺爸参加完家长会进门,来不及吃晚饭的他,拿出一盘泡面果腹。

不稍会儿,泡面味儿四起,小诺洗完澡凑过头去,一脸艳羡:“真香啊!爸,这泡面看起来好好吃哦……”

“老子为了赶你的家长会,9点了才吃泡面当晚饭,你羡慕个p!”诺爸瞥了儿子一眼,半打趣地把流着哈喇子的小诺赶回房间去睡觉。如果换做平时,他一定会匀几口给儿子,谁让小诺已经刷好牙了呢!

儿子不死心,在我熄灯前央求:“妈,明天早上给我吃泡面当早餐呗,好久没吃泡面了……”

我没答应,也没有拒绝,只做默认。因此第二天一早,听闻泡面当早餐,儿子麻溜起床,分分钟搞定洗脸刷牙,还不忘下楼取回牛奶。

早餐时间,父子俩边吃边侃大山,我忙里忙外收拾。突然,只听“啪嗒”一声脆响,我心里一咯噔:坏事了!

果然,老公和儿子的裤子上白花花一片牛奶,还有地上,奶瓶随一地,牛奶满地淌。

立定三秒,无名火蹿上心头,刚想发作,诺爸一语将我“封口”:“你该干嘛干嘛,我会指导他自己收拾!”

话毕,他又转头对儿子下命令:“你得为自己的不小心负责任,自己收拾干净再吃饭,上学迟到自己跟老师解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清早的美好心情,就在儿子的“捣糨糊”中闷闷而过:这就是儿子!一个意外百出,时不时给你带来惊吓的“雄性生物”!

多少次,我本一片真心盼美好,却结果,他总会凭一己之力搞得一团糟。

无数次我自嘲,若有办法,我真想撬开他脑袋瞧一瞧:男孩的脑袋里面到底装了啥?

二、养男孩,不是件“省心事”

养男孩不省心,几乎是所有男孩父母的共识。就像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的那样:

“在所有动物中,男孩是最难驯服的,因为他们尚无法调控其身上理性的源泉。”

深以为然。

窥一斑而知全豹。就像“牛奶打翻”事件中的小诺,我怎么都想不明白:

平时吃干粮都嫌弃喝牛奶的他,为什么吃泡面偏偏要喝牛奶?为什么提醒无数遍的“奶瓶放里面”,他就习惯随手放桌角边?

诸如此类,奇事种种,养育下来,我压根没有彻头彻尾了解过他。

《野性养育》的作者斯蒂芬·詹姆斯说:将男孩养大更像是艺术,而非科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是啊,为人父母,我们不遗余力养育男孩,尽心尽力教育男孩,但男孩并不会循规蹈矩依着父母给出的“配方”中规中矩成长,他们绝对不会在父母铸刻的模型里,依着父母“能做”或“不能做”而成长。

那么,养育男孩,是该尊重他的天性?还是后天教养他?这是育儿领域一直以来的争论,各有说辞,各有理论。

历经种种的实践、研究与学习,才明白:

面对“复杂的男孩”,父母唯有读懂他的在不同阶段的身心变化,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帮助父母从容不迫养育男孩。

遇到问题时,有科学可依,有心理学可解读,尽量做好“教养”与“天性”的融合。

三、一定要知道的“男孩人生五阶段”

究其男孩的一生,他们的成长,可以分为五个成长阶段。

在每一个阶段中,男孩都有着不一样的成长需求。若养育者没有给足男孩本成长阶段的满足,那么就会直接影响他更好地进入下一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2~4岁,男孩是个“好奇宝宝”

男孩一旦可以熟练地行走和说话,那预示着他从此进入“探索者阶段”。男孩会对身边所有的事情产生强烈好奇,俨然一个“好奇宝宝”。

他们精力充沛,一刻不停地、固执地用自己的小手小脚去接触一切能接触的物体,譬如在沙发爬上爬下,乐此不疲;找到一切可以涂的东西,执拗地涂在墙上,涂在脸上;四处寻找可以抠挖的小洞,不管父母对他再三的危险警告……

在这个阶段,父母既要保护好男孩的人身安全,但也不可以对男孩行为进行制止,最好的方式就是:帮助男孩设置安全界限,即让男孩知道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

譬如,父母应该制止男孩拿积木砸桌子上,但可以引导他可以拿积木砸枕头。

指令清楚,界限分明,这既满足男孩的探索欲,同时保护男孩在探索中不受伤。

2)5~8岁,男孩是个“爱心宝宝”

5岁左右的男孩,不断感知自己的情绪,渐渐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通常会用肢体语言来体现自己当下的心理。

在这个阶段中,男孩渴望并能够积极回应父母给予的亲密接触,孩子内心变得柔软,成为一个友爱的男孩。父母可以在亲子阅读时光中,让孩子依偎在身边,也可以牵着孩子的手,多出去散步。

随着男孩情绪敏感度不断提高,一方面他们会表现得非常善良和有爱心,一方面也会对黑暗、响动、陌生人表现出恐惧感。

相比前一阶段,这个阶段的男孩逐渐能够明辨是非,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是对的,什么时候是不对的。父母对男孩的教育不能只是简单指令: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能做;而是应该和男孩讲道理,为什么不能做。被温柔以待的男孩,会变得通情达理。

3)9~12岁,男孩是个“男子汉”

9~12岁是男孩从童年过渡到青春期的阶段,男孩将会经历生理和情绪的显著转变。生理上,他们体格增长逐渐变得有力量感,情绪方面,男孩变得暴躁。这是因为,在这个阶段,男孩会把难过、受伤、害怕乃至孤独感,最终都用“愤怒的方式”体现出来。也因此,强烈的自我意识觉醒,让男孩不断追求男子气概。

这个阶段中,父母能够做好与男孩“对话”事关下一阶段亲子是否能友好相处。父母需要尽量寻找孩子感兴趣的事情,比如一起踢球、一起爬山、一起看电影……在看似无意的氛围中,对男孩进行有意的价值观引导,帮助男孩顺利进入下一阶段成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13~17岁,男孩是个“迷茫者”

青春期如期而至,男孩叛逆成他自己最糟糕的样子,他们易怒好辩,态度轻蔑,他们似乎铁了心要与所有照顾他的家人“对峙”,非得让对方感到痛苦才收拾。

男孩会有这样的变化,与睾酮激素令他的生理混乱有关。别看他表面狂妄自大,但内心深处却常常感到迷茫、恐惧与不安。

在这个阶段,父母与青春期男孩硬杠就输了;父母保持安静的理解,才能让男孩的情绪安然着陆。在男孩允许的范围里,努力参与到他的生活中去,譬如陪他运动。但如果男孩明确表示不欢迎,立刻住嘴,安静地后退。照顾好男孩的生活起居,多肯定他,才能让这个“迷茫者”在不徘徊的时候,向父母敞开心扉。

5)18~22岁,男孩是个“勇斗士”

冲破阴霾,迎接朝霞。这个阶段的男孩一改前一阶段的颓废、迷茫,他们开始变得满怀希望,斗志昂扬。对于男孩的突然改变,有时候连父母都会错愕。但,这 就是男孩。

这个阶段,男孩渴望成为男人,他们自己完成学业,自己找工作,自己生活。

法律层面上,男孩或许已经成为“成年人”,但仍需要父母的指导和支持:不打击他的梦想,哪怕你觉得不切实际;别伸出援手,他需要学会为错误买单。

在男孩往前冲的时候,目送他、祝福他;在男孩停下来的时候,走近他、关心他。从而帮助他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

养男孩,是一场风险莫测的旅程。虽然为人父母无法彻底了解男孩这个生物,也并不能以驯服作为培养目标,但我们仍然可以做得更好,陪伴他踏上成为男人的风险莫测的旅程。

我是诺妈,家有男宝,致力于亲子养育、学习成长!分享知识干货,一起学习成长